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學東 楊俐 楊義仁 楊福慧 趙素萍 楊映娟


摘 要:農田害鼠是農作物及倉儲糧食上危害較重的有害生物,為了掌握大理市主要害鼠種類及其發生危害規律,大理市植保植檢站開展以“滅鼠防病、保糧、護林”為目標的鼠害聯防和鼠害監測工作。通過每年的春季、秋冬季兩次農田害鼠統一防治,有效地減少了糧食損失,控制了鼠傳疾病的發生流行,取得了顯著成效。
關鍵詞: 農田;鼠害;監測;防治
農田害鼠是農作物及倉儲糧食上危害較重的有害生物,由于大理市農田鼠害防治涉及面積為20多萬畝,11個鄉(鎮),共109個村委會,523個自然村、9.4萬余戶,點多面廣,工作有一定難度。為了掌握大理市主要害鼠種類及其發生危害規律,大理市植保植檢站深入開展以“滅鼠防病、保糧、護林”為目標的鼠害聯防和鼠害監測工作。通過每年的春季、秋冬季兩次農田害鼠統一防治,有效地減少了糧食損失,控制了鼠傳疾病的發生流行。本文通過農田鼠害監測,分析鼠害發生規律,探索鼠害防治措施,以期為大理市農田鼠害防治提供參考。
一、農田鼠害發生動態監測
1.監測方法
(1)鼠夾類型和誘餌。采用12cm×6.5cm的中型鐵板鼠夾捕鼠,以油條為誘餌。
(2)布夾方法。農田調查采用沿田埂布夾,夾距為5米,行距為30米左右(一塊田寬度),考慮到布下的老鼠夾有丟失、損壞等因素,所以每月每種作物田塊每次布放220個夾,取前200個有效夾調查記錄捕鼠結果。每季選1-2種作物田塊,小春作物為蠶豆、大麥;大春作物為水稻、玉米。
2.監測時間和地點
2017年1月-12月大理市植保植檢站在新邑村附近農田每月監測了一次,采用夾夜法調查按照監測要求和方法,時間定在每月上旬4-10日中的一天進行,選擇晴天,于傍晚時放鼠夾,第二天早晨收回。每次捕獲害鼠后,鑒別害鼠種類,并進行解剖,并詳細記錄解剖數據。
3.監測結果
(1)害鼠種類:通過近年來的監測調查,大理市農田主要害鼠種類主要有黃胸鼠、褐家鼠、大足鼠、卡氏小鼠、巢鼠、鼴鼠、灰射鼩等。全年共投夾12次,每次收有效夾200個,全年共計收有效夾2400夾,捕獲害鼠51只,全年平均捕獲率2.125%,其中褐家鼠9只、黃胸鼠14只、大足鼠10只、卡氏小鼠12只、巢鼠10只、其它鼠類4只;所占比例為褐家鼠17.3%、黃胸鼠27.5%、大足鼠19.6%、卡氏小鼠23.5%、巢鼠3.9%、其它鼠類7.8%;雌鼠23只,雄鼠28只,雌雄比1:1.22。
(2)害鼠密度:2017年1月-12月期間,大理市植保植檢站鼠害監測每月所捕獲害鼠數為:1月4只、2月3只、3月2只、4月3只、5月4只、6月7只、7月6只、8月5只、9月4只、10月3只、11月6只、12月4只,平均每月捕鼠4.3只;農田鼠密度分別為:1月2%、2月1.5%、3月1%、4月1.5%、5月2%、6月3.5%、7月3%、8月2.5%、9月2%、10月1.5%、11月3%、12月2%,全年平均2.125%。
(3)鼠害發生情況:從監測結果看,2017年6月捕獲率最高,害鼠密度為3.5%;2017年3月捕鼠數最低,害鼠密度為1%。綜合今年和往年的鼠害監測情況,鼠害高峰期為每年的5-6月和10-11月,這兩段時間為大理市大小春農忙時期,田間多數糧食作物采收回家,害鼠食源減少,鼠害為害猖獗,捕獲率增高。
二、農田鼠害防治措施
農田鼠害防治工作,經過市鄉村三級共同努力,狠抓“五統一”技術措施落實,確保滅鼠取得實效。
1.統一領導
層層成立農田鼠害防治領導組和技術組,抽調專人負責農田鼠害防治工作,做到有組織領導、有專人負責,各司其職,認真發動,確保了農田鼠害防治工作落到實處。
2.統一藥物
由大理市植保植檢站統一供藥,使用溴敵隆。滅鼠藥款主要由州、市財政補助,其余部分由各鄉鎮承擔,糧食、誤工等投入由村委會根據自己的經濟情況適當補給,不足部分由農戶承擔。
3.統一拌餌
由村委會一級統一籌糧,組織宣傳發動,集中拌制毒餌。拌制毒餌藥水糧配比按1:12:100倍,均勻拌藥,堆放十小時以上,涼干后使用,餌料選用小麥或破碎后的玉米。
4.統一制作毒餌站
選擇用PVC管制作示范毒餌站500個,中心示范3000畝。毒餌站上面用紅漆印上“滅鼠毒餌站,大理市植保植檢站”警戒標示,發放給農戶使用,還發動農戶利用廢舊飲料瓶、PVC管、花缽、竹筒等材料自己制作毒餌站,帶動全市“毒餌站”滅鼠技術的推廣面積20萬畝。
5.統一投放毒餌
在鼠害高峰期每年的5-6月和10-11月投藥,由各村委會、村民小組安排專人負責統一投放毒餌,保證鼠害防治效果。
三、結語
大理市植保植檢站通過對農田鼠情監測,初步了解了大理市農田害鼠的優勢種類及發生情況,掌握了農田優勢害鼠種類的繁殖強度及年齡結構,主要害鼠在大理市的發生規律。通過統一大面積滅鼠后,2017年經我站監測,滅前鼠密度為3.6%,滅后密度為0.56%,滅鼠效果為84.44%;防治前受害率4.4%,防治后受害率0.73%,保產效果平均為83.41%。挽回損失糧食2200余噸,投入與產出比1:10.65。
作者簡介:楊學東,農藝師,主要從事病蟲害預測預報工作。
通訊作者:楊映娟,女,農藝師,主要從事植物檢疫、農藥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