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清淼 劉昉 劉婧
中圖分類號:D412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8)2-000-04
摘 要 在社會、企業、個體三個層面的時代變化大背景下,通過研究傳統組織模式的優缺要素以及柔性組織理論,創新性構建起工會文體活動組織模式的“MRC模型”,探討在動態環境下以核心目標為驅動力,通過管理柔性化、資源柔性化、載體柔性化創新解決傳統工會文體活動剛性組織模式的時代瓶頸。
關鍵詞 文體活動 模式創新 MRC模型 柔性化
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和電力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在努力建設智能化電氣設備行業領軍企業的過程中,國網電力科學研究院武漢南瑞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武漢南瑞”)職工的工作節奏不斷加快,精神文化需求不斷增長,而文體活動作為精神文化生活的主要體現和載體,也必然會出現一些新的變化和特點。
一、工會文體活動組織模式創新的重要意義
在新形勢下,工會組織如何結合企業中心工作,繼承傳統職工文化活動的同時,把握時代特點,通過不斷創新文體活動開展的組織模式,改進工會組織文體活動的思路與創新點,借助新的方法和手段在企業內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最大程度地吸引職工參加,增強活動的感召力,不斷豐富員工的精神生活,確保員工在高壓的工作環境中保持不竭動力,為企業的發展提供動力源泉,是工會工作亟待認真研究和努力實踐的重要課題。
正因為文體活動不僅可以幫助員工緩解工作壓力,促進員工間的交流與互動,更是企業維護自身發展,創設一個良好的企業文化的必要手段,本課題將積極探索在新形勢下,如何根據職工群眾需求賦予文體活動新內涵,通過創新工會文體活動組織模式,使工會文體活動具有吸引力和生命力,從而搭建好企業與員工之間良性互動的橋梁,有效地促進企業健康快速持續和諧發展。
二、工會文體活動組織模式現狀分析
傳統的工會文體活動組織模式在過去較長時間內對企業工會活動的順利開展以及企業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積累了較多的寶貴經驗和優秀模式。傳統組織模式是一種剛性組織模式,具有一定的穩定性,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工作的高效開展。但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影響和制約企業文體活動組織模式的內外部環境正在發生著深刻的變革,這些變革主要體現在社會、企業和個體三個層面。
(一)社會層面
首先,從社會層面來看,諸如互聯網的繁榮、移動終端的飛速發展等,當代社會信息化使人類以更快更便捷的方式獲得并傳遞人類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信息化發展態勢已經對人類社會的發展造成了全方位重大影響,并將繼續給人類生產生活帶來深刻變革,同時也使得人們對物質與文化需求的選擇具有了多樣化、速變化和碎片化。
(二)企業層面
其次,從企業層面來看,一方面企業逐漸龐大化,企業業務及人員結構逐漸拓寬而復雜,特別是對于武漢南瑞這種科技創新型企業來說,企業的更加市場化使得企業置身于越來越大的競爭洪流中,這種企業發展的新常態對企業工會文體活動的創新開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個體層面
最后,從職工個體層面來看,在社會信息化變革的大背景下,企業職工對文化生活和精神食糧的需求的個性化和多元化也越來越顯著,個體精神層面更加自由,因此以往“一攬子”的文體活動開展形式和傳播模式越來越難滿足職工的多元化需求。
在社會、企業和個體層面的這種深刻變化大背景下,傳統組織模式逐漸顯現出了模式固化、形式單一、執行僵硬等因素。這種剛性組織模式由于適應性差,且正面臨一個高度動態化的內外部環境的挑戰,逐漸成為文體活動開展的時代瓶頸。而與之對應的柔性組織模式在環境復雜多變的條件下則顯示出良好的適應性,可以及時地對內外部環境的變化做出靈活而有效的反應。因此在如今動態化的企業環境下,工會文體活動的組織模式也需從剛性化轉變為柔性化,才能實時適應相應的變化從而適應企業的發展和個體的需求。
三、基于“MRC”模型的柔性組織模式理論
(一)柔性組織模式
“柔性組織模式”是相對于“剛性組織模式”提出來的。“剛性組織模式”以“規章制度為中心”,用制度約束管理員工。而“柔性組織模式” 則“以人為中心”,對員工進行人格化管理。
在高度動態和不確定的內外部環境下,“柔性組織模式”的最大特點,在于它主要不是依靠外力,如發號施令,而是依靠人性解放、權力平等、民主管理,從內心深處來激發每個員工的內在潛力、主動性和創造精神,使他們能真正做到心情舒暢、不遺余力地為企業文化建設添磚加瓦,成為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得競爭優勢的力量源泉。內在重于外在,心理重于物理,身教重于言教,肯定重于否定,激勵重于控制,務實重于務虛。
(二)“MRC”模型
從戰略的角度來看,增強組織模式柔性的目的在于使工會文體活動開展的資源得以充分利用,增強對社會和企業環境動態變化的適應能力,而組織管理和載體柔性溝通構成了工會協調柔性,反映了企業使用這種資源的能力。
通過對以往工會文體活動開展情況的總結和對新時期遇到的新挑戰新要求的綜合分析,提出基于“MRC”模型的柔性組織模式理論,即管理(Management)、資源(Resource)、載體(Carrier),模型如圖1所示。
在多變的動態環境下,本理論強調以基于最廣大職工需求和企業發展的目標動態驅動模式。支撐目標的三大要素分別為資源、組織管理和載體,在柔性化的理念下,分別實現管理的柔性化,資源的柔性化以及載體的柔性化。動態環境和核心目標是實現何種管理、資源、載體柔性化的根本原因和出發點,而實現管理的柔性化,資源的柔性化以及載體的柔性化又是在動態環境中達到核心目標的根本途徑,兩方面相輔相成,互相影響,從而整體組成了基于“MRC”的柔性組織模型。
總的來說,新時期下的工會文體活動開展不再是完全按照固有模式進行,而是要基于柔性化的資源,以柔性化的組織方式,通過柔性化的執行載體開展更加契合職工需求和企業發展的工會文體活動。而這里面,柔性管理是保障,柔性資源是核心,柔性載體是關鍵。
四、工會文體活動組織模式柔性化創新
(一)管理柔性化:從自上而下到自下而上
各級工會組織是文體活動開展過程中的基本支撐,為適應新時期下工會文體活動組織模式的新需求,工會組織管理應當在一定程度逐步淡化其制度性,而強化其平臺性,讓組織管理模式更加柔性化,使這只原本制度化背景下有形的手轉變成資源柔性調配、載體柔性支撐的無形的手,回歸其服務性的本質。
所謂“主體”,主要是指在工會文體活動開展中,提出想法、組織實施、難點攻克、推動進程等的實際主要執行者。從2014年到2017年的4年時間里,文體活動開展的主體逐步由兩級工會組織下沉到基層協會和職工個體。近年來武漢南瑞工會充分“放權”七大協會,各協會成員根據興趣和實際需求自主擬定計劃、確定活動或賽事形式和主題,自主組織實施開展,工會轉為支撐角色,從以往工會主導的的自上而下的模式轉變成員工和協會自主的自下而上的模式。實踐證明,這種轉變極大地激發了基層智慧和活力,文體活動開展的多樣性、趣味性、普適性等得到質的飛躍。
(二)資源柔性化:從“包攬”變“搭臺”,由“看戲”改“唱戲”
工會活動的順利開展,需要大量綜合性資源來支撐,傳統觀念認為這種支撐資源就僅僅是企業或工會所能提供的人力物質保障,而資源柔性化的理論則認為這些活動資源不僅包括企業宏觀上的物質和人力資源,也包括各團隊或部門的獨特資源,同時還包括職工個體特長資源,這些資源共同組成“個體—團隊—企業”三級資源塔。一方面,企業資源是源自個人資源和團隊資源的有機組成,另一方面,個人特長又需要借助團隊從而借助企業平臺發揮和提升,從而形成雙向互補、互利和互相支撐的資源體系,形成柔性化的工會文體活動資源,是多元的、靈活的和動態的。
隨著工會文體活動的開展,一群來自武漢南瑞科研、生產、管理等崗位跨部門的基層員工根據興趣和特長組建了“blue ray”樂隊,這種基層自發性行為將企業中零散的個體資源通過樂隊的形式整合成了一個團隊資源,經過工會的支持和培訓投入,該團隊不斷壯大和專業化,在出彩南瑞人和南瑞大講堂等大型活動上以新穎的表現形式講述企業和員工奮勇拼搏、積極創新的基層故事,逐漸成為武漢南瑞工會活動的新亮點和探索路上新的實踐。而眾多像“blue ray”樂隊這樣通過團隊的形式積聚的基層員工資源共組成了整個企業工會文體活動開展的資源集合。
另外,這種資源不僅僅局限于現有的,還包括豐富的歷史資源,如往期活動經驗、職工才藝積累、已有的七大職工協會體系等,同時還強調基于現有資源和發展思路而挖掘或培育潛在資源,這類潛在資源可以越前支撐當下活動的開展也可以為預期開展的活動做準備埋伏筆。武漢南瑞根據長期以來工會工作的開展需求和對未來發展的預判組建了詞曲團隊,將分散的資源進行整合和互補,不斷挖掘和培育團隊結合生產實際的詞曲創作能力,而如今這種積淀在湖北電視臺《大寫湖北人》的錄制和全國青年文明號的宣傳推廣中都發揮了極大的輔助作用。
“個體—團隊—企業”三級資源有效保證了文體活動開展的全過程中資源的柔性化運用,在工會活動核心目標的指引下,對資源的柔性選擇使資源到活動效果的轉化率可以達到最大。工會從以往的“包攬”變成“搭臺”,員工也由“看戲”改為“唱戲”,由此可以極大地激活基層員工資源和團隊資源,以往扁平化的資源結構轉變成立體的資源結構,加之柔性化的組織管理模式,使得資源柔性化使用得到了根本保證。
(三)載體柔性化:為傳統模式安裝新時代的羽翼
文體活動組織模式的創新,要綜合考慮各類企業特別是類似武漢南瑞這樣的產業單位的生產實際,克服在時間、空間上的困難因素,力求將時間和空間柔性化處理,利用柔性化的通道載體來保證活動開展的有效性和廣大職工參與的面和深度,徹底解決工會文體活動的時空敏感性問題。
1.時間柔性化。
員工出差、外出辦事情況在產業單位是普遍存在的現象,按照常規的活動開展模式很難在集中的時間內開展有效活動,這就需要將活動開展時間做柔性化處理,使時間問題最小化甚至轉而成為增強活動趣味的因素。武漢南瑞攝影協會放棄了以往固定時間節點提交作品固定時間進行評比的傳統模式,而是利用微信平臺開展線上主題攝影活動,僅擬定主題,廣大職工不論身在何地都可以利用自身的閑余時間進行攝影創作,并可以全時間段在線分享、在線技術求助、在線評價討論。作品評選也采用在線模式,全時間段的評選過程是一次再傳播的過程,最高參與人次高達近兩千。因此,這種o2o模式的時間柔性化的活動開展形式不但沒有受阻于時間不統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反而還激發了廣大職工參與的興趣使活動效果不減反增。
2.空間柔性化。
另外,和時間問題同時存在的還有空間問題,兩者互為并發癥。文體活動開展空間上的柔性化有助于推倒空間阻礙這堵墻,使其拓展開來,也要讓其走出去,有職工工作的地方和企業發展需要的地方便應是活動的主場。
一方面,工會文體活動開展的參與范圍不再限定在企業所在地,要打破以往活動開展中無形的院墻,而以新穎的手段將工會文體活動進行拓展,讓廣大工作在生產或對外一線的職工也能無阻礙且實時地參與進來。在2016年底舉行的武漢南瑞先進事跡回顧會的活動中,首次嘗試了現場連線的形式,將正在外地從事監造、試驗、業務拓展等工作的職工的工作現場展示在活動現場,讓現場職工們首次切實地感受到了在外人員的工作現況,同時,也將活動現場的情況以及獲獎名單宣讀等環節覆蓋了參與連線的班組或個人。
另一方面,在新時期新要求下,工會文體活動應不再局限于企業內部,優秀的文體活動不僅應是企業塑造員工自身的利器,也應該成為服務于企業對外戰略的良藥,內外兼修的企業文化才是優秀而完整的,而新模式下的工會文體活動開展則正式這種內外兼修的企業文化之承擔者和實踐者。為拓寬業務,2017年的4月份和7月份,武漢南瑞先后與貴州興義供電局、新疆烏魯木齊供電公司開展了工會共建活動,在互相學習彼此企業文體活動建設經驗的基礎上,開展了以籃球賽、羽毛球賽等形式為主的文體活動交流,促進了相互的了解和信任,將合作潛力較快地轉化成了合作框架甚至具體項目。
通過這種文體活動內部拓展和外部拓展,在空間維度對工會文體活動的意義和效果進行了升華。
3.通道柔性化。
在信息時代特別是“互聯網+”技術與理念深入大眾生活的大背景下。工會文體活動的開展途徑有了更廣泛更靈活的選擇,活動載體不再拘泥于傳統的形式,借助“互聯網+”模式形成“互聯網+工會”的新模式,促使工會活動開展通道更加柔性化是活動組織模式創新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互聯網+工會”時代,通過互聯網通道更直接更快速更全面地了解職工需求和基層現狀,同時借助互聯網通道開展形式新穎的文體活動,建立網上網下的資源整合機制,開展線上線下的活動,從而與職工形成更多有效的互動。
武漢南瑞通過“我的南瑞”APP平臺,發起了互聯網+模式的健步走活動,對象全覆蓋、效果實時顯示、廣泛相互促進,實現了讓整個企業的職工廣泛參與到同一項活動中的,也推開了各單位與單位之間的那一扇扇的門,一項活動推動公司的內部交流,此外還以此為平臺在第二屆“出彩南瑞人”中進行了活動視頻直播等等。這是一種新瓶裝舊酒的形式,但是有了互聯網+這種催化劑,這種形式產生了新的發酵,所以其實是真正意義上的新瓶裝新酒的模式創新。
五、研究展望
加強職工文化工作,不斷與時俱進地開展職工文體活動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只有順應時代發展要求,不斷創新職工文體活動形式和內容,做到既重視傳統又不斷創新,既圍繞中心又貼近職工。
工會作為群眾組織,必須突出群眾性,重視文體活動的開展,而且要變制度化為平臺化,通過搭建新的文化傳播平臺和載體,提高文體活動的品味與內涵,賦予時代的特色和企業文化理念,使職工文體活動更貼近實際,職工更愿意參與活動;創新工會文體活動組織模式,可以滿足廣大職工的精神文化需求,豐富職工的精神世界,可以塑造良好的企業文化形象,構建和諧的企業文化氛圍,同時也使企業文化理念深入人心,真正促進文化更好地落地,為企業發展營造了良好和諧的氛圍,進一步發揮工會服務中心工作的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 王鳳霞.柔性組織_21世紀企業組織的主要模式[J].商業研究,2002(246):24-25.
[2] 趙更申,陳金賢,李垣.組織柔性對企業創新方式選擇的影響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7(6):87-89.
[3] 徐健.組織柔性-內涵、理論演化與未來的研究方向[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6(6):17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