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青萍
摘 要:本文通過運用多種有趣的教學手段,在課堂中對學生進行多維度的體前屈練習,設計實用簡便的闖關晉級方法,循序漸進,有效提高學生的柔韌性。
關鍵詞: 體前屈;教學;趣味;柔韌性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2410(2018)04-0070-01
小學生處于柔韌素質發展的敏感期,能否在枯燥練習中逐步提高身體柔韌性,是教師在教學中非常關心的問題。筆者在多年教學實踐中,從學生實際出發采取豐富的練習手段發展柔韌素質,效果顯著,與同行共同探討。
一、海底撈珠
學生成立位體前屈姿勢,兩腳開立與肩同寬,膝關節伸直,腰背部放松,雙手自然下垂,做體前屈振動練習,并用兩手手掌夾住放在地面的“珠子”。“珠子”可用羽毛球或自帶紙團代替。練習熟練后可增加難度,雙腳逐漸并攏練習或變換“珠子”大小。(圖1)。
二、拉大鋸
兩個學生一組,面對面成坐位體前屈姿勢,腳碰腳組成菱形,手拉手坐好。練習時,依次互拉對方的雙手,在教師口令下靜止拉伸5秒左右。練習者要上體挺胸前屈靠近大腿,手拉手彈性屈伸,以達到加大彈性屈伸的目的。每次練習時不能用力過猛,可逐漸增加難度,減小兩腿分開的角度直至雙腿并攏,技藝高超者也可雙腿并攏上抬成“八”字練習,提高互相合作的默契程度及參與熱情(圖2)。
三、你拍一,我拍一
兩個學生一組,面對面成坐位體前屈姿勢,腳碰腳組成菱形。練習時,先自己拍手一次,再上體挺胸前屈靠近大腿,用一只手去拍對方的一只手。游戲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用兒歌完成規定的次數。練習熟練后可增加難度,逐步減小兩腿分開的角度,直至雙腿并攏進行練習(圖3)。
四、胯下接龍
8~10名學生為1組排成縱隊,兩腿直立,兩腳開立大于肩,前后兩人保持適中距離。發令后第一名學生持球,從胯下傳球至下個學生手中,依次進行,傳至最后一人,持球跑到第一個學生前面,按同樣方法繼續傳球。游戲可用小組競賽形式進行,增加游戲的趣味性(圖4)。
五、掌心晉級法
學生成立位體前屈姿勢,兩腿并立,膝關節伸直,上體前屈,兩手指互相交叉,掌心用力向下壓,做到極限位置,靜止拉伸5秒左右,上體與腿盡量貼近,復原后連續再練習。可在教師口令下集體進行練習,每次練習2組,每組20下。闖關晉級可分三級:接觸到鞋面以上為三星級,接觸到鞋面為四星級,雙手整個掌心接觸到地面為五星級。闖關晉級操作簡單、方便,可在每節課準備活動中進行,學生樂于參加,并清晰明了地看見自己的進步,更積極地參與練習(圖5)。
六、指尖闖關法
方法1:學生站在臺階上,(臺階高度要適宜,以不超過15厘米為宜),成立位體前屈姿勢,兩腿并立,直膝,雙腳尖與臺階垂直面對齊,上體前屈,雙手自然下垂觸摸后保持5秒,復原后連續再練習。可在教師口令下進行集體練習,每次練習2組,每組20下。指尖闖關可分為三關:手指指尖觸摸到地平面為第一關;手指指根部觸摸到地平面為第二關;手腕部觸摸到地平面為第三關。教師可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進行調整,這樣學生在游戲練習中有了明確的目標(圖6)。
方法2:學生面向花壇,成坐位體前屈姿勢,平坐在墊子上,伸直雙腿,兩腳平蹬住花壇,分開10~15厘米,上體前屈,兩手臂盡量伸直向前,五指并攏,指尖勻速向前做到極限位置,每人每次練習10次輪換。闖關可分為三關:中指尖觸碰到花壇邊緣為第一關;手指指根觸碰到花壇邊緣為第二關;手腕部觸碰到花壇邊緣為第三關。教師也可根據學生實際情況調整闖關難度,不斷晉級,使學生能自己掌握屈伸的程度,防止由于過分拉伸引起損傷,積極主動地參與練習(圖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