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景民 王君峰
春季是1年的開始,氣溫不穩定,是細菌增長、害蟲繁殖的高發時間段,也是養殖場各項工作的開始,隨著畜牧業的不斷發展,豬場的規?;?、標準化程度不斷提升,如果發病,對生產影響相當嚴重,因此,要抓好消毒工作、防疫工作,做好預防注射,提高飼養員疫病防范意識,正確掌握疫病的免疫程序和疫情處理措施。做好營養日料的飼喂,提高免疫力,加強日常的飼養管理等方面工作,樹立科學合理的養殖觀念,保證全年生產的順利進行。
1、注重春季豬場消毒
春季是細菌增長、害蟲繁殖的高發時間段,養殖人員應當在春季購買新豬之前,針對豬場進行徹底消毒,避免病原體在豬場中大肆繁殖,為生豬提供衛生的生活環境。首先,養殖人員需對豬場展開徹底的清掃、沖洗,之后,再利用石灰乳溶液、燒堿溶液等對豬舍的地面、墻面展開初步消毒工作,并在消毒后進行全面清洗。然后,選擇濃度為5%的來舒爾溶液進行再次消毒,同時再次全面沖洗。通過消毒工作的開展,就能為生豬提供健康、安全的生長環境。
2、加強生豬防疫工作的開展
春季是多種生豬疫病產生、傳播的高峰時期,為避免生豬養殖過程中受到多種常見疫病的威脅,養殖人員應當注重防疫工作的開展。由于春季常發病癥包括豬瘟、肺炎、豬丹毒以及口蹄疫等,養殖人員需要及時的注射相關免疫預防針,并且需要注意,養殖人員必須選擇正規生產廠家生產的疫苗,避免疫苗失效的問題出現。另外,疫苗注射并不能完全保證生豬養殖過程中不出現疫病情況,養殖人員需定期檢查生豬的身體狀況,若發現生豬患病,則需及時隔離病豬,并對同豬舍的豬進行投藥預防,對豬舍進行徹底消毒。若出現病死豬,養殖人員應當遵循養殖防疫要求,采用無害化方式正確處理病死豬,更不可宰殺病死豬,而后將其投入到市場中進行售賣。
3、提升生豬的疫病抵抗能力
仔豬、哺乳母豬的抵抗能力都較弱,難以在春季疾病高發期對病原體產生較強的抵抗能力。因此,養殖人員在養殖過程中,需要不斷的提升生豬的疫病抵抗能力。首先,針對仔豬而言,其體內調節機能發育還不成熟,消化功能還不健全,在初生期、換料期以及斷奶期都容易患病。養殖人員需要注重對斷奶仔豬的精心養護,在仔豬飼料中添加豐富的符合添加劑,提升仔豬的疾病抵抗能力。其次,針對哺乳母豬而言,其身體虛弱,容易在懷孕期、哺乳期發生病變。這不僅會影響母豬自身的身體健康,還可能將病毒傳染給仔豬,造成仔豬患有黃白痢等疾病。因此,養殖人員需注重合理的母豬飼料配比,為母豬的生長提供充足的營養物質,并在母豬懷孕后期為其注射多發病疫苗,確保母豬正常生產與哺乳。
4、從日常管理的角度提升春季防疫工作水平
春季的氣溫、濕度情況與其他和季節存在差異,養殖人員需要制定針對性的養殖計劃,加強日常管理,從多角度入手避免春季生豬疾病的爆發。首先,生豬的適宜生長環境為干燥、溫暖的環境,但是春季氣溫較低,環境濕度較大,并不利于生豬的健康成長。因此,養殖人員需要做好豬舍保暖工作,制定定期豬舍衛生打掃計劃。同時,保暖并不意味著完全封閉,養殖人員需要保證豬舍的良好通風,為生豬生長提供新鮮的空氣。其次,飼料管理也是養殖管理的重要方面,科學、高營養的養殖飼料配比,將在極大程度上提升生豬的疫病抵抗能力。這需要根據生豬的體重、生長發育狀況進行科學的飼料營養配比,并定期調整飼料配方。同時,由于春季初青綠飼料較為缺乏,養殖人員需要在飼料中添加胡蘿卜等多汁飼料,為其提供生長所需的基本維生素物資,滿足其營養需求。
總之,春季天氣寒冷,晝夜溫差大,且濕度較高,是多種豬傳染病的高發時期,注重傳染病防控是十分必要的。所以,必須樹立科學合理的養殖觀念,各養殖戶在養殖工作中應當探討春季豬傳染病防控的相關措施,學習先進的春季防疫知識與經驗,并將其應用于實際養殖工作當中,避免豬傳染病在本場的大肆傳播,切實保證豬場健康養殖,經濟效益得到穩步提升。
(作者單位:274700 山東省鄆城縣畜牧獸醫局武安動物衛生監督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