柒曉華 王凌峰
“這些年,我們這種山區鄉鎮大多數青壯年都外出務工,留下年幼的子女和年邁的老人在家,隨之而來的留守兒童上學不便、家教缺失、行為失范等問題不容忽視。如何破解這些問題,農民夜校大有可為?!毙麧h縣漆樹土家族鄉黨委書記彭曉濤說。
據了解,為更好地服務關愛農村留守學生,漆樹土家族鄉依托農民夜校資源優勢,以打造留守學生“第二家園”為抓手,將家庭、夜校、學校三方緊密聯系起來,推動農民夜校辦學功能再延伸、作用再發揮,極大提升了人民群眾對農民夜校的認同感和獲得感。
由于漆樹土家族鄉部分初中生要到幾十公里以外的樊噲中學寄宿就讀,每周一離家上學,周五再回家。該鄉松林村的6名留守學生因家與客車搭乘點距離較遠,往往要在周一凌晨4點起床,走十多公里山路才能搭乘開往樊噲中學的早班車上學,周五回家也是摸黑夜行,存在巨大的安全隱患,孩子們苦不堪言,家長們憂心忡忡。
“現在好了,孩子周日晚上就在夜校住宿,周一早上不用走很遠就能搭上班車去上學,再也不用擔心娃娃的安全了!”留守學生石丹丹的爺爺石月興樂呵呵地說。
原來,為破解部分鄉鎮學生上學放學“兩頭黑”、安全隱患大的難題,宣漢縣充分利用農民夜校陣地功能和地理位置優勢,創新成立“學生旅館”,添置床以及棉被、枕頭等床上用品,免費為留守學生提供留宿服務,并安排值班村干部輪流照看、監督孩子并送孩子上車。同時,農民夜校還開展“家教課堂”“道德講堂”“科普文化”等集中授課活動,讓村民在接送孩子之余學到了不少知識。
學生上學苦的難題是解決了,但孩子們周五和周日晚上在農民夜校留宿這一空檔期,怎么管理又成了難題。一開始孩子們都是“看著太陽等天黑、守著鬧鐘等上學”,無所事事,村干部看在眼里、憂在心頭。

村干部在夜校教孩子們下象棋 供圖/宣漢組
為此,松林村黨支部依托農民夜校打造了留守學生“興趣屋”,購買了青少年讀物、象棋、圍棋、羽毛球等,從鄉黨委協調了兩臺辦公電腦,供孩子們學習、查閱資料。隨著“興趣屋”的影響擴大,不僅是留守學生,附近的孩子也跟著來到農民夜校參加學習和鍛煉,松林村農民夜校成了孩子們的“第二校園”。
談及農民夜校,學生們爭先恐后地都說好,“這里很方便,隨時能上網找一些學習資料。”“遇到不懂的題,我們可以互相討論,叔叔們也很有耐心,隨時給我們講解難題?!薄斑@里伙伴多,比在家里有趣多了……”
為進一步方便家長、老師掌握留守學生的學習生活動態,松林村還印制了“家、村、校聯系卡”,建立了在外務工家長、老師、村干部聯系群,隨時保持與家長、老師的溝通聯系,確保信息互通。同時,還適時發布縣、鄉、村情動態和各項惠民政策,讓在外的家長掌握孩子情況的同時,還能了解縣、鄉、村的大事要事,真正架起了干部與群眾之間的溝通橋梁。
說起農民夜校帶來的作用,松林村在外務工人員馬業平豎起了大拇指:“感謝黨和政府!感謝村干部!農民夜校真是辦得好啊,幫助我們解決了最牽掛的問題,讓我們能在外安心務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