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然

“烈火無法清潔,只會越燒越黑。”這是電影《寂靜嶺》中對惡魔鬼鎮——寂靜嶺小鎮的最好總結,它被惡靈所詛咒,日復一日地燃燒著,永遠沒有終結之日。這里,萬物無言,空余寂靜。
但千萬不要天真地以為,這樣的“鬼鎮”只存在于電影或游戲中——森特勒利亞,《寂靜嶺》的原型,1962年,一起人為造成的火災引燃了該鎮地下的無煙煤礦脈,小火苗一經點燃便再也無法撲滅。到2018年,這場在書中和電影中,都被稱為“永恒的地獄之火”已經熊熊燃燒了半個多世紀。而據研究人員預計,駭人的地下大火還要繼續燒上250余年。
在美國東北部的阿巴拉契亞山脈地下,隱藏著世界上產量最大的煤炭礦田。礦田面積約18萬平方公里,四向延伸一千多公里,分布在包括賓夕法尼亞州在內的9個州。而位于賓夕法尼亞中部的森特勒利亞小鎮,正是許多因挖煤大潮興盛起來的諸多煤炭小鎮之一。
雖然早在1798年此處的無煙煤礦已被發現,但直到1854年煤礦鐵路修建之前,這座無名小鎮地下豐富的煤礦始終處于被忽視而無人開發的狀態。隨著鐵路的修建和煤礦的發展,小鎮在1865年被定名為森特勒利亞。鎮上的五大礦山于1856年陸續開啟,從此帶領小鎮逐漸走向自己的繁榮時代。在一戰開始之前,此鎮出產的無煙煤產量一直是賓州無煙煤產量之最。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煤炭,小鎮曾經的興盛之源,為小鎮帶去了財富與繁榮。那時,應該沒有人會想到,這竟會成為小鎮覆滅的“罪魁禍首”。
據聯邦人口普查數據記錄,1890年森特勒利亞鎮人口曾一度達到峰值:2761人。在人口高峰期,鎮上曾建有七座教堂、五座賓館,及兩座劇院,而以煤礦工人為主要服務對象的沙龍式酒吧,更是高達二十七家之多。
在小鎮的巔峰時期,早晨,虔誠的居民集結于教堂相互問候、禮拜,感謝上帝賜予他們的豐沛資源,讓他們衣食飽暖,生計無憂;中午,匆忙的旅人在此做短暫停留,并感嘆這里純樸的民風;傍晚,下了班的工人結伴前往沙龍酒吧,酒杯相互碰撞,奏出一首勞動的樂曲,伴著小鎮入眠,寧靜而又祥和。
好景不長,由于1929年的經濟滑坡和股市崩盤,理海谷公司關閉了森特勒利亞礦區的五座礦井。雖然許多礦工仍在剩余的幾個閑置礦井中采煤,但這些礦井都由于技術原因存在潛在的坍塌風險。為避免情況進一步惡化,政府開始干涉管理,關閉了許多閑置礦井,致使更多的煤礦公司關門大吉。
到1962年火災發生之前,雖然露天礦采煤并未停止,但森特勒利亞已不復當年繁華,美國人口統計顯示此時小鎮的常住人口已不足兩千人。這個數量在火災后進一步下降,到1980年,鎮上居民僅余1012人。

災難降臨的那一天,誰也沒有預料到。
1962年,一些工人在礦場附近的垃圾填埋場一如往日般焚燒生活垃圾時,那朵似乎得到了地獄指示的小火苗,卻沒有一如既往地停留在垃圾填埋場,而是引燃了附近的露天礦,繼而通過該礦井的一處廢棄入口向下發展,最終蔓延至地下礦脈。
這片巨大的無煙煤礦脈,正巧埋在森特勒利亞的正下方,對于這樣一個礦藏豐富、礦井眾多的煤層而言,發生火災的話可不像森林火災那樣猛烈而迅速,煤層完全燃盡的時間往往很長,火勢一起,便很難停止。
這場經久不熄的火災,后被稱為“永恒的地獄之火”。它給小鎮帶來的,可不只是經濟或自然環境損失那么簡單。
小鎮的滅頂之災,由此開始。

首先,是由煤炭大量燃燒而產生的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它們開始危及當地居民的健康。但更加危險的,還是由于地下火而導致地面皸裂產生的大量地表隱形陷坑。一位曾經歷過大災變事件的當地居民杰克,如此描述那個人人自危的年代:最可怕的就是這些“天坑”。你去林子里的時候要格外當心腳下,因為地面隨時可能塌陷。雖然大火可能早已把地下燒穿,但是地面卻看起來和平時沒什么兩樣。出門的時候還好好的,回來的時候可能腳踝就骨折了。

1981年,12歲的男孩托德,在經過鄰居家后院的時候,他所站立的地面突然塌陷形成一個新的坑洞,把他吸進了地下。這個圓錐狀坑洞足足有25米之深,當人們把托德拉出來的時候,一股濃密的煙霧也跟著冒了出來,再往下看,只能看見洞底盡頭熊熊燃燒的火焰。
幸存者托德根據自己的經歷寫了一本暢銷書,而居住在森特勒利亞的其它居民,尤其是原本生活在林子里的動物們,就沒有那么幸運了。每隔一段時間,人們就會在林子里或者路邊看到一只鹿角戳出地面,或者一只陷入地面已經僵死的小動物。它們有的是掉入坑洞中爬不上來,吸入過多一氧化碳窒息而死,有的是因為無法脫身而餓死,但那些從它們口鼻中滾滾而出的煙霧,卻讓它們看上去像是活活燒死一般。
“這里的地面在吞食人類和動物,”回憶起當年的慘劇,杰克依然心有余悸。

森特勒利亞的居民們并不是沒有嘗試過撲滅大火。在大災變發生的其后幾年,政府曾嘗試過眾多滅火方法,比如以水滅火,但由于火勢太過兇猛,并不見效;或以混凝土或濕沙堵住地面裂縫以斷絕氧氣來源,卻因為更多的裂縫源源不斷產生而失敗。
1979年,一個研究森特勒利亞的調查小組在小鎮發現,盡管距離災難降臨的那一日已經過去了將近二十年,小鎮多處地表溫度仍居高不下,有些地方的溫度甚至高達82oC。他們預計,這場大火將繼續燃燒,直至耗盡該處的礦藏為止。最終,政府和居民們徹底放棄了撲滅大火的嘗試。
美國聯邦政府于1982年投資了4200萬美元用以遷居并安置鎮上剩余的一千多名居民。至此,森特勒利亞小鎮正式宣告廢棄。
小鎮廢棄之后,雖然政府撥款并承諾對居民進行妥善安置,卻仍有少數人選擇留在鎮上。在政府眼中,這些留守人員是頑固的不配合分子。在其后的二十年間,政府陸陸續續地關閉了連接小鎮高速公路的主要出入口,而當年修建的賓州61號公路森特勒利亞小鎮段,也早已廢棄,如果你仔細觀看地圖,就會發現此段高速已經用虛線代替,并在旁邊注明:已毀。


“歡迎來到寂靜嶺……”,電影《寂靜嶺》為觀眾呈現了一座永恒燃燒的小鎮,而這座小鎮的原型,就是森特勒利亞。

除了封鎖公路出入口,政府甚至將森特勒利亞這個名字從眾多路牌、州郡地圖和記錄中抹去,一些最基本的公眾服務也不再延伸到這個只剩10名居民的“鬼鎮”。美國郵政部門甚至取消了森特勒利亞的郵政編碼。“我們都收不到郵件,因為沒有郵政編碼,什么都寄不過來。我們不得不去臨鎮上租一個郵箱,時不時開過去取本該送到家門口的信件和包裹。”回憶至此,留下的杰克對政府這一做法感到非常氣憤:“政府想把森特勒利亞徹底抹掉。”
經過20多年的抗爭,當地剩余的10名居民終于在2013年取得了合法居留權。杰克的父親蓋伊對此總結道:“這是我的家,誰也不能把它奪走。”
然而讓這些居民沒想到的是,一部由游戲改編的電影《寂靜嶺》卻使得森特勒利亞再次聲名大噪。故事中,那座永恒燃燒的小鎮有著一股神秘的力量,可以將造訪者從現實拖入到一個虛幻的“里世界”之中。而故事的作者羅杰·艾弗里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坦言寂靜嶺小鎮是受到森特勒利亞啟發而創造的。許多熱愛《寂靜嶺》的粉絲從世界各地紛紛涌來,想一睹這個傳說中詭異小鎮的真實面目。然而,因為政府不同意給森特勒利亞頒發任何商業許可,所以雖然游客數量日益增長,受益的卻是臨近小鎮。當地居民從一開始感到新奇,到慢慢對這些好奇心過于旺盛的游客感到厭煩。“他們會隨隨便便地踩到你新修好的草坪上,甚至會試圖拽開你的房門,”杰克解釋道,“因為他們覺得這里所有的房子都廢棄了。他們壓根沒想到還有人生活在這里。”
父親蓋伊卻有更多的抱怨:“他們會偷偷從我的房子上掰下一塊木頭片——他們想要一個來自于地獄之火上的紀念品。”
生活在森特勒利亞就等于同現代生活公共設施道了別,包括執法機構。“我們再也沒有警察了,”蓋伊解釋說:“當然啦,他們時不時還會來轉一圈,但這種游客類的小事,警察是不屑于管的。”
而更糟糕的是所謂“涂鴉藝術家”。“他們在哪都要涂涂噴噴,”杰克說:“曾經還有電影公司想來這個地方拍電影,但看過這些涂鴉后就決定放棄了。”筆者在2017年曾兩次拜訪森特勒利亞小鎮,那段在地圖上被銷毀的賓州61號公路,如今已經被厚厚的涂鴉層覆蓋,幾乎看不出原先的柏油路面。而前仆后繼的游客,比起了解鎮子的歷史,似乎對在這條路上留下“到此一游”更感興趣。不無諷刺的,這段廢棄的高速公路,也由此得到一個新名字:涂鴉之路。
因煤炭而興,因煤炭而衰,森特勒利亞如今已剩不到五戶人家,在不久遠的未來,當這些僅存的居民也去世之后,森特勒利亞將徹底從政府紀錄上消失,成為一座名副其實的“鬼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