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秀華
中圖分類號:D267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8)2-000-01
摘 要 黨的十九大報告對國有資產完善、國有資本調整、國有企業的改革發展作出了部署。這是對推動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推動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推動國企做強做優做大的進一步安排,也是對國企發展新的號召、新的期盼、新的指引。本文就如何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提出了幾點思考和建議。
關鍵詞 十九大精神 國有企業 資本
黨的十九大吹響了國有企業深化改革發展的時代號角,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完善各類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優化、結構調整、戰略性重組,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推動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有效防止國有資產流失。新形勢下,國有企業如何學習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成為國企改革與發展面臨的新課題。本文將從理論方面與實踐角度闡釋國有企業如何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
一、從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向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的理論飛躍
對于國有企業定位,理論界經歷了三大階段的轉變:第一階段,十八大之前,輿論普遍把“國有企業做大=做強=做優”,重視國有企業的規模而忽視國有企業發展的質量與效益;第二階段,十八大之后,中央定調“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該提法來于習近平在2015年7月對吉林考察的講話。接著,2016年7月4日,習近平對全國國有企業改革座談會批示“必須理直氣壯做強做優做大”;第三階段,黨的十九大報告,習近平提出“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的重心從國有企業轉向國有資本。十九大報告實現了從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到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的理論飛躍,對于下一步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全面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是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的根本要求,是完善產權制度和實現要素市場化配置的重要舉措。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有利于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有利于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有利于實現產業優化升級、形成“新動能”。
二、堅持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國企需牢牢掌握在黨的手中
黨的十九大報告充分體現了政治報告的特點,最突出的一點就是把強化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貫穿全篇,成為全篇的綱和魂。國有企業必須把學習宣傳貫徹十九大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認真履行管黨治黨政治責任,實現黨建工作新突破,營造黨建工作新氣象。黨的十八大以來,水務公司黨組和各級黨組織堅定不移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部署,始終把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貫穿于企業改革發展全過程,全面加強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保證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和重大決策部署在水務公司得到堅決執行。
三、做強做大做優主營產業,國企需擴大話語權和影響
無論是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還是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都意味著國有企業的發展中“做強”的意義重大。國企作為國民經濟支柱,不能只在數量上滿足需要、在規模上體現存在感,而應當在質量上體現水平、在品牌上體現價值、在影響力上展示形象。國企國有企業必須把突出主業放在重要位置,通過做強主業,彌補經濟發展短板。國有企業做強主要,第一,為國有企業主營核心業務比重占全部業務的比例設置最低限度,以增強主營業務的影響力和話語權。第二,要對非主業進行一次全面清理,凡是與主業緊密性不強、關聯度不高的非主業,都要有計劃、有步驟的退出、剝離、轉讓,使其與主業分開,不影響主業發展。第三,進一步加大考核力度,不斷促進企業聚焦主營業務。實踐證明,水務公司在國企改革與發展中,已經突出了主業這個目標。目前,水務公司緊緊圍繞“供水、排水、溫泉、綜合服務”四大主營業務。未來,水務公司將圍繞主營業務制定資源整合發展戰略。一是通過股權收購、PPP等模式不斷拓展涉水業務,放眼環保全產業鏈,衍生發展危險廢物處置、餐廚垃圾、垃圾焚燒、污泥處置等業務項目;二是鼓勵所屬企業成立專項拓展班組,參與市場競爭,用活營銷手段挖掘新老片區溫泉供水市場、推動EPC項目、管網接駁清疏、管道建設等業務進一步拓展。
四、加強一線干部考察工作 踐行“人才強企”戰略
黨的十九大報告多處對人才問題進行了深刻闡述,強調“人才強國戰略”和“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國有企業培養與引進人才,一要注重與國家人才強國戰略配套,結合行業競爭加劇的形勢、域外業務發展總體規劃、科技創新的重點難點,加強人才培養的頂層設計;二要注重堅持問題導向,著力解決選人用人方法落后、領軍人才短缺、人才結構不合理、實戰能力有差距等矛盾問題,補齊人才培養的“短板”;三要注重制度機制建設,建立完善人才引進、激勵約束等方面的體制機制,最大限度地激發人才創新創造活力。水務公司積極加強人才干部隊伍建設,一是深入推進《核心技術人才五年“百人計劃”》,以高校招聘、委托培養、公開招聘為主要形式吸收核心技術人才,為企業戰略實施和產業運作提供人才支撐;二是加強與高校的合作,提高水務系統中高級管理人員的管理與決策能力;三是利用一線考察干部指揮棒,引導干部職工在一線建功立業,勇擔當、敢攻堅、有作為,建設一支素質優良的技術人才隊伍,實現人才強企發展戰略。
十九大報告將生態文明建設提升為“千年大計”,將“美麗”納入國家現代化目標之中,將“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納入民生范疇并首次提出了“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各項產業政策、扶持政策將隨之跟進,這都將為涉水民生國企迎來了更大的發展機遇。
參考文獻:
[1] 蔣衛華.股權結構、營運資本與企業創新——以我國上市高新技術企業為例[J].會計之友,2017(23):13-19.
[2] 駱家鎓,李昌振.國有企業改革:分類、設計及實施[J].經濟與管理研究,2016(05):3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