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煤炭資源是我國經濟增長不可或缺的經濟資源,在煤炭開采工作不斷深化背景下,逐漸進入深層作業階段,作業難度大大提升,對于煤礦機電設備控制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煤礦開采活動工作量大、難度大,需要借助機電設備輔助作業活動開展,而機電設備是否正常運行直接影響到作業效率。所以,發揮PLC技術優勢,在煤礦機電設備控制中應用可以有效滿足工作需要,實現數據的高效分析和計算,以便于技術改進其中的缺陷和不足。本文就煤礦機電設備控制中PLC技術的應用進行分析,提出有效對策予以實踐,以求帶來更大的經濟及效益。
關鍵詞:PLC技術;機電設備;煤礦;應用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8.10.078
PLC技術是一種現代化技術,集合了計算機技術、數字化技術、信息技術的優勢,具有較強的數據計算能力,自動化水平較高。相較于傳統的機電設備而言,數字模擬技術可以根據實際祖業需要,更加靈活的控制機械設備作業,及時有效挖掘其中存在的問題,保證機電設備安全穩定運行,提升生產效率的同時,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由此,加強煤礦機電設備控制中PLC技術應用研究,可以改善其中的不足,推動煤礦企業健康持續發展。
1 PLC技術內容概述
PLC技術作為一項先進技術,主要是借助可編程存儲器,實現數據的高效計算和分析,輸出指令,調控機電設備的運行管理,提升系統運行可靠性。當前在PLC技術中,集合了自動化技術、數字模擬技術和信息技術的優勢,在PLC技術中應用大大促進了電氣技術的改革和創新,有助于提升煤礦開采效率和自動化水平[1]。由于PLC系統體積較小,相較于傳統的大型機器設備而言,PLC技術可以更加靈活、簡單的控制設備運行,精簡機電設備的維修環節,對于機電設備安全穩定運行具有重要促進作用。PLC技術憑借著獨特的優勢和特點,在煤礦機電設備控制中得到了廣泛應用。
2 PLC技術的工作原理
PLC技術在煤礦機電設備控制中應用,組要分為輸入采樣、程序執行和輸出刷新結構過程,形成一個周期,重復運轉這一過程,實現對機電設備的靈活、有效控制。
(1)輸入采樣。輸入采樣是PLC中的基礎環節,主要是借助掃描儀和傳感器設備收集數據,將數據存儲在系統中,將數據傳輸到處理層,實現對數據的全面分析和計算。在這個過程中,采樣活動的數據需要單獨分類,并且在后期操作中嚴格遵循制度要求,不可以隨意更改數據信息,完成輸入采樣工作中,將數據資料保管存儲,進行下一個階段[2]。
(2)程序執行過程。在輸入采樣完成后,進入到程序執行過程。在這個階段,PLC技術將采集獲得的數據進行掃描,通過梯形圖模式實現,并且在這個過程中進行嚴格的邏輯計算,按照從左到右的線路順序進行計算。根據計算得到的數據,對數據程度定期更新和完善。在這個階段,應該避免輸入采樣的數據改變,輸入點不允許改變,以此來保證數據的一致性。究其根本,在于輸入點改變會導致采樣數據隨之變化,阻礙后續的執行操作,為系統埋下一系列的漏洞,計算結果不準確。
(3)輸出刷新過程。在完成上述兩個環節后,進入到輸出刷新階段。使用PLC技術可以將采集和存儲的信息綜合分析,結合輸出結果,充分發揮PLC技術優勢,實現對機電設備的自動化控制,確保煤礦開采活動安全有序進行。
3 在煤礦機電設備控制中PLC技術的應用
(1)提升機中應用。在煤礦機電設備控制中應用PLC技術,相較于傳統的繼電器系統而言,無論是控制精度還是靈敏度都呈現不同程度上的提升。在機電設備上安裝電子傳感器,可以實現對機電設備運行情況的實時監控,盡可能避免問題出現,影響到作業質量。在控制中心中選擇合理的措施,在發現問題時可以及時有效予以解決,盡可能避免安全事故的出現[3]。
(2)絞車中應用。絞車中應用PLC技術,可以實現對絞車運行方向的有效控制。PLC技術中包括眾多的計數設備,可以實時記錄設備運行情況,記錄下開關觸碰次數,根據啟動按鈕頻率變化情況,對機電設備的有效管理和控制,計數設備對另一個計數設備控制,開關和絞車上方接觸,產生的吸引力可以促進絞車的移動。
(3)井下風門中應用。井下風門中應用,通過井下風門可以將有毒氣體疏散出去,保持井下良好的通風環境。通過PLC技術在井下風門中應用,可以有效改善以往人工控制方式,自動化開啟和關閉風門,更為便捷、安全。
綜上所述,在機電控制中應用PLC技術,相較于傳統技術而言優勢更為突出,實現機電設備的靈活控制,及時有效挖掘其中存在的問題,提升生產效率的同時,確保機電設備安全穩定運行,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張文平.PLC技術在礦山機電控制中的應用研究[J].機械管理開發,2016,31(06):109-110+145.
[2]閆偉.淺談PLC技術在煤礦機電設備控制中的應用[J].機械管理開發,2016,31(01):69-70+73.
[3]付海軍.PLC技術應用于煤礦提升機電控系統中的具體實施探析[J].硅谷,2014,7(11):74+76.
作者簡介:梁磊(1985-),男,黑龍江人,專科,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煤礦機電技術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