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梅
甜菜是我國的主要糖料作物之一,也是我省傳統的經濟作物之一,是調整農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拉動地方經濟發展的好作物,現將甜菜高產栽培要點介紹如下。
1.栽培方法
1.1選地:選擇地勢平坦,土層深厚,結構良好,保水、保肥能力較強,土壤肥力中等,灌溉條件方便的壤土。
1.2施肥:前茬作物收獲后應立即進行耕翻、施肥、灌溉。畝施2—3噸農家肥,5公斤尿素,18--20公斤磷肥,1公斤鋅肥,速效鉀低于350毫克/公斤以下的地塊畝施5—8公斤鉀肥。在翻地前全部做基肥均勻撒施地面,然后深翻入土,耕地質量應不重不漏,深淺一致,翻扣嚴密,無犁溝犁梁。也可采用秋灌、冬翻、春耙的整地方式。
1.3選種:甜菜品種選用經過審定的種子,質量達到國家頒部的二級以上標準的高產,高糖、抗病的甜菜品種。
1.4播種:每畝用種量0.8—1公斤種子,采用溝播平鋪、膜下點播、條播或鋪膜點播的方式均可,提高甜菜的出苗率,播深2—3厘米,膜間距35—40厘米,行間距50—55厘米,株距20—25厘米,要求膜面拉緊、平整、播行、筆直、膜中央每隔8—10米壓一條土線以防大風揭膜。
1.5苗期管理
1.5.1解放苗:地膜甜菜播后7—8天即可出苗,膜下條播出苗后要及時放苗,以防燒苗,溝播平鋪由于距膜面有5—6米的間隔。當苗稍大葉片觸及膜面時再放苗,放苗時如遇高溫天氣,應先打孔通風,避免燒苗。然后及時用土封嚴膜孔,以利增溫保墑。采用鋪膜點播方式,如播后遇雨,要及時除扳結。用機力或畜力帶單列苗耙慢速橫向耙地,耙深1—1.5厘米,或用帶釘子的木板或木棍人工順行滾打。
1.5.2查苗補種:現行后發現缺苗,要立即補種,也可在間苗時帶土移栽。
1.5.3間苗定苗:溝播平鋪的基本上可以做到放苗,定苗一次完成。株距18—20厘米,鋪膜點播在二對真葉時開始間苗三對真葉時定苗結束,切忌留雙苗。畝留苗密度為:肥地5000—5500株,中等地5500—6000株。
1.5.4中耕除草:在甜菜封壟前中耕鋤草2—3次。第一次中耕,甜菜現行后進行,中耕深度4—5厘米。可提高地溫和預防立枯病的發生,若苗期遇雨或低溫天氣,應間隔一周中耕一次。對促進甜菜生長和預防立枯病的發生非常重要。中耕要求溝底平,表土松碎,不埋苗,壓苗,傷苗。
1.5.5追肥:澆頭水前2—3天,結合開溝培土,每畝條(穴)施尿素20—25公斤。
1.6中期田間管理
1.6.1中耕:頭水后未封壟的田塊還可中耕一次,深度6—8厘米。
1.6.2及時灌水:甜菜灌水的原則是前控后促,頭水后隔20—30天灌二水,再隔20—25天灌三水,三水后根據葉片長相,葉片過于繁茂應適當控水。
1.6.3葉面追肥:在甜菜塊根膨大期,每隔15天噴施一次葉面肥,可有效的促進甜菜的生長,每隔10--15天噴一次,共噴2—3次,可明顯提高甜菜的含糖量。葉面追肥時,噴后6小時內遇雨被沖刷需重噴。
2.病蟲害防治
2.1白粉病:主要以子囊殼或菌絲體在土表病殘體上、留種母根和種球上越冬。翌年春季,子囊殼吸水后膨脹、破裂,子囊和子囊孢子溢出,借風雨傳播到采種植株或原料甜菜上,成為初侵染源;在甜菜莖葉上產生的分生孢子借氣流、風雨、昆蟲等傳播,不斷侵染蔓延,進行再侵染。越冬的菌絲體,翌春直接產生分生孢子進行侵染。
防治方法:種株或原料甜菜發病后及時噴灑75%十三嗎啉乳油5000倍液或20%粉繡寧乳油1000倍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900倍液、50%甲基硫菌靈懸浮劑1000倍液,667m2噴對好的藥液60L。也可用硫磺粉,每667m21~2kg或石灰硫磺粉(1:1)2kg噴粉。此外,還可選用波美0.3~0.5。石硫合劑,于發病初子囊殼未形成前噴灑,持效期16~20天。一般防治2次即可。
2.2褐斑病:該病發生嚴重度取絕于侵染次數。生產上均溫高于15℃,最低平均氣溫高于10℃,降雨量多于10mm,且再有1次降雨,孢子得以產生并傳播蔓延,再經10~15天潛育即出現第1批病斑。此后均溫10~25℃,最低13℃以上,每旬降雨1~2次或以上,每次雨量20mm左右,病害流行。
防治方法:發病前開始進行預測,于發病初期開始噴灑50%多霉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40%滅病威膠懸劑700倍液、40%百霜凈膠懸劑600~700倍液。上述藥劑不能奏效時改用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或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65%甲霉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隔10~15天1次,連續防治2~3次。
(作者單位:157299黑龍江省東寧市種子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