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淑華
為優化種植業產業結構,通過食用雜豆新品種示范展示,觀察其在本地區的適應性及種植的優良特點。研究食用豆與玉米輪作生產關鍵技術,改變單一種植結構,探索規模化種植及機械化生產,為促進我地區食用豆產業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材料與方法
1示范材料
紅小豆供試品種為遼紅小豆9號,綠豆供試品種為遼綠29號,種子均來源于遼寧省農科院經濟作物所。
2示范地點
建平縣農業中心黑水農業科技試驗示范基地。
3示范設計
采取大區示范,不設重復,每個品種示范面積 5畝,共計10畝。
4田間管理
選擇地勢平坦,茬口一致,地力均勻,中等肥力并有灌溉條件的地塊。紅小豆播種時間為5月21日,綠豆播種時間為5月23日,播深要均勻一致,深度在3-5厘米,畝用種量2-2.5公斤左右。采用大壟雙行全膜覆蓋穴播種植模式,隨播種畝施一次性長效緩釋摻混肥10-15kg,硫酸鉀型復合肥5-7.5公斤做口肥,注意種肥隔離,避免燒苗。食用豆種植行距60cm,株距14.5cm,紅小豆畝保苗10000-12000株,綠豆畝保苗12000-13000株。生育期間加強田間管理和病蟲草害防治,成熟后及時測產、收獲、脫粒、晾曬。
5測定的項目與方法
5.1生育期記載
記錄播種期、出苗期、開花期、成熟期、收獲期及生育天數。
5.2室內考種記載
成熟期在田間連續取有代表性的5~10株,分別記載株高、主莖1級分枝數、單株莢數、莢長、莢粒數、千粒重、小區產量,最后保留1位小數。計量單位統一為g,kg,cm,m,m2,667m2(畝)。
5.3成本效益調查
記載生產資料投入、人工和機耕作業費用,生產效率、田間損失率、脫粒損失率等,計算生產成本和經濟效益分析。
調查與分析
1生育期調查
從表1可以看出,遼綠29號生育期為85天,遼紅小豆9號生育期103天。
2生育性狀及產量調查
從表2、表3可以看出,遼綠29號株高68.1cm,主莖1級分枝數9.8個,單株莢數39個,莢長7.9cm,莢粒數9.9個,百粒重5.0g,產量為167.6公斤/畝,遼紅小豆9號株高74.3cm,主莖1級分枝數11.9個,單株莢數32.7個,莢長8.1cm,莢粒數5.4個,百粒重16.9g,產量為187.2公斤/畝。
3成本效益調查
從表4可以看出,遼綠29號生產總成本452元,畝產值1173.2元,畝純效益721.2元,遼紅小豆9號生產總成本463元,畝產值935元,畝純效益472元。
4結論與建議
遼綠29號生育期為85天,遼紅小豆9號生育期103天,遼綠29號株高68.1cm,主莖1級分枝數9.8個,單株莢數39個,莢長7.9cm,莢粒數9.9個,百粒重5.0g,產量為167.6公斤/畝,遼紅小豆9號株高74.3cm,主莖1級分枝數11.9個,單株莢數32.7個,莢長8.1cm,莢粒數5.4個,百粒重16.9g,產量為187.2公斤/畝。遼綠29號生產總成本452元,畝產值1173.2元,畝純效益721.2元,遼紅小豆9號生產總成本463元,畝產值935元,畝純效益472元。
遼綠29號、遼紅小豆9號在本地區種植效益顯著,因此建議在全縣進行大面積推廣種植。
(作者單位:122408 遼寧省建平縣國營八家農場農業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