曾經高達220%的汽車進口關稅,將下降至15%。
5月22日,財政部宣布,我國進口關稅將實行下調。公告表示,自2018年7月1日起,降低汽車整車及零部件進口關稅。將汽車整車稅率為25%的135個稅號和稅率為20%的4個稅號的稅率降至15%,將汽車零部件稅率分別為8%、10%、15%、20%、25%的共79個稅號的稅率降至6%。對于汽車的進口關稅,我國已經歷了多次下調,1986年,我國對排氣量3.0L以下的車型進口關稅稅率為180%,排氣量3.0L以上的車型進口關稅稅率為220%。到2006年,汽車關稅已經下調至25%,并維持至今。
汽車流通行業分析師李顏偉表示,中國汽車關稅是15%、歐盟是10%、美國是5%,估計中國汽車關稅會像歐盟看齊,還有下調空間。汽車關稅下調或將會為今年豪華車市場注入一劑“強心劑”。一般來說,汽車關稅下調10%,綜合稅率將會下浮11.7%~19.5%,特別是4.0升以上的車型,下浮會相對較大,這部分多是超豪華車型,比如勞斯萊斯、賓利、蘭博基尼、阿斯頓·馬丁等。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的統計,2017年我國共進口汽車121.6萬輛,同比增長了16.8%,并結束了此前的兩連跌。此次汽車關稅調整后,這一數據有望繼續增長。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表示,我國維護多邊貿易體制,此次降低汽車進口關稅是我國進一步擴大改革開放的重大舉措。降稅后,我國汽車整車平均稅率為13.8%,零部件平均稅率為6%,符合我國汽車產業實際。
財政部發文稱,相當幅度降低汽車進口關稅,可促進汽車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引導汽車產品提質增效,豐富國內市場供給,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需求,給國內消費者帶來更豐富更實惠的消費體驗。
那么,此次下調對于進口車的購買會產生多大影響?以一輛報關價為30萬元4.0L排量的進口車為例,按照關稅25%來計算,這輛車的關稅為7.5萬元,加上消費稅12.5萬元和增值稅8.5萬元,其總稅費為28.5萬元。如果按照此次下調到的15%計算,這輛車的關稅為4.5萬元,同時消費稅會降為11.5萬元,增值稅降為7.82萬元,總稅費為23.82萬元,相比關稅下調前,總共可省出約5萬元。

在李駿身上,有許多個“第一”:新中國自主培養的第一批內燃機博士;第一位車企出身的中國工程院院士;第一位中國籍的國際汽車工程學會聯合會輪值主席(2012年~2014年);2017年12月20日,他又獲得了一個新的第一,即第一位當選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的院士(第九屆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會理事長)。
2018年5月23日,李駿又增加了一個新身份。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創新聯盟(以下簡稱聯盟)于浙江寧波杭州灣召開了第一屆理事會第四次會議,會議審議通過李駿接任聯盟理事長,李克強擔任聯盟專家委員會主任的提案。
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創新聯盟由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和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聯合發起,采用雙理事長、雙秘書長制。原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付于武退休后,提名李駿接任聯盟理事長,并在此次理事會上獲批。

據李克強介紹,截至目前,國家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主體——國汽(北京)智能網聯汽車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汽智聯)已注冊完成,正在申請成為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其中,由國汽智聯梳理的七大共性技術和五大產業平臺項目以及團隊建設工作等均在有序推進中。
據悉,自聯盟成立以來,主要圍繞自身目標和定位,分別在組織建設、支撐政府、科研技術攻關、標準制定、產業研究、學術交流等方面均取得進展。未來,聯盟將做好與創新中心工作的對接,共同搭建好由“公司+聯盟”組成的國家級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打造產業協同創新的樞紐和生態系統。
此外,為充分調動聯盟各成員單位和聯盟工作組參與聯盟工作的積極性,本次會議審議還通過了《聯盟成員單位管理辦法》和《聯盟工作組管理辦法》,同時也通過了新增普通成員單位的申請。
會議最后,李駿對聯盟及聯盟成員單位后續工作提出了三點要求:第一,聯盟一定要把符合國家利益、行業利益、企業利益的共性問題提出來,要深刻意識到聯盟能夠為企業、為行業發展發揮積極作用;第二,聯盟要積極發揮工作組的作用,在重要領域開展工作,解決大家關切問題,推動國家對于智能網聯產業的發展計劃;第三,聯盟要進一步完善規范化運作,特別是在與政府、行業、企業相關方的緊密合作上繼續努力,共同把聯盟做成國際與國內知名的聯盟品牌。
繼上汽、騰訊、滴滴獲得自動駕駛路測牌照后,國際整車制造商寶馬也在5月14日拿下了上海市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推進工作小組頒發的自動駕駛測試牌照。
對此,寶馬(中國)服務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邵儒廷表示:“我們非常榮幸成為首家在中國獲得自動駕駛路試牌照的國際整車制造商,并將以最高的安全標準,嚴謹地推進自動駕駛的本地化研發,為實現更安全、更高效、更便捷的交通環境而努力。”
據悉,寶馬獲批的自動駕駛路測實驗場地集中在上海國際汽車城內的博園路與北安德路,總長度約5.6公里。BMW 7系是執行路試的最新原型測試車輛,并已經針對中國路況進行了升級改造,先期5月投入使用2輛,到今年年底將陸續增至7輛。
在獲得牌照后,寶馬的自動駕駛研發團隊將基于實際交通的系統反饋,收集豐富的實際路測數據,用于模擬研發、后期處理以及機器學習,并推進面向L4級完全自動駕駛的路試。
到目前為止,寶馬在中國已累計完成了約3萬公里的路試(由車內安全駕駛員實時監控的封閉道路及指定的公共道路),以及20萬公里的計算機模擬測試。

不過,這一數據距離2.5億公里的測試(包括計算機模擬測試和實際道路測試)還有很大差距。2.5億公里路試是寶馬提出的、確保自動駕駛行駛安全的基本前提。寶馬認為,只有經過2.5億公里的測試,并通過分析測試獲得的基礎信息,最終使用隨機模擬對這些情況進行推演,以提供全面的驗證,才能保障量產自動駕駛車輛的行駛安全性。
業內人士表示,寶馬的入局將會帶動更多的跨國車企以及中國車企加入到這場汽車行業新趨勢的競賽中來,并助推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
就在拿到牌照的次日,寶馬(中國)研發中心在北京順義區空港工業區正式落地。至此,寶馬在華三地(北京、上海、沈陽)研發中心布局完成。
資料顯示,寶馬在華三地研發中心總占地面積超過了7萬平方米,匯集了來自不同領域的千余名優秀研發人才,其中76%的為中國本土人才。這三個研發中心分別專注于自動化、互聯化、電動化三個核心領域的研發工作,擁有不同的工作重心,卻又相輔相成,形成了一個體系化的創新研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