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棟
摘 要:紙質文物老化對紙質文物的病害形成有重要影響,溫濕度在老化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不適宜的溫濕度環境會加速紙質文物的老化,誘發紙質文物病害的發生,降低紙質文物的保存年限。文章通過探究溫濕度對紙質文物老化過程中的影響,闡述適宜溫濕度對紙質文物保存的重要性。
關鍵詞:紙質文物;老化;溫濕度
紙質文物是指收藏機構所收藏的、由紙和寫印色料所構成的文物,包括傳統書畫作品、古籍、文獻檔案等。紙質文物由于存世時間較長,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老化問題。紙質文物老化后,往往以不同形式的病害表現出來,嚴重影響文物的安全。紙質文物保護始終是館藏文物保護中的難點之一。溫度、濕度、光照、酸堿度均會影響化學反應的速率,其中溫濕度在紙張老化反應中起到更為關鍵的作用。
1 紙張的構成及病害生成機理
紙張是由隨機散亂的纖維排列而成,是具有一定結合力、多相、非均質、多孔的網狀有機材料。其基本組成成分為纖維素(C6H10O5)n,含有少量半纖維素、木質素。紙質文物病害發生時,直觀上表現為紙張強度下降、發黃、變脆乃至斷裂,本質上是紙張的組成成分發生了化學變化。
纖維素是紙張組成的最主要成分,它是由葡萄糖組成的大分子多糖,不溶于水及一般有機溶劑,主要來源于植物的細胞壁。纖維素的每個分子單元上有三個羥基,它們具有很好的親水性,且有膨潤性,但不溶于水,它在紙張性能中起主導作用。纖維素的分子結構如圖1所示。
在一定的條件,纖維素就會發生水解、氧化反應。水解、氧化反應使纖維素長鏈逐漸變短,纖維素鏈的長短對紙張強度起至關重要的作用,纖維素鏈越長,聚合度越高,紙張強度越大。紙張的纖維素聚合度一般都在1000以上,當聚合度降至200時,紙張就嚴重脆化,紙質文物進入高危狀態[1]。在實驗室條件下,可以根據紙張聚合度特性,用銅乙二胺粘度法判斷紙張老化程度,反應原理如下(en代表乙二胺分子NH2CH2CH2NH2):
2C6H10O5+2[Cu(en)2](OH)2→[(C6H8O5)2Cu][Cu(en)2]+2(en)+4H2O
半纖維素是植物中與纖維素共存的多糖結構,由多種物質組成,主要包括木糖(C5H10O5)、甘露糖(C6H12O6)、阿拉伯糖(C5H10O5)等。半纖維素中的羥基比纖維素中的羥基更具有游離性,因而半纖維素的吸水、膨潤性大于纖維素。適量的半纖維素能提高紙張的柔韌性和紙張強度,但半纖維素含量過高會導致紙張易吸水變形,使紙張穩定性變差。
木質素是由香豆醇、松柏醇、芥子醇等物質組成的一種復雜酚類聚合物,通過C-O、C-C鍵鏈接的立體網狀分子。在分子結構上含有多種活性官能團,化學性質極其活潑,活性官能團中的羰基(-C=O-)及其共軛雙鍵結構的生色基團及助色基團氧化降解,會生成多種有色混合物,使得紙張發黃。
2 溫濕度對紙張老化的影響
2.1 溫度對紙張老化的影響
溫度是化學反應速率的重要影響因素。溫度越高化學反應速率就越快,溫度每升高5℃紙張降解反應速率就會增加兩倍[2]。纖維素、木質素等在高溫下,化學反應速率加快,分子結構破壞更為劇烈,表現為紙張加速發黃,強度、耐折度韌性、彈性變差[3]。同時,各種微生物的代謝活動也會增強,大量繁殖會消耗紙張中的養分,其代謝產物會加速紙張的老化。
當然,溫度也不是越低越好。首先,館藏紙質文物還有展覽需求,過低的保存溫度往往不切實際。其次,溫度過低時,空氣中的濕度下降,導致紙張僵化發脆,失去其原有的韌性與活力。并且脆化的紙質文物容易斷裂掉渣,甚至碎掉,會導致無法修補而造成永久性的破壞。極端的低溫甚至結冰會快速破壞紙張的內部結構,并造成其他次生危害。
一般來說,紙質文物的適宜保存溫度為18~22℃,在這個溫度范圍內,紙張的老化速度能夠得到有效控制[4]。總之,紙質文物保存環境的溫度必須保持在一定范圍內,且避免溫度的快速波動[5],這樣才能有效控制紙張的老化速度。
2.2 濕度對紙張老化的影響
高濕環境下,紙張內的纖維素會水解老化,紙張的機械強度降低,容易產生紙張的粘連、印刷字跡模糊甚至缺失的情況,不利于紙質文物的保存。同時,潮濕的環境容易滋生細菌,紙張的含水量增加,附著在紙張上的微生物更容易繁殖,導致紙張發霉、長毛、變色。微生物分泌的酸性物質還會進一步加快紙張的老化速度。因此,過高的濕度對紙質文物保存非常不利,特別是與溫度條件一起作用的時候,對紙張的破壞性是致命的。所以,高濕度環境對紙質文物的老化影響非常大。
在低濕環境下,紙張中的水分易過度蒸發,不能保持正常的含水量,會導致纖維素內部結構遭到破壞,使紙張中的纖維素變脆、變硬、機械強度下降,使紙張加速老化。長期作用下,紙質差的一些材料就會粉末化。因此,過分干燥也不利于紙質文物的長期保存。
紙質文物的濕度一般在45%~55%之間,保證濕度不要太高以免引起紙張的發霉降解,也不能太低,太低會降低紙張的韌性。同時要保證濕度的相對恒定,避免濕度大幅波動,避免對紙張造成破壞,而加劇紙張的老化[6]。
2.3 溫濕度的交互影響紙質文物的老化
在實際情況下,溫濕度雖然相互獨立,但又不可割裂開來。溫度的變化會引起飽和濕度的相應變化,飽和濕度的變化又會引起相對濕度的變化,相對濕度又影響著紙質文物的含水率。因此,在控制紙質文物老化的過程中,要對溫濕度進行統籌控制,要根據紙質文物的實際情況,科學設定溫濕度(圖2)。
3 紙張老化速率控制的措施
3.1 更加穩定相對溫和的溫濕度
紙質文物除了長期保存的需求外,還有定期展覽、流動的需求。不能一味要求嚴苛的保存條件,還要兼顧在不同場合下,溫濕度有不同變化的實際情況。在紙質文物適宜的溫濕度下,應結合本地氣候特征和文物的實際情況,制訂相對溫和且容易保持的溫濕度環境,并同時避免溫濕度的頻繁變化。
3.2 溫濕度的主動監控及干預
建立預防性保護系統,實時監控紙質文物的保存環境的溫濕度狀態。根據監控的特征指標,在老化反應速率尚未加快之前,及時主動地干預,控制惡化態勢。對大量館藏紙質文物進行分類,根據紙張制作原料、工藝、老化方式的不同,針對性制訂保護方案。有必要的應進行保護修復處理,來阻斷紙質文物老化的鏈式反應。
總之,紙質文物的老化反應雖然不可逆轉,但是可以通過有效調控、主動干預降低老化反應速率。要結合紙質文物本身特征及保存環境的實際情況,進行有效合理的控制,以達到紙質文物更好的保護效果,實現對紙質文物長久保存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孫禮春,王景翰.紙張的老化及檢驗[J].江蘇警官學院學報,2005,20(2):171.
[2]劉家真.古籍保護原理與方法[M].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5.
[3]王心琴.淺析紙張老化的原因[J].檔案與建設,1997(09):33-35.
[4]莫冀鳴.圖書館庫房環境對紙質文獻老化的影響[J].學理論,2014(26):147.
[5]張金萍,鄭冬青,朱慶貴,等.熱老化模式對紙張性能的影響[J].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2013,25(3):16-19.
[6]劉江浩,高少紅,王巖,等.環境濕度對紙張含水量及紙張力學性能的影響[J].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13(0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