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汀
2006年夏天,廷博·德雷森收拾行囊告別牛津大學,他要去谷歌公司工作。他的事業始于倫敦,參與制作一個快速發展的視頻產品,正是這個產品最終將他帶向了美國。然而到了2013年,德雷森離開了谷歌,飛越了大半個地球前往肯尼亞首都內羅畢。這中間究竟發生了什么?
“在谷歌工作期間,我致力于在中東和非洲建立我們的開發者生態系統,”德雷森說,“我真的很享受這個工作,所以決定休息一段時間,在東非來一場科技之旅。一路上我受到很多需要通過科技來解決的大問題的啟發。”
內羅畢擁有東非最發達的科技舞臺,其他類似的非洲城市還包括開普敦、拉各斯和開羅。這對德雷森這樣的企業家來說是一個明智的戰略性選擇。在一年之內。這位英國人成為了OkHi的聯合創始人,這是一家致力于為肯尼亞每個人提供地址的公司。
然而,對于世界大部分地區來說,內羅畢依然是個謎。“那里不是很危險嗎”以及“那里的人住在泥屋里”是經常被全球各地的人提起的問題。得知內羅畢是非洲發展最快的城市之一并且有三百多萬居民時,很多人都非常驚訝。
過去八年來,內羅畢已經轉變為一個國際大都會,吸引著來自非洲各國、中國以及印度的年輕人。這里有摩天大樓和大商場、酒店和公寓;電影院、酒吧、餐館,甚至溜冰場。
自2008年以來,一批孵化器、加速器和出資人的出現推動許多創業公司實現盈利。例如Sendy,肯尼亞第一個按需快遞服務公司去年成功融資200萬美元。
研究報告顯示,2016年非洲各地的科技創業公司籌資總額超過1.29億美元,比前一年增長了17%,肯尼亞吸引的投資僅次于南非。受益者之一的Moringa編碼學校為非洲培養了很多科技人才,從2014年開始在加納和巴基斯坦等地設立辦事處。
內羅畢的年輕人
當然,對于年輕的外籍人士來說,內羅畢并不是一個獨一無二的選擇。可以肯定的是,外國人在這里生活肯定會遇到一些老問題以及文化挑戰,比如同性戀在肯尼亞依然是非法行為。治安也是一個隱患,白天在城市漫游是完美的體驗,但在夜間步行閑逛就不推薦了。女性可以獨自在城市里閑逛,可以自由穿著,但在城市以外的地區仍需穿保守風格的衣服。部族沖突和政治緊張局勢有時會發酵,引發暴力事件,特別是在選舉時期。內羅畢的大多數人首先會認為自己是“內羅畢人”,并且樂于談論他們國家的歷史、部族和世界觀。
在美世公司公布的“2017年城市生活質量排行榜”中,內羅畢排在第186位,其問題主要在于公共交通擁擠和糟糕的公交系統、犯罪問題、住房問題、教育質量,此外,電力供應在內羅畢居然是間歇性的。隨著人口增長。二手車、燃燒垃圾和燃木火爐問題日漸突出,內羅畢的空氣污染越來越嚴重。
不過,30歲的彭小姐(Tia Peng)認為,機會、好天氣和純樸的民風是內羅畢的魅力所在。她來自中國廣東,為深圳一家科技公司工作,這是一家經營中非進出口商品貿易的屯子商務公司。“我打算在內羅畢待很長時間,至少5年。這個城市很好,我特別喜歡這兒的天氣,常年都是25度,陽光充足,當地人也很友善。”
當被問及家人如何看待她在肯尼亞的生活時,彭說:“我的家人認為我來肯尼亞發展事業是一件好事,很多中國人相信非洲前途光明。年輕人在這里有很多機會,我在肯尼亞拿的薪水也比在國內高。”
現年32歲的烏斯塔夫·米斯蒂(Utsav Misty)是在內羅畢Vuclip移動游戲公司工作的印度人。他也因為工作機會而移居此地:“我來自印度孟買,那里市場競爭非常激烈。而在內羅畢,我們印度人可以更輕松地運用我們在國內使用的技術和技能。肯尼亞市場反應迅速,他們很歡迎我們帶來的技術。”
那么,內羅畢的誘惑是什么呢?高速互聯網、全球知名的創新機構、主要的資金以及孵化器和樞紐的存在都吸引著高科技人才。“內羅畢有相當多的人才。新公司的準入門檻很低,因為一切都很集中——如果你把所有的人和錢都集中在同一個地方,事情就容易得多了,”29歲的美國人薩米爾·易卜拉欣說,他是“太陽文化”(SunCulture)公司的執行總裁,該公司向農民提供太陽能灌溉技術。這位前紐約大學的學生想要一份有意義的工作,他說在肯尼亞創立一個科技公司就很有意義。
大量資金投入到基礎設施中——從新建的連接到埃塞俄比亞的柏油路,到內羅畢和蒙巴薩之間的新標準軌距鐵路。“肯尼亞的通用語是英語,它總體是安全的,西方的投資來到這里已有很長一段時間,這里也是一個旅游勝地。這些都是成為一個好樞紐的基礎。”易卜拉欣補充說。
位于昂坪路皮埃蒙特廣場四樓的內羅畢車庫是一個創業公司、技術人員和企業的聚集地,作為內羅畢東西向交匯的主要道路之一,這里儼然成為一個很受歡迎的工作場所。“附近也有一些地方可以逛逛,因為外籍人士社區聯系很緊密——新來的外國人會被‘老同胞們邀請參加各種活動。這里讓人感覺一切都是有可能的,人們信奉‘天空才是極限”,29歲的內羅畢車庫主任漢娜·克利福德說。
內羅畢的交通擁堵世界第二
內羅畢的第一個孵化器iHub是內羅畢郊區基利馬尼(Kilimaai)地區的另一個寵兒。在它的露臺上可以欣賞到全城美景。許多外籍人士偶爾會在咖啡店辦公。工作結束后在小酒館喝上一杯,或到屋頂酒吧去,那里有野餐桌、草地和自釀啤酒;還有一家開放式的酒吧,一周中的大部分時間都有現場樂隊表演:Js餐吧也是個不錯的去處,它有戶外座位,還有DJ表演,周末營業到凌晨才打烊。
西地(Westland)位于內陡比市中心且鄰近一眾商店和餐館,加上卡盧拉(Kaiura)森林也在附近,提供了徒步路線,因此,西地長期以來一直是外籍人士聚會的理想去處。無論是單身公寓還是家庭住宅,在這里居住的選擇范圍很大。
肯尼亞年青人
肯尼亞科技行業中的不同公司在薪酬上差別很大,幾乎沒有什么參照基準,例如,一家初創公司可能會花40000美元的月薪雇用一位項目負責人,但其他人的酬勞可能會低得多。這筆收入足以在內羅畢生活得很滋潤。當地新鮮食物很便宜。在高人氣的外籍人士聚居的基利馬尼地區,一間無家具的兩床公寓月租約為90000先令(約合874美元)。酒吧里的啤酒平均價格為200先令(190美元),網絡套餐的價格為每月4000先令(38美元)。奶酪和葡萄酒可能會很貴,但內羅畢生活成本比南非約翰內斯堡還是耍便宜17%。
這個聯系緊密的社區、社交場面和戶外活動給德雷森的首次訪問留下了深刻印象。內羅畢似乎是一個他可以享受生活的地方。“我想,如果我要在一個陌生的國家開展新業務,我得要開心才行,我覺得在這里我會很開心,”德雷森說,“而且肯尼亞人非常幽默。作為一個英國人,這讓我有賓至如歸的感覺。我也喜歡戶外運動和露營,這里非常適合此類活動。”
德雷森希望看到更多志同道合的前谷歌同事離開硅谷,來到非洲熱帶草原上的新硅谷。“只要有問題存在,就有解決的需求。每年都有公司在成長,雇用和培養人才。”他說。
在肯尼亞出生的莫里斯·奧蒂諾今年27歲,他是Metta創業俱樂部的總經理,他很贊同德雷森的觀點。他相信內羅畢的科技領域將繼續吸引全球的人才。他認為,一個特別的吸引力可能在于農業。這是肯尼亞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且在未來幾年中急需技術創新。“我們期望看到農業領域(2018年及以后)的重大發展,這是一個樂觀的時間節點。我們將繼續共同努力,團結人才,讓外國人如歸故里。我們肯尼亞人就是如此有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