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遠馳

插圖/ 楊永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激勵廣大干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的意見》,從制度層面作出了系統謀劃和全面部署。從“八項規定”到“七條意見”,體現了我黨“嚴管與厚愛結合,激勵和約束并重”的干部管理體系和評價機制。“有官必有課,有課必有賞罰”,健全完善激勵保障和容錯糾錯機制,對保護干部改革創新的積極性和工作熱情,其意義不言而喻。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當干部就要有擔當,有多大擔當才能干多大事業,盡多大責任才會有多大成就。是否具有擔當精神,是否能夠忠誠履職、盡心盡責、勇于擔責,是檢驗黨員領導干部是否真正體現共產黨人先進性和純潔性的重要方面。領導干部對黨和人民的事業敢于擔當、勇于負責,是最深刻的為政之德、最根本的黨性修養,是領導干部的職責所系、從政準則和成事之道。一名合格的領導干部,就是要有責任擔當,要有一腔豪氣,精神昂揚,精力充沛,面對各種難題頑疾不躲、不繞、不拖,敢于碰硬、敢作敢為、盡心盡責、勇于擔責,想方設法把工作做好。
曾幾何時,一些干部精神懈怠、不思進取,不想擔當作為;心存顧慮、畏首畏尾,不敢擔當作為;能力不足、辦法不多,不會擔當作為。一些干部信奉“不洗碗就不會打爛碗”的“洗碗理論”,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一些干部奉行“明哲保身”的官場哲學,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嚴重影響了黨委政府的執政形象和工作效率。
《論語》有言:“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激濁揚清乃治吏的第一要務,也是凈化官場風氣的關鍵。在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中,我們要堅決對不擔當不作為說“不”。對不擔當不作為的干部,該免的免、該調的調、該降的降,使干部能上能下成為常態。應理直氣壯地支持那些敢干事的干部,對個性鮮明、堅持原則、敢抓敢管、不怕得罪人的干部,符合條件的要大膽使用。旗幟鮮明地鼓勵那些敢創新的干部,真心誠意地寬容那些有失誤的干部,使干事創業的干部有干頭、有甜頭、有奔頭。在用人和考核制度上,要防止“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堅決清除那些鉆營關系的“老好人”、為官不為的“老滑頭”、混天度日的“老油條”的生存空間,營造積極健康的干部心態、能上能下的用人機制、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干事創業的工作環境。
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立足事業需要,回應群眾呼聲,順應干部期待,建立有責必究、賞罰分明的制度,釋放出促進干部積極作為、奮進奮發的強烈信號。各級領導干部應當“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在新時代擔當新使命、展現新作為、開創新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