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區域經濟的運動發展過程中,除了經濟因素會對它本身產生影響外,大量的非經濟因素也會對其產生作用。非經濟因素既可以是促進經濟發展的動力,又可能成為制約經濟發展的瓶頸。本文梳理了非經濟因素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探尋經濟因素與非經濟因素共同發展之路,使區域經濟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關鍵詞:區域經濟;發展;非經濟因素
黨的十九大報告深刻闡述了“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強調的重點之一就是“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是促進經濟全面健康發展的必經之路,是實現全面小康的重要舉措,是實現東西部地區經濟協調發展的關鍵一步。經濟的發展過程從來都不是單一的,而是多種因素互相作用的結果。經濟因素與非經濟因素相互促進、相互制約、共同發展,不僅影響區域經濟發展的總量,也一同影響到發展的質量,因此,非經濟因素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作用不容小覷,需要引起我們的重視。
一、區域經濟發展中的非經濟因素概述
非經濟因素的概念主要是人類行為的“非物質方面”,如政治、法律、宗教、倫理、文化、心理、制度、教育等。二戰后一些國家的經濟崛起表明,非經濟因素尤其是科技和教育越來越融入經濟因素本身,并對區域經濟的發展產生越來越重要的影響。事物之間普遍聯系發展,非經濟因素也作為區域經濟發展大系統中的關鍵一員而存在。
二、非經濟因素影響區域經濟發展的分析
(一)自然環境資源因素
人類歷史上的三次社會大分工,分別將畜牧業、手工業和商業分離出來,其都緊密依靠自然資源環境為基礎,并在當時的社會大背景之下推進了不同區域類型經濟的發展。由于地區自然環境資源的差異性,產業集聚往往依靠一定的優勢資源為條件來確定其不同的發展目標,自然資源在經濟發展中的基礎性作用,以及自然資源環境對于區域產業的主導作用不言而喻。就我國東西部地區來講,二者所處地區的資源差異性決定了他們產業結構的分工布局,區域資源的不對稱性也導致了區域間的分工與合作,使得二者具有很強的互補性和依賴性,這也成為東西部合作的現實基礎。在區域經濟發展過程中不僅要實現對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同時也要注重實現資源與經濟的協調發展,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二)人力資本因素
盧卡斯的人力資本溢出模型和羅默的知識溢出模型都表明了一國或地區經濟持續增長的根本動力在于人力資本及其知識和能力的積累與提升。不可否認,特別在信息時代高速發展的今天,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內在動力,必將由人力資本取代物質資本。區域經濟發展中只有增加對人力資本的貢獻率,才能促進區域經濟的健康持續發展。為了提升中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必須將人才發展戰略放在首位,加大教育投入比例,加強對人力資本的管理,提高其管理的科學性,才能有效促進人力資本效能的發揮。資源短缺、生態污染、社會矛盾,這些已經成為制約經濟發展的最大阻礙。而這些問題必須依靠人力資本的提升來解決。人力資本會推動社會技術進步,社會技術進步又進一步推動人力資本發展,這個反復的過程將會加快經濟轉變模式。
(三)社會文化因素
深刻的區域文化特色背景,使區域發展道路各具特色,并使區域差異愈發明顯。文化作為一種資源,推動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們很難將文化與經濟活動單獨而論。我國東部沿海地區,交通便捷、與外界接觸的機會較多,又受到周邊社會文化的影響,使得他們具有遠見以及創新意識和經商頭腦。但西部地區多地處邊疆,交通不便自然條件惡劣,又多為少數民族的聚居地,文化背景差異大,經濟發展滯緩。依照馬太效應的觀點,區域內一旦形成了某種分工,在無外界的干預之下,市場競爭的自發力量會造成發達地區越發達,落后地區越落后。為了縮小東西部地區間的差距,我們要用“文化搭臺,經貿唱戲”的指導思想發展經濟,充分利用當地獨具特色的文化資源來招商引資。發掘區域內文化潛力,利用文化這只手將經濟推進,帶動經濟起飛,是促進經濟發展的有效手段。
(四)思想觀念因素
植根于人們內心的思想觀念滲透在發展的每個細節中,引發個人的社會心理差異以及誠信行為的差別化,對區域經濟的發展予以一定程度上的沖擊。落后的思想觀念常會反映在人們的行為上,比如說心理失衡、道德缺失、誠信的缺失等,不僅對個人的發展起到阻礙作用,同時會阻礙區域內經濟、社會的穩定發展,產生惡性循環,使經濟發展陷入怪圈。同時一個領導者的思想觀念會也對區域政策的制定以及區域內經濟未來發展走向產生關鍵作用,激進的思想觀念會使區域內經濟發展受挫,而迂腐的思想觀念會使區域經濟發展受限。因此,思想觀念是經濟發展的生命力核心所在,思想觀念決定著發展前景,發展規劃緊緊依靠思想觀念。
結語
綜上,區域經濟發展過程中這些非經濟因素不容忽視。我們要糾正在區域經濟發展中只重視經濟因素的錯誤觀念,讓非經濟因素為區域經濟協調健康發展貢獻力量。區域內的非經濟因素如果發展良好,處于優勢地位,那么它就會對經濟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反之亦然。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N].人民日報,2017-10-28.
[2]蓋宏偉.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中的非經濟因素[J].經濟論壇,2003(20)
[3]徐鷹.非經濟因素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啟示及影響[J].青海社會科學,2007(05)
[4]高昕.影響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的非經濟因素分析[J].河南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01):46-49.
作者簡介:
樊靜靜(1993.10- ),女,漢族,陜西華陰人,大理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2017級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中國少數民族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