郜秋凱
摘 要:結合風電場的運行問題,本文對風電場集電系統及無功補償設計情況展開了分析,并結合實際提出了風電場集電系統和無功補償設計方法的優化思路,從而為關注這一話題的人們提供參考。
關鍵詞:風電場;集電系統;無功補償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8.10.082
0 引言
在風電場中,需要利用集電系統實現風電收集,同時需要通過無功補償確保風電場穩定運行。但就目前來看,在風電場集電系統及無功補償設計方面,仍然存在忽略系統運行成本和無功成本等問題,因此還應通過優化原本的設計方法推動風電場的建設與發展。
1 風電場集電系統及無功補償設計
1.1 集電系統設計
風電場的集電系統用于將風電機組輸出的電能按組收集,然后將電能統一送至升壓變電站。在設計時,需要對箱式變壓器高壓側到升壓變壓器低壓側的各種因素進行考量,如系統電壓等級、機組連接方式、集電線路類型等。其中,線路電壓等級將對一次設備費用和有功損耗帶來影響,可以采用10kV或35kV電壓,通常采用10kV以降低線路損耗和投資成本。機組分組遵循平均分配原則,連接機組最大輸出容量需小于單回路輸送容量限制[1]。線路類型包含架空線和電纜兩類,線路由多臺機組串接而成,輸出容量為機組容量和。
1.2 無功補償設計
風電場具有高集中、大規模的特點,資源分布不均衡,出力不穩定,容易給電網運行帶來影響。由于需要實現風電遠距離傳輸和大規模接入,所以通常會給無功平衡、電壓穩定帶來影響。風電場無功損耗主要來自變壓器和集電系統,機組本身具有無功調節能力。在風電場內,集電線路將消耗總容量3%-6%的無功功率,變壓器則為10%-15%。各機組無功補償能力不同,需要結合實際需求進行無功補償容量補償。現階段,風電場采用的是動態無功補償裝置SVC和SVG,在電網發生電壓穩定問題時可以快速響應,通過調壓維持電網穩定運行。
2 風電場集電系統及無功補償設計方法的優化
2.1 集電系統優化
從風電場集電系統設計上來看,現階段風電場常因設備故障出現發電中斷問題,以至于售電收入較低,系統可靠性較低。所以在實際進行集電系統設計時,除了考慮一次投資費用和有功損失等因素,還要考慮電壓等級、機組連接等因素對系統穩定性的影響。采用正交試驗方法進行系統設計優化,即利用正交表進行多因素試驗的安排,實現各因子水平的均衡搭配,以得到科學合理的試驗結果。在電壓等級上,可以設定A1=10kV和A2=30kV兩個因子,機組連接方面輻射型連接具有多方面優勢,考慮實際建設情況不作正交試驗因子。在風機分組上,機組數量在3-8臺之間,可以設置不同分組方案作為因子(D1=5×6+3×1,D2=3×11,D3=8×3+9×1,D4=11×3)。此外,線路類型(B1=架空線,B2=電纜)、導線截面(C1=單一截面,C2=兩種截面)、機組橫向間距(E1=6D,E2=6D,E3=6D)都可以作為因子。試驗時,總裝機容量設定為49.5MW,單機1.5MW,以110kV接入電網。假設風電場壽命為20年,將機電系統一次成本和運行成本作為試驗指標,可以得到表1,對比實際方案和優化方案,優化方案盡管需要投入更多一次投資成本,但是在風電場生命周期內的運行成本較低,同時有利于擴容,因此可以實現系統優化設計。
2.2 無功補償優化
風電場采用的無功補償方法是在站內進行無功補償設備安裝,盡管能夠實現無功平衡,集電系統電壓不穩問題卻無法得到解決。針對這一問題,還要利用變速恒頻風電機組的無功調節功能實現無功功率輸出,以實現對系統的無功控制。而在系統向風電場并網點進行無功功率注入時,還要確定風電場的無功補償容量,利用下式(1)進行計算。式中,PW為風電場輸入系統有功功率,RL為線路電阻,XL為電抗。根據得到的數值進行無功輸入,可以確保系統與風電場實現無功零交換。在風電場無功補償總量大于所有機組輸出無功功率最大值的情況下,需要利用無功補償設備進行無功補償,反之則無需設置無功補償設備。在分析時,箱變容量為1600kVA,主變容量為50000kVA,并網長13km,公共連接點短路容量為821MW。通過分析可以發現,在負荷變動頻度≤10的情況下,可以滿足電網電壓穩定性要求,只需配置容量為8.615MVar的無功補償設備。在負荷變動頻度在[10,100]范圍內,需要保證風電場有功變化不超出額定容量50%才能滿足電壓穩定要求,因此還要配備0.821MVar無功補償設備,并確保設備動態調節容量達到9.5%。結合風電場實際情況,實際需要完成18MVar無功補償設備的集中配置,由SVG和固定電容器組分別占50%。
3 結論
通過分析可以發現,在風電場集電系統及無功補償設計方面,目前采用的設計方法僅對一次投資成本進行了考量,忽視了對系統運行成本和無功成本的分析。而通過對系統進行優化設計,并采用優化的無功補償方案,則能使系統運行成本和無功成本得到降低,繼而為風電場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嚴干貴,孫兆鍵,穆鋼等.面向集電系統電壓調節的風電場無功電壓控制策略[J].電工技術學報,2015,30(18):14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