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宥臻
中圖分類號:D412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8)2-000-01
摘 要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經濟全球化的運營趨勢,國有企業已具備獨立自主的經濟實力,市場競爭能力不斷增強。本文首先分析了新形勢下的國企工會管理工作現存的問題:國企職工隊伍呈多元化趨勢;無法適應高速發展的企業模式的恐慌;如何滿足員工對知情權的要求困惑,最后分析了新形勢下我國國企工會管理的提升措施。
關鍵詞 國企 工會管理
企業工會是工會的主要組織基礎和工作基礎,是黨的工運方針在基層落實的組織者和實施者,是企業職工群眾合法權益的代表者和維護者。企業工會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決定了加強企業工會工作對于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當前,隨著國有企業改革力度的進一步加大,企業內部產業結構、組織結構和員工隊伍結構顯著變化,給國有企業工會工作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困難與挑戰。面對新形勢,國有企業工會必須清醒地認識工會工作所遇到的新問題,積極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對策。
一、新形勢下的國企工會管理工作現存問題
(一)國企職工隊伍呈多元化趨勢
目前,國企職工隊伍已完全呈現多元化趨勢,這種趨勢表現在三方面:(1)職工隊伍的流動性和分散性很大,這給工會集中管理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困難;(2)職工的文化素質不一致,“白領”職工的文憑相對較高,一線操作人員的文憑普遍低于管理層,文化程度差異必然會導致職工的思想和職業道德存在一定的差異;(3)職工之間的工作技能參差不齊。由此可見,職工隊伍的多元化趨勢給我國國企工會管理工作帶來了多方面的挑戰。
(二)無法適應高速發展的企業模式的恐慌
一是思想觀念滯后。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重組、改制的力度很大,步子很快,與之相比,企業工會缺乏創新與活力。二是工作方法滯后。對新時期工會在企業中的地位、作用、任務的變化缺乏超前性研究,活動方式也是墨守成規,缺乏創新。三是工作內容滯后。長期以來,企業工會的職能是“大而全”,存在職責交叉,戰線過長,內容過多,不分主次等現象。四是干部隊伍素質提升滯后。
(三)如何滿足員工對知情權的要求的困惑
知情權是員工參與企業管理工作的基礎,讓員工充分了解企業的經營狀況,發展方向,清晰明了企業存在的不足和應當努力的方向,可促使員工更關注企業的經營管理和發展,主動為企業發展提供建設性意見。因此,落實員工知情權的實現,對企業來說意義重大。相關的公司調查數據顯示,48%的員工自我感受在企業受重視程度不高,積極性還遠未調動。在遇到困難最樂意向誰傾訴的問題調查中,員工找黨群組織交流溝通的約20%,大多傾向于向同事伙伴(43%)、父母親友(28%)和其他渠道(95%)傾訴。這就提醒我們公司各級組織從深入了解員工內心世界入手,做好溝通疏導工作。
二、新形勢下我國國企工會管理的提升措施
(一)保障員工知情權,強化溝通
盡量在內部營造一種自由開放、分享信息、人人平等的氛圍。除企業正式、制度化的交流途徑之外,尤其要鼓勵各種自發、非正式的交流溝通形式。通過深入細致的談心、討論來減少企業與員工之間、員工之間、部門之間的誤解和隔閡,形成一種積極而和諧的人際關系,增強企業的凝聚力、協同力和創新力,維護企業內部的穩定。
(二)工會工作要專業化
當前,企業工會工作的內容和領域不斷擴展和延伸,如代表職工與行政協商談判,簽訂集體合同,促進下崗職工再就業等工作。工會工作所涉及的領域越來越廣,需要的專業知識也越來越多,因此,工會要想快速高效成功地完成這些事務,就必須加快工會工作人員的專業化進程,提高工會人員的專業素質,更好地把握工作的主動性,積極地成功地履行好自己的職責。
(三)建立健全工會工作機制
企業工會針對人員少、任務重、難度大的客觀實際,必須以建立完善各種工作機制來確保工會重點工作落到實處。根據當前國有企業正處于重組改制、轉軌變形的實際,應建立五個方面的工作機制:一是民主管理機制。就是要根據企業的實際,不斷的豐富和充實職代會內容,創新職代會組織形式,重點處理好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與黨委會、工會和職代會之間的關系。二是職工經濟權益保障機制。就是要建立平等協商、集體合同制度,把平等協商作為簽訂和履行集體合同的法定程序和關鍵環節。不斷充實和調整集體合同的內容,是合同條款與企業生產經營實際、與職工關心的經濟利益緊密結合。同時要加強對集體合同的履約監督,依法追求違約責任。
參考文獻:
[1] 王曉慧.國企工會福利職能的變遷研究[J].廣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6):52-56.
[2] 劉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形勢下的國企工會改革[J].山東工會論壇,2017,23(1):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