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下弟 高方方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國內主流的評級機構有中誠信國際、聯合信用、鵬元資信、上海新世紀資信和大元國際,尤其是鵬元資信和大公國際為了搶奪市場份額手法比較激進。
自2013年7月以來,證監會對證券評級機構已實施了26項行政監管措施,涉及20家次,其中聯合信用和中誠信國際的處罰次數最多,均為6次。近日,2018年度證券評級機構常規現場檢查相關工作已經啟動,由證監會、央行和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協會三大監管機構首次聯合檢查,為史上力度最強的一次現場檢查。
針對上述問題,記者采訪到鵬元資信相關負責人,對方表示,評級行業本來就很謹慎,上述問題是行業一直存在的問題。
聯合信用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則表示,交易所債券市場與銀行間債券市場的聯系日益緊密,許多評級機構同時在兩個債券市場開展評級業務,需要兩個債券市場的監管機構進行聯合現場檢查。這是我國債券市場監管協調和協作的一個重要體現。2018年以來,在去杠桿和嚴監管的環境下,我國債券市場違約風險持續釋放,市場風險偏好有所下降,部分評級機構對債券發行人的違約風險揭示不充分、不及時,評級執業質量不高,需要監管機構進一步加強常規現場檢查。
3月初,證監會集中披露了6份行政監管決定書,涉及到聯合信用、鵬元資信、上海新世紀資信、中誠信國際、大公國際和東方金誠,占評級機構總數超過60%。
自2013年7月以來,證監會已針對證券評級機構20家次和6人次進行了26項行政監管措施,包括:聯合信用、上海新世紀資信、中誠信國際、鵬元資信和大公國際,以聯合信用、中誠信國際兩家最多,為6次;上海新世紀資信和鵬元資信次之。
目前,9家證券評級機構分別為:大公國際、東方金誠、聯合信用、鵬元資信、上海新世紀資信、上海遠東資信評估有限公司、上海資信有限公司、中誠信國際、中證指數有限公司。其中,除了上海資信有限公司、中證指數有限公司是投資者付費模式,其余全部是發行人付費模式。
“評級機構對不同項目收費不同,主要是評級類別不同,像ABS和企業債收費就不同。若中石油和小規模企業均發普通債,價格一樣和公司規模無關,只和發債種類有關。”一位鵬元資信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一位大公國際內部人士告訴記者,“我們主要負責在全國范圍內對接優質、可發債的企業。優質標的的衡量標準是,省市當地納稅前100或200名的企業,因此北上廣深多一點。分行業看,因為企業發債主要為信用債,所以城投公司或者傳統行業規模大一些的企業(國企或者民企)為優質標的。”
“2017年前AA債券還是可以發出來的,但今年AA+都違約了,更別提AA級了,所以為了高級別,企業可以更換評級機構。誰給的評級高,項目就給誰做,行業潛規則。”上述前中誠信國際員工道出了發行人付費模式的弊端。
數據顯示,截至5月31日,國內存量信用債市場中,未進行債項評級的債券有19104只,占比56.55%;有評級的債券占比為43.45%,其中,債項級別為A-級至AAA級的債券占比為43.25%;C級至BBB+級別占比總共才0.2%。值得注意的是,最高等級AAA級債券占比竟高達42.6%,A級(含)以上的評級占有評級債券的比重為98.7%。
鵬元資信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無債項評級的基本為非公開發行債券,包括私募公司債、定向工具等,對此類債券不強制評級。針對大量債券評級集中在A-以上,因為我國債券發行時對債項有要求,過低的債項無法達到發行條件。關于C級及以下的高風險債券和違約級債券,我國目前違約債券整體占比不高,相關違約處置也在建設中,日后隨著市場完善,違約債券或有增加。
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債券招標發行業務指引》要求,公司信用類債券通過深交所招標發行,應當符合“發行人主體評級不低于AA級”等三個條件。
一位前中誠信國際員工向記者表示,假設有4家煤炭行業公司,1家是上市公司、3家是非上市公司,它們的總資產規模分別為:400億元、450億元、340億元和600億元,大公國際、鵬元資信、上海新世紀資信和中誠信國際給它們的4個債項評級分別為:AA+、AAA、AA+和AA級,通過查看這4家公司的資產負債率、利息保障倍數、流動比率、速動比率等財務指標判斷出哪個評級公司給的級別虛高。
按照此方法,記者對比了今年以來違約的3只債券以及1只正常債券,分別為:“11威利MTN1”、“12春和債”、“11凱迪MTN1”和“17昆明經開MTN001”,評級機構分別為:上海新世紀資信、鵬元資信、中誠信國際、聯合信用,發行人分別為:保定天威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春和集團有限公司、凱迪生態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昆明經濟技術開發區投資開發(集團)有限公司。這4只債券的共同點是,發債時發債主體都是AA級別,債項都是AA級別,具有可比性。
衡量債券比較重要的幾個指標分別為EBITDA利息倍數、流動比率、速動比率。EBITDA利息倍數是指企業生產經營所獲得的息稅前利潤與利息費用的比率,是衡量企業支付負債利息能力的指標,該數值越大說明企業支付利息費用的能力越強;流動比率經驗值大于200%;速動比率經驗值大于100%,實在不行也要大于80%左右。
“11威利MTN1”這3個數據分別為6.63、188.54%和113.08%;“12春和債”分別為:7.65、88%、60%;“11凱迪MTN1”分別為:4.99、91%、76%。其中,“12春和債”和“11凱迪MTN1”的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竟然都不足100%。
而未違約的債券“17昆明經開MTN001”3個數據則明顯好很多,分別為:36.54、498.57%、370.28%。
上海新世紀資信在最新評級跟蹤報告中,將保定天威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的主體信用等級降至C,同時將“11威利MTN1”的信用等級也調降至C;鵬元資信對春和集團有限公司的主體信用評級降至C,同時“12春和債”的債項評級也降至C;據中誠信國際5月7日公布的最新公告顯示,“中誠信國際決定對凱迪生態的主體信用等級下調至C,將11凱迪MTN1的債項信用等級下調至C。”
由此可見,中國債券市場經歷了長達10年的寬松信用環境,產生了一大批等級“名不副實”的債券大軍,證券評級機構為了滿足發行人預期的評級,發“好人牌”給出高評級。
鵬元資信相關負責人表示,對于上述的問題是行業內一直存在的。大公國際內部人士也向記者表示,“各家評級機構都在不斷進行評級模型和標準的微調。”
前中誠信國際員工告訴記者,還存在一種情況,即同一家公司在不同時間分別發過債券,不同時間段分別聘請了中誠信國際和聯合信用,比如2014~2015年是中誠信國際,2016~2017年是聯合信用。中誠信國際給的級別為AA,聯合信用對應AA+級;評級展望中誠信國際給了“穩定或負面”,而聯合信用給了“正面或穩定”。假如這家公司4年間財務狀況改善不明顯或有限,那么足以說明聯合信用評級可能給高了。
隨著評級虛高的債券頻頻爆雷,評級機構也開始下調部分債券評級。
5月15日,黑龍江證監局連發4張警示函,均是關于億陽集團債務違約事項。
億陽集團持有的子公司億陽信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億陽信通”)股份為32.89%,為第一大股東。億陽信通主要從事應用軟件開發、解決方案提供和技術服務,是中國最大的應用軟件開發和集成商之一,因此,億陽信通的營收應該占億陽集團總營收的大頭。
2017年億陽信通內部爆出公司發起的“員工互助理財”無法支付贖回本金和利息,理財資金最終卻投向了億陽集團。
一位前億陽信通員工告訴記者,截至今年4月底,上述“員工互助理財”集資的錢還未歸還員工。“我們辦公室有3個人分別投了30萬元、40萬元、50萬元,3張合同上面承諾年收益10%”。
1月15日晚間公告稱,億陽信通和中國移動通信集團陜西有限公司訂立《陜西移動2017年下半年~2019年上半年億陽信通軟件開發及服務支撐項目》框架合同,合同金額為1.04億元,占億陽信通上一年度經審計營收比例為7.8%。
億陽集團曾發行了多只債券“16億陽01”、“16億陽03”、“16億陽04”、“16億陽05”,發債時,聯合信用給億陽集團主體信用評級均為AA,評級展望為“穩定”,債項評級為AA。
根據聯合信用今年1月給出的最新評級報告,決定將億陽集團長期信用等級下調至C,評級展望維持“負面”,同時將“16億陽01”、“16億陽03”、“16億陽04”、“16億陽05”的債項評級下調至C。而1月26日億陽集團發布的公告顯示,“16億陽01”已構成實質性違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