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有良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統籌使用各類編制資源,形成科學合理的管理體制”。2017年以來,綿陽市涪城區堅持問題導向,針對編制使用和干部隊伍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積極探索科學化用人用編機制,著力推動有限的編制和人才資源向主干線傾斜,激發干部隊伍活力,有力推進了全區“一二三四五六”總體戰略部署的貫徹落實。
面對傳統編制“一核定終身、編制難調整”,單位間編制供求存在巨大反差的問題,涪城區創新提出“嚴控總量、盤活存量、增減平衡、分級負責”原則,推行“基本編制+機動編制”管理模式,“常量”“變量”相結合,推動編制使用由靜態管理向動態調控轉變。
一方面做“減法”,盤活庫存資源。對全區各行政事業單位,區分不同類別,按10%、20%等比例進行收編。對存在“吃空餉”現象的單位按1∶3比例實行懲治性收編,相應核減違反機構編制紀律且整改不到位的單位編制。2017年以來,全區共清理回收行政編制63名、事業編制222名。
另一方面做“加法”,推行機動核發。按照“基本編制優先使用、機動編制靈活使用”的方式,在單位基本編制滿員且確需增編的情況下,核發機動編制。機動編制定編不定人,與全區重點工作、目標考核排名掛鉤,向承擔全區重點任務的單位傾斜,并根據工作完成等情況及時收回。截至目前,全區共核發機動編制72名,回收機動編制5名,有效破解了制約改革發展的保障性難題,實現編制資源使用效益最大化。
在激活編制使用的同時,涪城區推動機關部門“瘦身”、中層干部競爭,激發干部隊伍活力。
優化設置,精簡機構。創新實施“大股室”制改革,對內設機構職責進行重新梳理、合理界定,按照不低于30%的比例精減合并中層機構。全區共撤銷單位內設機構65個,人員配置從1∶1優化為1∶3,較好地解決了職能交叉、將多兵少、“中梗阻”等問題,實現內設機構“消腫瘦身”。
競爭上崗、雙向選擇。出臺《涪城區股級及以下干部管理考核制度》,規定中層干部任滿3年原則上須調整,任滿5年必須調整,不能調整的應重新競爭上崗。一年來,全區300余個行政事業單位均采用公開演講、競爭擇優等方式,開展了新一輪中層干部競爭上崗,一批素質過硬、能力突出、有激情、有干勁的中層干部脫穎而出。區農業局5名同志競爭同一職位,真正實現了優中選優。
在激活編制、激勵中層的同時,涪城區堅持以實績為中心,推動干部隊伍主動履職盡責、積極爭創一流。
嚴格目標管理增壓力。改變過去“一刀切”“齊步走”的考核方式,根據鄉鎮、部門職能職責和發展實際,分別制訂各有側重、各具特色的考核指標,確保考核科學精準。單位內部考核到人,并拿出年終績效獎的50%統籌分配、獎優罰劣,打破平均主義,扭轉了吃“大鍋飯”的現象。
鮮明用人導向添動力。制訂《涪城區領導班子及領導干部日常研判制度》《干部常態化交流制度》《涪城區不適宜擔任現職領導干部調整制度》等系列組織人事管理制度,構建起干部選任、交流、調整的閉合體系。今年4月,出臺《涪城區干部職工積分管理制度(試行)》,分層分類開展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實績量化評價,進一步鮮明了崇實尚干的用人導向。
一石激起千層浪。涪城區以科學化用人用編為牽引,推動形成“編制能增能減、干部能上能下、干好干壞不一樣”的良性機制,提振了干部精氣神。創造了與總投資453億元的金能移動產業園項目接觸后7天簽約、開工后70天設備進場的“涪城效率”,實現了涪城引進百億級工業企業的歷史性突破,成為全區自強不息、奮勇爭先的生動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