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翔鵬 趙彤
摘 要:人們的正常生活和自然環境受到地質災害的影響,如何合理的應用地質環境是重要的課題,這個問題可以從防治災害的角度去思考,綜合考慮地質防治和環境的可持續利用,將合理的災害防治體系和地質環境利用體系科學的建立,進而可以將地質災害不斷減少。因此,本文就針對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利用問題及對策進行詳細的研究。
關鍵詞:地質;災害;防治;地質環境;對策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8.10.162
1 地質災害地質環境的概述
1.1 地質災害與地質環境的概念
地質環境主要是自然環境中的一部分內容,是由巖石圈、大氣、水圈所組成的環境系統;在漫長的歷史演化過程中,通過將巖石圈、大氣圈及水圈之間的遷移和能量進行轉換,逐漸形成一個開放系統,并有一定的平衡性,這就是地質環境。地質災害主要是由于自然地質過程和人為地質作用的雙重作用,這樣加劇了地質環境的惡化,從而導致人類生命和財產出現損失,并且使自然環境造成嚴重的破壞;地殼活動、斜坡巖土體運動、地面變形、土地退化、水土污染及地下工程等是經常見到的地質災害。
1.2 地質環境與地質災害的關系
一方面,地質環境與地質災害之間存在制約的作用,地質災害深受地質環境的影響,在不同的條件下地質環境及規模會產生不同程度的控制作用;而且,地質地貌、地質構造和地質環境災害形成的必然條件,如地層巖性屬于地質災害的內部條件,區域地質結構的發展方向和發展趨勢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另外一方面,地質災害對地質環境具有改進作用,首先,地質災害會起到一定的重塑改造作用,這種作用是長期逐漸形成的;其次,地質災害對地質環境所產生的改善作用具有不可逆性,無論區域類型還是成災規模。
2 地質災害防治體系
2.1 調查區劃體系
調查部門系統建設是地質災害評價體系的主要組成部分,其最終目標是對地質災害調查的詳細地質條件、環境條件及其潛在的風險進行評估,然后對相應的風險進行規劃,針對不同地點出現的地質災害及災害大小的確定,進而為地質災害預防和控制提供基礎依據,對國家和省級的相關部門作出合理的決策提供依據。
2.2 監測預警體系
監測預警系統對地質災害防治效果有直接的影響。它主要由兩個方面組成,一個是技術性的,另一個是行政方面。其主要作用是在地質環境條件下的變化、及時檢測和分析中獲取災害信息的隱患,及時提出災害預警信號,支持后續防災安全工作。
2.3 搬遷治理工程體系
建立這個體系在地質災害監測系統,主要是基于信號,對指定的區域災害風險點進行綜合分析,如果確定災害的危險性較大,應該采取相應的措施,即移動避險或其他合理的災害預防或消除措施。在此基礎上, 可以考慮災害管理、災后重建和地質環境利用,有效達到防災和環境利用的雙重目的。
2.4 應急處置體系
先進的科學技術需要充分合理的進行充分合理的應用,需要從重大的地質災害應急處置方面出發,逐步建立一個系統,科學高效的將地質災害進行及時處理,使其可以出現災難之后,可以及時作出反應, 以減少災害所導致的損失。
2.5 科學技術研究支撐體系
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任何的工業發展和社會進步都無法離開科學技術的進步,地質災害預防也離不開高新的科學和技術,為了可以更好地開發完整高效的系統災難預防和控制,從以下方面需要科學合理的研究支持,如監測和早期預警系統開發、地質災害原因和內在機制的研究、地質災害應急處理模擬和仿真系統的發展,等等。
3 地質環境評價體系建設
地質災害防治的主要任務是保證人們的生命及財產安全,地質環境的穩定直接影響人們的生存,為了更好的保證地質安全, 需要不斷加強地質環境穩定性研究。
3.1 區域地質環境利用的評價
區域地質環境利用的評價要對自身的特點進行全面考慮,在地質勘察和調查環境的過程中要用不同的方法,來對地質環境的安全情況進行全面的分析和判斷。采用區域地質環境評價體系,對地質環境的利用情況進行準確的監測,同時進行分類建設,合理利用地質環境。加強地質環境的利用,有效的推動社會經濟的順利發展,使地質災害的范圍不斷縮小。在評價過程中,要對其實用性及可行性進行加強。此外,在充分完成地質災害風險控制監測后,必須完成當地地質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3.2 工程地質環境安全建設
安全施工地質環境中內外因素與工程環境的安全問題有直接的聯系,地質環境安全評價的主要目的是降低工程地質災害風險。為了有效減少出現地質災害風險,要科學合理的建立可持續發展和地質環境利用的概念。在系統的建設和地質環境的利用中,我們應該關注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人的行為與自然環境的轉變是一致的。另外,不僅要建立工程地質的評價體系,還要滿足地質環境利用工作中的可持續發展。基于研究的各個方面工程地質分析的安全評價體系建設要求和注意事項的過程中進一步加強, 同時對工程地質環境和完善的安全體系規范,然后標準化的開發利用地質環境提供強大的保證。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對于我國的發展來講,地質災害不斷增加,對其進行預防和控制逐漸嚴重,地質災害的防治已成為社會和科學的重要任務。因此,相關的工作人員要充分的了解地質災害的危害及發展規律,建立相應的地質災害防治機制。此外,在防治災害發生時,應加強地質環境的利用,選擇有效措施,有效促進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何偉.關于地質災害防治和環境利用[J].科技致富向導,2015.
[2]楊潤峰.淺談地質災害的防治方法與地質環境利用[J].自然科學,2015.
[3]徐白鹿.關于蒼南縣地質災害搬遷避讓工作的思考[J].浙江國土資源,2015.
作者簡介:紀翔鵬(1991-),男,山東青島人,助理工程師,地質工程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