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我國公路建設環節中高等級公路大多數采用的都是半剛性基層,但是很多公路已經受到了很嚴重的影響或是破壞,需要對其進行有效的修整,怎樣搞好高等級公路的大修工作也是對當前我們在實際工作中需要解決的重點問題。在大修環節中對于半剛性基層使用可再生技術具備十分顯著的優勢和發展空間,但是目前我國在工程中對這一技術的應用還存在不完善的情況,針對這種情況,本文就將充分研究冷再生技術在高等級公路大修工程中的應用,希望對這項工作的開展起到更大的幫助作用。
關鍵詞:冷再生技術;高等級公路;大修工程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8.10.105
冷再生技術是當前在原有舊路鋪層的基礎上,根據全新的修整要求,更有效的對骨料、水泥、石灰等材料等進行摻入,從而借助著冷再生設備,確保在自然條件下,完成對就鋪層的修整和完善,之后根據質量的控制對道路進行有效碾壓和找平,通過這種方式保證對道路基層的有效修建。經過實際研究可知,冷再生技術具備比較顯著的優勢,比如施工簡便、生產效率高和經濟成本低等。所以在對高等級公路大修工程中對冷再生技術進行應用也是一項十分必要的環節,為此本文也將對這一問題展開研究,希望對這項工作的開展起到更顯著的指導作用。
1 工程概況
某高等級公路屬于我國平原地區上的一級公路,全線長大約在37.5千米。需要大修的路段位于K0+000~K3+638段,使用路面結構形式是上面層3厘米的細粒式瀝青瑪蹄脂碎石,下半層則是4厘米半開級配瀝青碎石,其中需要在K0+000~K2+400路段的大修工作中還應該采用18厘米的冷再生底基層[1]。
2 冷再生施工流程概述
關于冷再生施工工藝的流程詳情可見圖1。在開展冷再生施工環節中應該盡可能選擇平整的場地,對汽車運輸中的石子進行卸載,并對石子利用撒布機對其進行撒布,利用人工對水泥進行撒布,在冷再生及機器的幫助下進行拌合,在此環節中的具體施工方式為:首先,準備工作。在正式開始施工前,先設置100米左右的路段為實驗路段,通過這種方式確定合理的機械數量和施工工藝,并且在此環節中也要對碾壓順序和碾壓的遍數進行梳理,加強對材料和施工質量的檢查。此外還應該適當開展標準的擊實試驗。經過對工程實際情況的研究可知,這一工程中代表性土樣最大的干密度約為1.926g/cm3,最佳含水在12.6%,這也是當前對這一路段進行實驗的主要依據。經過施工環節中的實驗,最終確定土方填筑的厚度大約在23厘米。其次,測量放線。在進行施工測量環節的控制過程中也需要都進行有效的管理。再次,撒布石子。在這項工作的開展環節中,石子的鋪筑通常都需要借助石子撒布機,也就是當石子運輸到施工現場后,統一將其倒在被清理后的路面上,之后再借助裝載機將石子裝到撒布機上,這樣撒布機在工作的過程中才能由一側更均勻的向著另一側撒布[2]。此外,當石子的撒布工作完成后還要進行水泥的撒布工作,在這項工作的開展環節中需要用白灰打格,并在橫向2.4米距離左右畫出一道線,縱向1米的距離畫出一條線,打完格之后將袋裝水泥放在每個灰格中,并用人工的方式對其進行更均勻的撒布。當上述準備工作都完成以后,就需要借助冷再生機對各個材料進行拌合,由于機器自身就帶有著灑水設備和功能,所以在施工前可以根據設定的含水量對其進行噴灑,每次在進行拌合的長度上都要控制在200米左右,橫向拌合要適當搭接10厘米。最后,壓實工作。拌合均勻之后,應該適當進行取樣制件,從而進行有效的壓實工作,在這項工作的開展過程中,先借助18T振動壓路機在不開振動的作用下對其進行碾壓,之后開啟振動模式對其碾壓三遍左右,最后還要進行一次靜碾,當碾壓工作完成后還要借助相應的技術對冷再生層的厚度進行檢測,壓實度至少要達到百分之九十六,同時碾壓的時間也不能超過水泥終凝的時間。在這項工作完成后,還需要開展有效的養生工作[3]。碾壓工作完成后就應該及時進行對路面的灑水養生工作,通常情況下養生期不應該少于七天。在對路面進行養生的環節中應該對交通實行封閉,除了灑水車之外不允許一切車輛的通行。對于七天養生強度有著準確掌握的,在工作完成以后就要進行有效的驗收,在此環節中可以對下一個施工流程進行施工,從而有效對養生期進行縮短。但是如果在實際施工環節中出現冷再生層自身強度不達標的問題,也要及時對大修路段進行返工處理,直到合格。
3 冷再生施工技術中的主要質量控制要點
在具體施工環節中,路面冷再生技術施工質量的控制也是施工環節中最需要引起注意的重點環節,對于施工的控制要點,經筆者總結,認為主要集中在以下幾點:
其一,路面的冷再生底基層施工前,相關施工人員應該加強對施工配置、設備配置和冷再生機的施工前準備工作的有效檢查,通過這種方式進一步對施工工序和施工質量的控制要點進行明確[4]。
其二,在對各項施工材料進行拌合前需要對舊路段中的結構差異進行分析,根據施工確定的配合比例對拌合工作的深度進行控制和管理,在此環節中還需要對水泥用量等問題進行嚴格掌控,確保在施工中配合比得到更有效的提升。破碎的拌合應該做到均勻和無夾層,通過這種方式對最佳含水量進行有效控制。
其三,在作業段進行施工的過程中,從加水拌合到最終的碾壓成型,通常應該將這項工作的時間控制在四個小時之內,也就是在水泥終凝前實現有效的碾壓。
其四,在雨季進行冷再生施工工作的過程中,施工單位也要加強對天氣預報的收聽,盡可能避免在雨中進行大修工作對工程質量造成的不利影響。因為天氣因素特別是雨水的出現對于含水量會造成較大的影響,這樣再生層就不能有效的在水泥終凝前做到碾壓成型,嚴重的甚至還將造成材料拌合后的廢棄。
其五,冷再生混合材料自身的可塑性較低,所以在對這類材料進行 壓實的環節中,很容易出現起皮或松散的問題。因此在實際施工環節中我們也需要始終堅持寧刮勿補的施工原則,通過這種方式進一步減少平地機對再生層出現的填補作用。
4 冷再生施工中需要引起注意的問題
首先,在對石子進行撒布之前需要對路面進行徹底清理,施工路段中不能出現任何雜物或是垃圾。其次,在對石子進行撒布的過程中不應該出現薄厚不均勻的問題,并且在進行水泥撒布工作中也應該盡可能保持均勻,避免出現一片片集中的灰片。再次,在對材料進行拌合的環節中也要加強對含水量的有效控制,在實驗室的工作環節中要對天然含水量進行檢測,從而在實際工作中有效進行含水量的控制,確保施工中灑水工作的均勻性。最后在施工的碾壓環節中應該確保碾壓到邊,避免出現邊線壓實度不足的問題。
5 結束語
綜上所述,冷再生施工技術在當前我國高等級公路大修工作中的應用是相對比較常見的,所以這也要求我們在實際施工前對公路狀況進行詳細研究,從而根據實際情況對高等級公路進行有針對性的配比試驗,通過這種方式保障水泥自身的深入性和拌合深度的完善,只有這樣才能更有效的提升冷再生施工質量。總之,本文對當前冷再生施工工藝和方法都進行了相應的研究,因此我們更應該意識到當前在高等級公路大修工程中對冷再生技術的使用也是十分成功的,所以在今后的公路修整環節中,也希望相關工作人員能借助本文的研究,更有效的進行舉一反三,為今后同類型的工程建設和施工提供更有效的參考價值,全面提升我國公路建設質量和施工水平。
參考文獻:
[1]石橋,齊炳艷.現場冷再生基層技術在公路大修中的應用[J].中外公路,2015,36(02):74-77.
[2]王小虎.現場冷再生基層技術在公路大修中的應用[J].商品與質量,2016,59(34):75.
[3]朱敏榮.冷再生技術在舊混凝土路面大修中的應用[J].青海交通科技,2015,38(05):33-35.
[4]韓星雨,林曉光.冷再生技術在高等級公路大修工程中的應用[J].中國西部科技,2016,87(04).
作者簡介:趙建強(1980-),男,陜西西安人,本科,工程師,主要從事公路施工與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