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祖洪
法斗鄉位于在西疇縣城東南部,在氣候條件上屬于亞熱帶氣候,全年的平均氣溫可以達到17.6攝氏度,無霜期比較長。法斗鄉各村的經濟構成以農業為主,擁有耕地96840畝,農業種植有紅署、小雜豆、玉米等種類,其中玉米是重要農業作物之一。本文將對法斗鄉的玉米生產的現狀和發展對策進行分析和探討。
1 法斗鄉的玉米生產現狀
1.1 玉米種植面積
法斗鄉玉米種植的面積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2017年我鄉實際完成農作物總播種面積8.8257萬畝,其中糧豆作物完成6.1777萬畝,產量完成1371.6萬公斤,產量比計劃增3.63萬公斤,增0.27%。
1.2 玉米種植產量
法斗鄉的玉米品種分為:老品種玉米和雜交玉米。 2016年,老品種玉米面積1790畝,雜交玉米面積21550畝,雜交玉米面積占玉米種植面積的92.3%。法斗鄉玉米年初計劃產量6650噸,實際完成6999噸,總產量超過計劃349噸。其中,2015年老品種玉米總產量為383噸,畝產量為214千克,比2014年增加1千克/畝。雜交玉米總產量為6616噸,其中每畝畝產307公斤,比2014年增加1公斤。
2 影響東回鎮玉米生產的因素
2.1 實驗田不足
通過建立試驗田和玉米栽培示范試驗,對增加玉米產量具有重要意義。但是,我家鄉的土地有限,實驗田的數量不足。近年來,法斗鄉土地條件的關系導致了試驗田的嚴重不足,影響了玉米種植試驗的價值論證。
2.2市場混亂
玉米種植的市場因素主要指玉米種子、農藥、化肥等玉米種植所需的因素。這些市場是開放的市場,缺乏科學的管理。市場上有許多無證企業。這些商家出售的許多玉米種子沒有經過測試和證明。使用這些種子進行玉米栽培并不能保證玉米的產量。而且,市場上農藥、化肥等的銷售管理混亂,這給玉米種植工作造成了很大的不便。
2.3 機械化程度不高
法斗鄉無法實現玉米種植和收獲的機械化。在這個階段,大部分的玉米種植和收獲工作都是通過人工完成的,大大降低了玉米種植和收獲的效率,制約了我鄉玉米種植的發展。
2.4自然原因
自然因素對法斗鄉玉米種植的影響主要體現在自然災害、病蟲害、田間雜草等方面。玉米種植遇到的自然災害包括干旱和洪水。這兩次自然災害對玉米的種植造成很大影響,甚至造成嚴重的作物歉收。害蟲和雜草對玉米種植的危害主要體現在玉米產量下降。
3 法斗鄉玉米生產發展的措施
3.1 科學的制定玉米生產任務
在制定玉米生產任務時,法斗鄉黨委要著眼于前一年玉米種植的現實和現實條件,對這些方面進行科學綜合考慮,制定符合國家有關規定的玉米生產任務計劃,而且要結合我鄉的實際情況。
3.2加強玉米種植培訓
在玉米生產過程中,要積極組織培訓,讓人們了解標準化玉米套種栽培技術,雜交玉米高產示范模式、高產栽培技術、玉米雜交種病蟲害鑒定和科學研究控制方法以及選擇新的雜交玉米品種,用于鑒定真假雜種玉米種子的方法。在培訓時,要以改善人們的種植玉米技術為出發點,鼓勵人們積極參與培訓,發揮培訓的作用。在培訓過程中,可以采用多種方法進行培訓,可以通過專家講座或分發書籍、傳單和材料。
3.3 提高玉米生產的機械化水平
機械化生產是現代農業生產的重要標志,可以通過兩種途徑提高玉米生產機械化水平。第一種方法是引進機械種植和收獲玉米,為玉米生產機械化提供設備基礎。第二是開展農用拖拉機駕駛員培訓,使人們掌握機械傳動技術,為玉米機械化生產提供技術保障。
3.4 建設水利工程
在水利工程建設中,工作經費不足,難以開展水利工程建設。為了改善我鄉的水利設施,提高玉米生長對水旱災害等自然災害的抵御能力,黨委和縣水務局應加大對水利工程建設的資金支持力度,為發展水利工作提供保障。
綜上所述,法斗鄉玉米生產取得了較好成績,但玉米生產中也存在重大問題。 在玉米生產發展中,我們必須制定科學解決存在的問題,促進玉米生產發展。
(作者單位:663506云南省文山州西疇縣法斗鄉農業技術推廣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