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彩霞 朱少軍
(1陜西省洛南縣林業局 陜西 洛南 726100;2陜西省洛南縣保安林場 陜西 洛南 726100)
泡桐是深受喜愛的速生用材樹種之一,材質輕軟,結構均勻,不翹不裂,可供航空工業用材、模型、樂器、膠合材、板料、農具等使用,又因其耐濕、抗火、不易傳熱,宜用為保險箱襯板。早春開白花,夏季濃陰,為優良的行道樹。由于泡桐叢枝病危害影響植株生長,甚至造成死亡。因此,筆者進行了泡桐叢枝病危害及防治試驗,現總結如后。
泡桐叢枝病是全株傳染病害,在枝、干、花、根部都可表現出病狀,常見有兩種類型:一是叢枝型,腋芽和不定芽大量萌發,抽出很多小枝,冬季小枝不脫落,呈掃帚狀,故稱泡桐掃帚病,發病當年或1~2年小枝死亡;二是花變枝葉型,花瓣變成小葉狀,花蕊形成小枝,小枝腋芽繼續抽生形成叢枝。
2.1 試驗林概況。試驗設置在陜西省洛南縣保安國有林場泡桐林,試驗面積1 hm2,樹齡15年,樹高3.9~4.5 m,株行距3 m×4 m,郁閉度0.8。試驗區域地處秦嶺東段南麓,為秦嶺土石山區氣候,海拔790 m,年平均氣溫12.1℃,年降水量745~850 mm,適于泡桐生長。林內泡桐叢枝病常年發生,危害較嚴重。
2.2 供試藥劑。1萬單位鹽酸四環素、土霉素藥液(赤峰市農藥公司生產)。
2.3 試驗方法
2.3.1 修除叢病枝后涂藥膏防治試驗。秋末發病停止后,樹液回升之前,把叢枝病枝剪除,要求傷口平滑,防止病體回流,修除叢病枝后,用土霉素、凡士林(1∶9)藥膏涂抹于傷口上,再以塑料薄膜包扎。試驗設置傷口涂藥膏與對照(CK)未涂藥膏2個處理組,以單株為小區,涂藥膏后調查防治效果。
2.3.2 環剝病枝防治試驗。早春樹液回升之前對病枝形成環狀剝皮,阻止越冬后的病原體向其它部位轉移擴散。環剝部位最好選在染病枝基部或病枝所在大枝基部。環剝口寬度應相當于被剝枝剝口處的枝徑長,以加速被剝枝的死亡。注意韌皮層需全部剝除,生長季節嚴禁亂掰、亂破環剝枝,防止引起叢枝橫生。試驗設置環剝病枝和對照(CK)未環剝病枝2個處理組,以環剝病株為單位,環剝后調查防治效果。
2.3.3 藥液噴霧防治試驗。5~7月直接對病株葉面噴1萬單位鹽酸四環素、土霉素藥液200單位,10 d噴1次,連續噴6次,試驗設置1萬單位鹽酸四環素、土霉素藥液與對照(CK)清水3個處理組,以單株為小區,噴后半月調查防治效果。
3.1 修除病枝后涂藥膏傷口防治效果。從表1可以看出,修除病枝后涂土霉素、凡士林(1∶9)藥膏于傷口,再綁扎塑料薄膜后,其病枝傷口減退率為81.1%,防治效果較好。

表1 修除病枝后涂藥膏傷口防治效果
3.2 環剝病枝防治效果。從表2可以看出,病枝基部環剝后,其病枝死亡率為87.7%,防治效果好。

表2 環剝病枝防治效果
3.3 藥液噴霧防治效果。從表3可以得知,5~7月對病株葉面噴1萬單位鹽酸四環素、土霉素200單位后,其病株減少率分別為89.9%、91.2%,均在89%以上,效果明顯。

表3 2種藥液噴霧防治效果比較
修除病枝后傷口涂藥膏,其病枝減退率為81.1%,防治效果較好。病枝基部環剝,其病枝死亡率為87.7%,防治效果好。病株用1萬單位鹽酸四環素、土霉素藥液噴霧,其病枝減退率分別為89.9%、91.2%,均在89%以上,防治效果明顯。
[1]黑龍江省牡丹江林業學校.森林病蟲害防治 [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81.
[2]費顯偉.園藝植物病蟲害防治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