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紀
(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植物脫毒苗木研究所 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6)
近幾年來,脫毒馬鈴薯試管微型薯的培養得到了廣泛關注。在繁殖技術中,光照與溫度控制是很重要的環節。
1.1 試驗環境。選擇可控溫度、光照、濕度的培養室,能夠有效地控制馬鈴薯試管苗的生長條件。
1.2 試管苗選擇。選擇苗齡25 d左右、高度6~8 cm的健康試管苗。本試驗采用“Favorita”脫毒試管苗。1.3 試管苗的處理方法。將試管苗在光照16 h、溫度20℃、MS培養基的條件下培養30 d,進行誘導處理,對形成的微型薯數量分3次進行統計。
1.4 光照與溫度控制試驗處理
1.4.1 光照試驗。試驗設置了兩種不同的光照環境,第1種是在誘導前期對試管苗進行遮光處理,設置4種不同的遮光方式:①不遮光;②一層紗布遮蓋;③不透光布遮蓋;④用報紙遮光。每次處理10瓶進行一次光照強度的測定,在20℃條件下誘導1個月,對形成微型薯的個數、重量、直徑進行統計[1]。第2種情況是在誘導期間進行處理,在2種光照強度100lux、300lux下培養,同時設置黑暗環境為對照,每次處理8瓶,1個月后對微型薯的數量分3次進行統計。
1.4.2 溫度試驗。設置不同溫度處理:20℃、25℃、30℃、35℃、40℃。每次處理8瓶,將誘導液在無菌環境下倒入瓶內。不同溫度下的試管苗均進行遮光處理,保證試驗的準確性[2]。誘導1個月后統計微型薯的數量,分3次統計。
2.1 光照試驗。結果見表1和表2。經過LSD法檢測,4種不同的遮光處理方式對馬鈴薯試管微型薯個數的影響順序從小到大為:不遮光、遮一層紗布、報紙遮光、遮不透光布。同時發現,在誘導前期對試管苗的光照處理方式不僅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形成微型薯的數量,還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薯塊重量及直徑,并且與光照強度呈現出正相關的關系[3]。造成這種影響的主要原因是:光照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有利于植物的正常生長。

表1 不同遮光處理對微型薯形成的影響

表2 誘導期間光照對微型薯形成的影響
2.2 溫度試驗。結果見表3。成薯指數(IP)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塊莖形成的有效程度。在20℃~30℃范圍內,隨著溫度升高,微型薯個數處于增加的狀態,IP也是不斷增加,在30℃時達到巔峰。隨后溫度再增加,IP會降低。而到40℃時,植株7 d后即開始枯萎。這是因為適當的提升溫度能夠促進塊莖形成所需物質的運轉,而高溫會使植株的代謝加速[4]。

表3 溫度對微型薯形成的影響
光照和溫度是脫毒馬鈴薯試管微型薯培養過程中的兩個重要因素。適當的提升溫度和光照,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馬鈴薯微型薯的形成。
[1]PM哈里斯,蔣先明 (譯).馬鈴薯改良的科學基礎 [M].北京:農業出版社,1984.
[2]柳俊,謝從華,黃大恩.馬鈴薯試管塊莖形成機制的研究—暗處理和光照時間對試管塊莖形成的影響 [J].中國馬鈴薯,1994,8(3):138~140.
[3]白寶璋.馬鈴薯塊莖形成與光周期和植物激素關系的研究進展 [J].吉林農業大學學報,1986,(2):8~11, 16, 105.
[4]冉毅東,王蒂,王清.光溫及培養基類型對馬鈴薯試管微型薯誘導的影響 [A].陳伊里.中國馬鈴薯學術研討文集[C].哈爾濱: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1996:244~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