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穎 趙 杰 趙寶明
(1上海南匯零珊果蔬專業合作社,上海市浦東新區 201302;2上海市浦東新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201201;3農業部都市農業重點實驗室,上海市閔行區 200240)
為提高浦東新區梨樹上刺吸式口器害蟲的防治水平,筆者于2017年選取四種刺吸式口器害蟲,采用懸掛雙面粘膠黃板的方法,進行了其成蟲發生規律的調查,現將相關調查結果報道如下。
試驗材料為30 cm×25 cm的雙面粘膠黃板(上海盛谷光電科技有限公司)。調查對象為梨卷葉癭蚊、梨木虱、梨蚜和小綠葉蟬4種刺吸式口器害蟲的成蟲。
試驗設在上海南匯零珊果蔬專業合作社、上海鼎品果蔬專業合作社和上海桃詠桃業專業合作社的“翠冠”梨園進行,在梨樹距地面1.5~1.7 m、陰涼通風處懸掛粘板,于梨園南、中、北各懸掛1塊,相鄰黃板間距50 m,粘膠黃板于2017年2月20日懸掛,每周更換1次黃板。
每周調查不少于2次,調查至12月31日為止,計算單日平均捕蟲數量。同時調查“翠冠”梨主要生育期。
該蟲2017年越冬代成蟲羽化歷時較長,于3月初(3月3日—6日)開始出現,羽化高峰在3月31日—4月18日,最高峰在4月11日—14日(梨樹謝花85%時)。一代成蟲化蛹羽化階段受高溫少雨的影響,成蟲世代不明顯。二代成蟲集中發生在6月16日—21日(梨樹果實快速生長期);三代成蟲于11月30日出現,有2個高峰,分別在11月6日—13日、11月23日—12月14日。見圖1。

圖1 2017年梨卷葉癭蚊成蟲平均單日蟲量
該蟲越冬代成蟲于2月20日—3月1日開始活動,3月26日—31日為越冬代成蟲發生高峰期(梨樹露蕾至花蕾分離期);一代成蟲集中發生在4月18日—5月11日(梨樹謝花終期至座果期);二代成蟲發生于5月27日—6月27日(梨樹外圍延長梢開始停止生長時),發生高峰在5月27日—6月8日(梨樹80%延長梢停止生長、果實快速生長時);三、四、五代成蟲不明顯。見圖2。

圖2 2017年梨木虱成蟲平均單日蟲量
3月14日—17日(梨樹花芽開綻時)梨園出現梨蚜有翅成蟲,4月1日(梨樹初花期)開始大量出現,5月5日(梨樹果實緩慢生長期)開始陸續遷飛離開梨園,6月8日—8月11日(從梨樹外圍延長梢停止生長至果實采收)很少見到梨蚜成蟲。從8月11日開始,梨蚜成蟲陸續遷回梨園,遷回高峰集中在11月6日—12月4日。見圖3。
梨園在4月28日—5月1日開始出現小綠葉蟬成蟲,5月11日—12月7日持續出現,世代重疊,全年有4個高峰,分別在6月27日—7月14日、8月8日—11日、8月28日—31日、11月6日—9日,

圖3 2017年梨蚜有翅成蟲平均單日蟲量
其中6—7月小綠葉蟬成蟲蟲量最大。見圖4。

圖4 2017年小綠葉蟬成蟲平均單日蟲量
通過2017年的全年觀察,初步掌握了浦東新區梨樹上4種刺吸式口器害蟲成蟲的發生規律,為科學防治該蟲害提供了參考。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梨木虱越冬代成蟲開始活動較早,建議于2月底開始懸掛黃板誘殺,并于梨樹花芽開綻期和謝花85%時開展2次藥劑防治,做好這兩個階段的防治即可有效控制其當年發生基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