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紅
玉米是我省主要種植的糧食作物,同時也是重要的飼料作物和工業原料,發展玉米生產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增加農民收入、發展地方經濟的重要作用,為了提高玉米產量,增加玉米總存儲量,只有優化栽培技術,更好的發揮綜合生產潛力,有效的提高產量和經濟效益,根據夏玉米的生育特點,結合地區種植情況,實施良種良法配套,為玉米高產奠定堅實的技術。
1、選茬與耕翻整地
(1)選地:玉米宜選擇耕層深厚、肥力較高、保水保肥的排水良好的地塊。一般宜選擇種植大豆、馬鈴薯、玉米等的良好前肥茬。
(2)耕翻整地:玉米屬高桿作物,根系發達,需肥水較多,要獲得高產就需要土層深厚、肥沃、疏松,因此,玉米地要早犁早耙,多犁多耙,做到土質松軟,細碎平整。
(3)應實施以深松為基礎,松、翻、耙的土壤耕作制度,每3年耕翻1次。
(4)秋翻秋整地:耕翻深度一般為20~23厘米,做到無漏耕、無立垡、無坷拉,并及時起壟夾肥鎮壓。
(5)耙、深松整地:原壟種植適用于土壤商情好的大豆、馬鈴薯等軟茬地塊。要先滅茬深松壟臺,后起壟鎮壓,嚴防跑墑。深松整地,先松原壟溝,再破原壟合成新壟,并及時鎮壓。
2.種子準備
(1)選用優良雜交種:優良雜交種,具有良好的增產潛力,是玉米取得高產的基礎。應結合各地的生態類型,選用適宜的良種。
(2)種子精選:按照精準種子的要求,使用達到國標(GB4404.1-1996)二級良種標準以上的商品種子。純度96%以上,凈度99%以上,發芽率85%以上,水分含量不高于13%。種子色澤光亮,籽粒飽滿,大小一致,無蟲蛀、無破損,以滿足精準播種的要求。
(3)種子處理:播種前根據當地病蟲害發生規律選擇適當的專用種衣劑包衣種子,或根據需要選用相關的殺蟲劑、殺菌劑、微肥等對種子進行拌種處理,達到防治病蟲害,促進生長的目的。
(4)播種機具的調試:按照精準播種的要求調試好播種機具的傳動、排種、追肥等部件。
3.施肥
(1)實施配方施肥:實施測土配方施肥,做到氮、磷、鉀及微量元素合理搭配施用。
(2)有機肥:每公頃施含有機質8%以上的農家肥30~40噸,結合整地撒施或條施夾肥;磷肥:每公頃施五氧化二磷75~112公斤,結合整地做底肥或拌種施入;鉀肥:每公頃施氯化鉀60~75公斤,做底肥或拌種,但不能秋施底肥;氮肥:每公頃施純氮100~150公斤。其中30~40%做底肥或種肥施用,另60~70%做追肥施用。
4.播種
玉米是喜溫作物,易受低溫早霜的危害,適期早播不僅可以減少或避免低溫早霜對玉米的危害,還可以充分利用春季土壤中的返漿水。根據雞東縣的實際情況,當地溫穩定通過7℃時即可播種,適宜播期為5月1~5日。播種量一般為37.5~52.5 kg/hm2,根據品種特性酌情增減。一般緊湊型玉米種植7.20萬~8.25萬株/hm2,半緊湊型種植6.3萬~7.5萬株/hm2,披散型種植5.25萬~6.00萬株/hm2。早熟玉米種植7.50萬~8.25萬株/hm2,晚熟玉米種植5.25萬~6.00萬株/hm2。一般大田等行距為60 cm左右;大小行時,大行距為70~80 cm,小行距為30~40 cm,播種深度為3~5 cm。
5.科學施肥
玉米以施用化肥為主,根據產量指標和地力基礎確定施肥量,高產田按每生產100 kg籽粒施純N 2.5~3.0 kg、P2O5 1.5 kg、K2O 3 kg計算需肥量。以12 t/hm2的高產示范田為例,需施純N 300~360 kg/hm2,折合尿素630~750 kg/hm2;P2O5 180 kg/hm2,折合標準過磷酸鈣1 125 kg/hm2;K2O 360 kg/hm2,折合硫酸鉀720 kg/hm2。施硫酸鋅15.0~22.5 kg/hm2、硼砂7.5 kg/hm2。在肥料運籌上,有機肥、磷肥、鉀肥、微肥在玉米拔節前用完(可作為基肥、種肥、苗肥施用,盡量早施);氮肥分期施用,輕施苗肥,重施穗肥,補施花粒肥。
(1)苗肥。苗肥在玉米拔節前施氮肥總量的30%左右,同其他肥料一起,沿幼苗一側開溝深施(距苗15~20 cm,深施15 cm左右),以促根壯苗。
(2)穗肥。在玉米大喇叭口期(葉齡指數55%~60%,第11~12片葉展開)追施玉米配方肥(N∶P∶K=30∶5∶10)450 kg/hm2,以促穗大粒多。
(3)花粒肥。在籽粒灌漿期追施總氮量的15%~20%,以提高葉片光合能力,增加粒重。
6.田間管理
苗期管理的主要目標是力爭全苗、壯苗,為玉米高產打好基礎,苗期管理要適時間苗、定苗。玉米穗期管理的主攻目標是壯稈、大穗、粒多,玉米在生長前期氣溫較低,生長緩慢,吸收養分較少,應重施攻穗肥。玉米穗期需水量大,對水分極為敏感。這一時期若干旱應及時灌水,使土壤持水量保持在70%~80%,若降雨過多,土壤水分過量,應及時排水防澇。花粒期是產量形成的關鍵期,玉米需肥需水量最大。花粒期的主要目標是攻粒,田間管理中要加強肥水管理,此期為玉米水分臨界期,要及時排灌,保持適宜的水分,在土壤瘠薄、底肥不足或追肥不足時應補施粒肥,同時防止病蟲害的發生。灌漿期是產量形成的主要時期,此期主攻目標是保持群體較高的光合能力,并使更多的光合產物運送到籽粒中。一般此時不需施肥,但土壤田間持水量保持在75%~80%,遇旱要及時澆水,遇澇要注意排澇。同時注意去除下部老葉。同一塊地當雄穗抽出1/4時,開始去雄,待大部分雄穗已經抽出時,再去2~3次,在晴天上午進行,一般同一塊地去除1/3~1/2。在雄穗開花盛期,大部分雌穗花絲抽出,雌穗花絲長3~5 cm。選擇晴天無風或微風天,于9∶00―11∶00當天露水干后進行授粉;陰雨連綿天氣,不分上午或下午,利用雨后仍能很快開花的特性,抓緊授粉,但要用干毛巾將花絲的雨水拭干再授粉,隔1~2 d授粉1次,連續進行3~4次。
7.防治病蟲害
大斑病用75%百菌清500~800倍液或用50%多菌靈500倍液,在玉米雄穗期噴施,間隔10~15天再噴一次。適時放赤眼蜂防玉米螟,亦可用50%辛硫磷或50%甲胺磷,50%1605,0.5公斤拌毒砂50公斤,在大喇叭口期投入心葉。
8.適時收獲
玉米適當晚收是增產的有效措施,一般在封凍前15天收獲完最好,保證籽粒在田間脫水,同時也不影響整地時間。收獲后果穗及時晾曬。
(作者單位:161111 黑龍江省龍江縣七棵樹鎮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