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達慶
監督,是紀委監委的首要職責。金堂縣監委成立后,監督對象變為原來的7倍,為解決監督力量不足的問題,金堂縣全面構建監督立體網絡,攥指成拳不斷激活監督力量。
近年來,金堂縣堅持強化黨內監督和自我監督,不斷提升監督的深度和廣度。縣紀委監委緊緊圍繞“再監督、再檢查”職責定位,通過監督“關鍵少數”來管住大多數,用好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嚴肅處理各類違紀行為。同時,全面編織監督制度網,指導行政主管部門出臺制度性文件23件,建立權力運行制約機制和廉政風險防控機制14項,制定工程建設、項目招投標、政府采購等領域監管制度30余項。
巡察組是監督“流動哨”。自2016年成立縣委巡察辦和巡察組以來,金堂縣采用常規巡察、交叉巡察和專項巡察等方式,延伸監督觸角,補齊基層監督短板。今年3月以來,金堂縣組織3個巡察組對部分村 (社區) 領導班子及成員2016年以來基層黨的建設、“微腐敗”問題、基層干部“涉黑涉惡”等重點問題進行“下沉式”巡察,共發現各類問題113個,向縣紀委監委移交問題線索17個。下一步,該縣還將在五年內完成對全縣232個村 (社區) 巡察“全覆蓋”,并圍繞重點領域、重點問題有針對性地巡察相關部門和鄉鎮。
2017年以來,金堂縣探索建立村級廉勤巡訪監督組,每3—5個村 (社區) 設立1個廉勤巡訪監督組,每組配備2名監督員,并賦予其建議、詢問、檢舉、監督4項權力,由監督員協助鎮紀委對村公資金管理使用情況、精準扶貧推進情況、上級決策部署執行情況開展“貼身”監督。同時,科學編制工作流程圖,建立廉情直報、考核考評等相關制度,確保規范履職。
“推進紀檢監督向村(社區)延伸,對于有效解決基層監督‘遠’與‘軟’的問題具有重要意義。”金堂縣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說。
為確保對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實現監督“全覆蓋”,金堂縣十分注重借智借力。科技防腐,讓“大數據”說話。“通過線上比對,從45.2萬余條信息中搜索出疑似‘微腐敗’問題2608個,再經過線下核查,共查實違規違紀問題869個。”近日,金堂縣紀委監委交出一份“大數據”監督成績單。去年5月起,該縣開始用三年時間分三期建設“大數據+紀檢監察智慧治理”平臺,讓監督插上高科技的“翅膀”。目前,該系統已具備大數據綜合展示、一鍵搜索、“人物畫像”、比對分析、核查清單、系統管理等六大功能,基本匯集全縣的扶貧攻堅、人事編制、財政資金管理等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諸多信息。接下來,金堂縣還將以完善大數據監督平臺為抓手,推進問題處置從事后查處向事前預警轉變,推動工作手段從被動低效向主動高效轉變。
此外,金堂縣在完善黨風政風觀察員制度的基礎上,充分回應人民群眾的強烈關切,積極為群眾參與監督創造條件。去年,圍繞群眾關注的社會熱點問題組織召開“壩壩會”62場,收集意見建議350余項,有效提升了群眾監督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同時依托微信等新載體,在全市率先開通“四風”問題“隨手拍一鍵舉報”系統,最大限度發動群眾參與監督。
“一圈一圈擰緊監督‘螺絲’,確保‘探頭’伸到位,監督沉到底。”金堂縣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說,該縣將始終以此為目標導向,全力打通監督“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