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杜海川

據美國“商業內幕”網站25日報道,日本兩大航空公司——日本航空和全日空對來自中國的“政治壓力”做出妥協,本月12日宣布跟隨英國航空、加拿大航空等,把臺灣改稱為中國一省。但實際上,這個改動只出現在中文版網頁上,英文、日文等其他版本的頁面上臺灣仍然被列在國家一欄。該報道還稱,日本航企這種“折中的做法”可以為其他航企提供參考,“在安撫中國政府和避免受罰的同時,也不會過度妥協”。中國政府和民眾會接受這種“小伎倆”嗎?答案顯然是“不”。
中國民航部門今年4月致函44家外國航空公司,要求后者在5月25日之前糾正官方網站和其他材料中對中國臺灣、香港及澳門等地區的錯誤標注。截至5月25日,有18家外國航企完成了整改,26家因技術原因申請延期并承諾整改,承諾整改完成時間最晚為7月25日。
《環球時報》記者25日瀏覽日本航空的簡體中文網頁看到,其對臺灣地區的表述為“中國臺灣”,但在面向臺灣用戶的繁體中文(如圖)、日文、英文等版本網頁上,臺灣地區仍和中國大陸并列標注。臺灣《聯合報》稱,日本兩家航空公司會視乘客所在地“技巧性”地標注,若用戶所在地是在中國大陸或香港,官網上就會顯示“中國臺灣”;但若在臺灣或日本,則會看到“臺灣”被單獨列出。
日本航空企業的做法可能成為其他外國企業的“參考”嗎?中國航空專家張寶鑫25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中方不可能接受這種方式。中國民航監管部門的督促函很明確,外國航空公司不是只更改簡體中文網頁,而是簡體、繁體、英文以及其他任何語言都要更改。作為一個在中國經營的航空公司,必須遵守中國政府的管理。這個問題不涉及其他,是主權問題,沒有談判余地和打折執行的空間。
不按照中方要求更改臺灣標注的外國航企,會受到哪些懲罰?《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報》25日報道稱,拒絕為臺灣改名而“冒犯”中國的企業,可能不會被邀請參加今年11月在上海舉行的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該報稱,上海政府新聞辦沒有對此消息做出正面回應,只是表示要參考博覽會的參展商條件。而根據博覽會官方網站列出的條件,本次博覽會的企業招展應符合“高標準、廣泛性代表性、對標國際一流”。
張寶鑫認為,隨著最終期限即將到來,中方可以通過制定進一步措施來督促相關航空公司執行。如可以依據航權對等原則,調整外國航空公司飛往或經過中國的航班,對中國境內運營的網站及App、在華銷售和組織層面提出一系列的整改措施。▲
環球時報2018-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