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劍鵬
(深圳市西倫土木結構有限公司,廣東 深圳 518000)
隨著城市的發展,城市道路交叉路口越來越多。交叉路口增多對城市交通帶來了一定影響[1]。交通流的路口聚集,容易造成交叉路口擁堵而引發交通事故,繼而引發路口范圍的交通擁堵,導致區域擁堵的連鎖反應。
路口擁堵,是指車輛在無信號燈控制的交叉路口處車行道上受阻且排隊長度超過250 m,或車輛在信號燈控制的交叉路口,3次綠燈顯示未通過路口。
目前,我國城市車輛在逐年大量遞增,城市交通形勢越來越嚴峻。以深圳為例,截至2017年底,全市機動車全年凈增4.37萬輛,機動車總量326.95萬輛,其中汽車保有量321.79萬輛,占機動車保有量98.42%,機動車保有量和汽車保有量均位居全國第六,機動車駕駛人全年增加30.67萬人,駕駛人總數393.35萬人,位居全國第十。
交叉路口是引發交通擁堵的原因之一。任何事物都是有兩面性的,交叉路口給交通帶來了便捷,同樣也是交通擁堵的“罪魁禍首”。城市道路的大量建設使得交叉路口新建增多,車輛在高峰期從四面八方流入主干路,都要通過交叉路口來選擇確定行駛方向,產生車流交織干擾,同時,行人斑馬線也大多設置在路口處,導致主干路車速下降,從而導致主干路上的車輛幾乎每經過一個交叉路口都需要排隊等待通行信號,或排隊通過無信號燈路口。同時,路口的交通流向復雜,經常導致交通事故的發生,從而引起路口交通擁堵。
交通微循環系統是由部分城市次干路、支路及支路以下道路組成的局部的道路交通系統網絡,是一個以打通斷頭路、加密次支路網、挖潛次支路通行能力、提高次支路道路利用率為主要手段的包含一系列工程改造措施和交通管理措施的系統工程。旨在強化次支路(尤其是支路系統),為主干路網分流減壓,增加可選路徑的交通功能,盤活道路資源存量,均衡道路網流量,提高整個城市道路系統的運行效率。
城市交通微循環系統能夠分擔主路上的交通流量,緩減主要道路交通壓力,縮短行程時間,是城市道路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合理規劃城市交通微循環支路網絡,對于緩解城市干道上的交通緊張、提高道路使用效率、形成合理路網結構形態具有重要意義[2]。
所謂“管道化”通行,是指通過道路交通標志和標線的優化設計,使得不同駕駛條件及不同類型的車輛被規定在有明確軌跡線的車道內行駛,各行其道,互不干擾,從而減少車輛變線機會,形成車流管道化流行組織[3],順著規定的方向互不干擾地行駛,并在出口前設置充足的路徑指引標志,提示車輛分車道行駛,實現“管道化”通行的目的,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性和通行能力(見圖1)。

圖1 管道化通行示意圖
以4條車道為例,通過延長實線的長度,按不同的行駛方向把4條車道一分為二:2條是直行“主道”,快速通行;2條是出口“輔道”,排隊通行。在進入實線的前800 m左右,就開始使用交通提示牌對通行方向進行提示,駕駛員須看清提示牌提前選擇車道,如果進錯了“管道”,只要跟著車隊,就可以在路口處實線結束后進行變道。切勿實線變道,交警部門會通過視頻監控系統對壓實線進行抓拍。
深圳市龍華區機荷高速龍華北出口綜合整治項目可作為交通微循環與管道化通行的綜合應用典型實例。
交通整治前,機荷高速龍華北出口交通擁堵嚴重,是龍華新區最為擁堵的路段之一。
(1)該路口現狀表面上是一個T型路口,但這個路口范圍內又存在3個小路口,既有中石化加油站進出口,又有物流園區出入口,還有住宅小區和工業園的進出口,即這個路口是一個6路交叉的路口,交通組織非?;靵y。
(2)該路口交通量巨大。龍觀東路是機荷高速進入龍華區中部的最主要道路,該路口是連接龍華區南北向的交通咽喉路段。據統計,目前該路口雙向日交通量已經接近1萬輛,是全市最大車流量的路口之一。主要擁堵方向現狀交通監測流量見圖2。

圖2 主要交通流量圖
(3)機荷高速龍華北往龍華街道方向出口的匝道距離路口太近(約80 m),與龍觀東路北往南方向直行交通存在交織,進一步加劇了該路口的擁堵。在早晚高峰期,這個路段的車流甚至會倒灌到高速公路收費口,嚴重降低道路行車速度。路網行車速度見圖3。

圖3 2015年高峰路網速度圖(單位:km/h)
(1)打造交通微循環系統方案
打造片區的交通微循環改造方案,即圍繞竹青工業區外圍規劃建設一條環形道路,并實行單向行駛。環形道路含龍觀路、建輝路、望成路、深華路輔道與清華路形成的交通微循環系統,并與工業區內各條道路相連,如圖4所示,解決周邊交通進出問題。
(2)結合交通管道化通行改造路口交通組織
對龍觀路與石清大道(清華路口)交叉口實行管道化通行,即在龍觀路中間設置交通護欄,分流龍觀路與機荷高速駛出南行兩個方向車輛,調整該路口信號燈控制范圍,使機荷高速公路駛出車輛不再受該平交路口的紅綠燈限制,可直接通行。同時,設置龍觀路左轉石清大道路口燈控信號,并對西側清華路(支路)實行單向通行,避免機荷高速駛出左轉至石清大道車輛與龍觀路南行車輛的互相干擾(見圖5)。

圖4 片區微循環系統示意圖

圖5 龍觀路管道化通行示意圖
目前,機荷高速龍華北出口交通綜合整治工程基本完工。根據工程實例交通結果分析,通過引入交通微循環與管道化通行的交通措施,使機荷高速龍華北出口車輛得到合理分流,交通變得順暢,大大地提高了道路交通通行能力,并得到周邊群眾的一致好評。
目前,交通微循環系統與管道化通行已在深圳許多路段進行試點應用,試點效果顯示,在北環大道、濱海大道、沿河路及南坪快速等道路上,在緩解交通擁堵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根據深圳市交警局數據,北環大道斷面通行能力提升約24.64%。同時《2017年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顯示,深圳擁堵降幅達7.5%,在超大、特大城市中同比降幅最大,排名從2016年的第6名下降至2017年的第37名,是全國唯一跳出“十大堵城”之列的四大一線城市。可見交通微循環系統與管道化通行的綜合應用是緩解城市交通擁堵的解決思路之一,
未來,相信通過交通微循環系統與管道化通行方法的綜合使用,能夠有效減少城市路口車輛變道和交通擁堵的發生,從而提高道路交通通行能力,改善群眾的交通體驗感受,減少車流擁堵造成的環境污染。
[1]李歆.擁堵形成原因探討及解決新方案[DB/OL].(2014-01-16)[2018-03-16].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csjsllyj201335202.
[2]李小會.大城市中心區交通微循環系統設置研究[D].重慶:重慶交通大學,2013.
[3]楊建華,白雪梅.交通樞紐布局立體化和流線管道化的設計實踐[J].都市快軌交通,2012,25(4):2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