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正式運營兩個月內設立黨的組織……”在資陽高新區與四川恒和鑫口腔科技公司日前簽訂的投資合作協議中,專門把組建黨組織列為企業入駐園區的條件。
近年來,按照全國園區非公企業黨建工作座談會部署要求,我省堅持區域化黨建思路,以非公企業黨建為突破口,著力加強產業園區基層黨組織建設,大力推動黨建工作全面進步全面過硬。目前,全省產業園區非公企業黨組織覆蓋率達到75.8%,為產業園區轉型升級創新發展提供了有力組織保證。
“以前園區企業之間、黨支部之間聯系不緊密,信息不對稱,現在我們與上游大企業逐步實現了優勢互補、抱團發展。”先鋒化工公司總經理曾燕說,“這主要得益于彭山經開區黨工委歸類組建了現代物流、精細化工、機械電子、綜合行業4個產業黨總支。在產業黨總支帶領下,產業鏈條上的企業黨支部活動一起開展,齊心協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和集聚發展”。
按工業、農業、旅游、文化等不同類型園區,我省分類指導各地結合實際健全黨的組織體系,其中工業園區普遍健全園區黨工委、黨群工作部、基層黨組織一體化的組織體系,規范化管理的園區黨工委全部配備專職副書記、設立黨群工作部,具體負責園區黨的建設和群眾工作。目前,全省134個省級以上開發區全部建立黨工委、黨群工作部和企業(綜合)黨委。
集中推進園區非公企業黨的組織和工作覆蓋,因地制宜、靈活多樣設置園區基層黨組織,符合條件的企業在進入園區時同步組建;暫不具備條件的通過黨建工作站幫助發展黨員、指導工作,為建立黨組織創造條件。建立完善公共服務平臺黨組織,探索組建區域性綜合黨組織和產業鏈黨組織,充分整合園區各類黨建資源共用共享,推動形成行業相近、地域相鄰的黨建工作組團。
我省把園區黨務人才隊伍建設納入領導班子和干部人才隊伍總體規劃,統籌加強園區企業黨組織書記、黨建工作指導員和黨員隊伍建設。通過從管理人員中選、在業務骨干中推、由上級組織派等多種方式,選優配強園區企業黨組織書記,鼓勵支持黨員出資人擔任黨組織書記。完善黨建工作指導員選派制度,注重從各級職能部門選派綜合素質高的黨員干部到企業指導黨建工作。據統計,省級以上開發區累計選派了黨建工作指導員1606名。加強黨員隊伍建設,積極引導把黨員培養成科研生產經營骨干、把科研生產經營骨干培養成黨員,大力支持在企業生產一線的職工、農民工中發展黨員,同時培養發展符合條件的優秀企業出資人入黨。
黨建做實了就是生產力、做強了就是競爭力、做細了就是凝聚力。內江經開區管委會副主任、非公企業黨委書記王昌雄深有感觸地說:“我們園區內95%以上都是非公企業,老板們越來越重視黨建工作,黨員職工亮身份的意識大大增強,以前‘隱身’的35名黨員全部主動亮明身份。”
袁吉東是恒旭集團公司的一名模具工程師,根據公司安排,他牽頭成立黨員技術攻關小組,憑借過硬技術很快攻克了制約發展的技術難題,為企業創造了不菲的經濟效益。恒旭集團公司所在的宜賓臨港經開區推廣“黨員技術攻關小組”“黨員標桿生產線”等做法,讓黨員帶頭干、搶先干,帶動身邊職工群眾一起干。

企業黨員重溫入黨誓詞

彭山經開區全景
我省普遍推行園區企業黨組織書記參加或列席重要會議、企業黨組織與管理層溝通協商等制度,充分發揮黨組織在引導園區企業踐行新發展理念、推動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中的積極作用。深入開展“四強四優”“雙強六好”等主題活動,廣泛實施黨員“示范崗”“示范班組”“示范車間”“示范項目”創建以及黨員責任區、黨員志愿服務等示范行動,積極引導黨組織和黨員立足崗位創先爭優,累計設立黨員示范崗6245個、示范班組(車間)1561個。支持以園區企業黨組織為紐帶開展產業扶貧、項目扶貧和對口幫扶,帶動貧困地區勞動力就近就業、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各地共有7242家園區企業、2061個黨組織、6.2萬名黨員參與脫貧攻堅,累計投入資金1.4億元。加強園區互聯網企業黨建工作,整合電商園區的阿里巴巴“淘寶村”、騰訊“為村”等平臺助力鄉村振興。
“我們在園區開展的黨群活動中,聽到彩虹集團的同志介紹平溝村的農副產品銷售不暢,便發動黨員通過彩虹集團購買他們的土特產,有力支援了貧困山區,非常有意義。”成都武侯區新城產業園的京東世紀貿易公司黨委第三支部書記茍丁說,“目前,公司黨委正在考慮與彩虹集團黨委合作,利用公司的電商渠道,進一步提升幫扶活動實效。”
我省注重強化園區黨組織政治功能和服務功能,倡導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園區治理,通過促進轄區組織聯設、隊伍聯建、活動聯辦、陣地聯用、事務聯商,構建黨建工作區域化、黨群工作一體化格局,不斷提升園區黨組織的組織力。加強園區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示范帶動行政組織、群眾組織、自治組織、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統籌開展面向企業的公共服務、市場服務、社會服務和志愿服務。整合黨建、綜治資源力量,健全園區網格化管理,完善大調解工作體系,及時反映群眾訴求、化解矛盾糾紛,積極構建和諧園區。堅持黨建帶群建,大力培育園區群團組織和社會組織,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黨群互動活動,切實做好職工權益保障、企業文化建設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