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浩
清水縣地處甘肅省東南部,屬隴中南部溫帶半濕潤區,海拔1112—2201m,年平均氣溫10.4℃,年降水量總量465.4mm,全年無霜期172天,由于年內月季間降水分布極不均衡,農作物生長需水關鍵期4—6月份降水僅占全年總降水量的30%左右,降雨與農作物生長需水關鍵期嚴重錯位,春、伏旱經常發生甚至發生冬、春、夏持續干旱,干旱成為清水縣旱作區發展農業生產的最大制約因素。近年來,通過大力推廣全膜雙壟溝播栽培技術,有效解決了降雨時空分布不均的問題,取得了很好的抗旱增產效果。
1 旱作農業全膜雙壟溝播玉米發展現狀與經驗措施
1.1 發展現狀
清水縣從2006年開始進行了玉米全膜雙壟溝播栽培技術小面積試驗示范,種植玉米比相同條件下的半膜平覆增產都在35%以上。2008年開始大面積推廣。2012年,種植全膜玉米面積達15.08萬畝,全膜雙壟溝播玉米平均畝產615.7-646.8公斤,比同年普通半膜覆蓋玉米平均畝增產100公斤以上,增產效果十分顯著。2017年,清水縣推廣全膜雙壟溝播玉米12.23萬畝,全縣全膜雙壟溝播玉米平均畝產643.1公斤,較上年全膜玉米平均畝產583.2公斤,畝增產59.9公斤,增產10.3 %,比普通半膜覆膜玉米平均畝產513.7公斤,畝增產129.4公斤,增產25.2%。
1.2 經驗措施
一是強化組織領導,靠實工作責任。清水縣為抓好旱作農業技術推廣,成立了以縣政府縣長為組長,縣委、政府分管領導為副組長,農口部門、財政、供銷等部門領導為成員的工作領導小組,制定方案,由縣鄉技術干部組成技術服務小組,專門開展春季以全膜雙壟溝播栽培技術為主的現場培訓與技術指導工作,形成了農業部門科級領導包鄉包抓示范點、專業技術人員包村包戶抓落實的雙軌承包工作機制。
二是加大宣傳培訓力度,提高思想認識。縣農業局下派的技術干部深入鄉鎮村組,積極配合各鄉鎮黨委、政府召開村組干部會和群眾大會,通過走訪群眾,講解省、市、縣實施旱作農業項目的一系列優惠政策,說服、引導群眾自覺主動落實新技術。同時,下鄉技術干部深入田間地頭,幫助指導農戶整地、施肥、劃行、起壟、覆膜,耐心講解覆膜技術要領,精心指導操作,結合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為每戶至少培訓了1 名全膜雙壟溝播玉米種植技術明白人,為規范操作奠定了基礎。
三是落實優惠政策,嚴格物化補貼。清水縣嚴格按項目要求將每畝2公斤地膜分發給各鄉鎮,同時督促各鄉鎮做好地膜管理及發放工作,到縣統籌涉農資金全部發放給建檔立卡貧困戶,并以村為單位張榜公布,分戶造冊登記,真正使有限的項目補貼資金發揮了最大的效益。
四是實施測土配方施肥,達到節本增效的目標。針對清水縣旱作農業區耕地質量較差,中低產田面積較大的現狀,在全膜覆蓋區域積極開展了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根據清水縣地力水平和試驗示范結果,制定出畝施純氮12公斤、純磷6公斤、純鉀4公斤的玉米氮磷鉀初級配方施肥建議,并發放測土配方施肥建議卡,施肥技術指導入戶率達到90%以上,肥料利用率提高3—5個百分點,畝節本增效30元以上,實現了因土配肥、因土施肥,用養結合,從而達到以肥調水、以肥改土,以土蓄水的目的,為實現全縣糧食持續增產創造條件。
五是開展技術創新,搞好試驗示范。2017年,清水縣在全面落實全膜雙壟溝播玉米種植技術推廣的同時,針對全縣不同海拔高度氣候土壤養分狀況,開展了偉隆105等14個新品種引進試驗,并積極引導種糧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科技示范戶等建立優良品種示范田,通過試驗示范,不斷完善旱作農業栽培技術水平,強化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力度。
六是辦理農業保險,健全風險防控措施。清水縣歷年自然災害頻發,農作物種植風險較大,為此,2017年在全縣旱作農業示范區開展玉米保險8萬畝,5月18日和6月29日清水縣曾兩次受雹災的影響,郭川、金集、土門、黃門、隴東等鄉鎮遭受冰雹襲擊,造成玉米不同程度受災,縣保險公司對受災七成以上的農戶進行了賠償,從而加強了種植玉米風險防范,確保了農民利益。
2 存在的問題
一是玉米價格偏低,而投入成本較高,縣財政困難,籌措不到縣級配套資金,補貼僅限于每畝2公斤地膜,種糧效益低下,農民種糧積極性低。
二是農村勞動力缺乏。近年來,農村主要勞動力大量外出務工,留守人員大多為婦女老人,加之全膜雙壟溝播技術費工費時,部分農戶搶墑覆膜勞力缺乏,影響了覆膜質量。
三是農業機械化程度不高。隨著清水縣“6個5萬畝”干鮮果基地的建立,大部分種植玉米的地塊都屬于果園套種,不便于大型機械作業,影響了覆膜質量和進度。
四是農戶對農膜保護不夠重視,破損嚴重,致使一膜兩年用技術難以大面積推廣。
3 對策及建議
一是進一步加大宣傳培訓力度,提高科技應用水平。繼續加強對農民的培訓力度,力爭最大限度地提高農民文化素質,增強農民科技種田的意識。
二是繼續推廣測土配方施肥及培肥地力技術。圍繞“測土、配方、施肥指導”三個環節,把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和全膜雙壟播栽培技術有機地結合起來,有效地提高耕地質量,培肥地力。
三是進一步加大優良品種的推廣力度。根據當地氣候條件、農業生產條件和市場需求,充分利用近年來品種試驗結果,因地制宜,積極推廣最適宜全膜雙壟溝播栽培的優良品種,特別是應積極推廣耐密高產型新品種,以提高良種覆蓋率,充分發揮全膜雙壟溝播栽培技術的增產潛力。
四是加大一膜兩年用技術的推廣力度。進一步加大推廣一膜兩年用技術的力度,保護農業生態環境,最大限度地保蓄土壤水分、減少地膜投資、用工等費用,達到農業節本增效的目的。
(作者單位:741499 甘肅省清水縣農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