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鐵 丁建明
建三江水稻面積1000多萬畝,占墾區水稻面積2350萬畝的42.6%,占全省水稻面積的六分之一,其水稻品質的優劣、產量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墾區及全省的水稻現狀。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國際貿易的增多,提高稻米品質成為農民農收、企業增效、加速產業化進程的必然選擇。
1試驗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基本概況
試驗地點設在勤得利農場水稻高新科技示范園區,土壤類型為草甸白漿土;質地:粘土;有機質:4.7g/kg;PH:6.0;堿解氮:214.6ppm;有效磷18.7mg/kg;速效鉀223.4mg/kg。地勢平坦,多年老稻田。
1.2 試驗材料
供試水稻品種:龍粳31,主莖11片葉。
墾稻26(墾08-1086)
1.3 試驗設計與田間管理
氮磷鉀施用量按當地常規水平進行,比例按N:P2O5:K2O = 2:1:1(如46%尿素為14.5kg/畝,則46%磷酸二胺9.0 kg/畝,50%硫酸鉀8.4kg/畝)或N:P2O5:K2O = 1:1:1(如46%尿素為5.5kg/畝,則46%磷酸二胺9.0kg/畝,50%硫酸鉀8.4kg/畝),施用時期氮肥為基肥:蘗肥:調節肥:穗肥=4:3:1:2;磷酸二胺100%基施;硫酸鉀基肥和穗肥各50%;90%七水硫酸鎂7kg/畝,基肥和調節肥各50%;基施旺生物有機肥用量按照表1進行,分為基肥和分蘗肥;平安福生物有機肥100%用于基肥;每一處理按面積分成三部分,分別噴施3種葉面肥,每種各噴施兩次,葉面肥用量及時期按說明書進行,以磷酸二氫鉀為CK。葉面肥用量及時期按說明書進行,以當地常規葉面肥磷酸二氫鉀每次100g/畝,齊穗后用兩次為CK,肥料種類和用法。
小區面積不小于60m2 (每一品種不少于30 m2),2-3次重復,隨機區組排列,插秧規格30*10,每穴5-7苗,秧田及本田管理按當地常規生產,單排單灌。
1.4 氣象調查
插秧期5月上旬氣溫相對較低,降雨量較多,6月至8月氣溫相對較高,秧苗生長速度較快,彌補了前期低氣溫對水稻生長的影響;從降雨量來看,7月份降雨量最多,達112.6mm,此時期正是水稻抽穗期,大量的降雨對水稻的病害造成了一定的影響,致使水稻出現褐變穗,今年8月份降雨量減少,氣溫較高,對水稻后期生長較為有利。
2 調查測試內容
2.1 土壤背景值測定及常規物候期調查,按常規方法進行;
2.2 水稻抗逆性調查(病害和倒伏等情況),按照標準方法調查;
2.3 生育動態調查(抽穗前5天測定一次,抽穗后10天測定一次),常規方法進行;
2.4 進行產量及產量構成考察,于成熟期,每一小區取有代表性的2穴(選有代表性的行,連續數十穴的穗數,取最接近平均數的兩穴),三次重復共6穴,測定穴數/m2、每穴穗數、每穗粒數、結實率和千粒重;
2.5 適期收獲,每小區實收2點,實收面積2m2/重復,不同品種實測產量,有條件可以將小區全收;
3 注意事項
3.1 要求試驗田平整、地力均勻,最好3年以上未進行過肥料試驗;
3.2 春季泡田前試驗田取土樣測定土壤氮磷鉀鎂硅等元素的本底值;
3.3 育苗、插秧、施肥試驗最好在同一天完成,若完不成則將同一區組安排在一天內完成,以減少誤差;
3.4 一定要單排單灌,小區池埂用塑料包好,以防滲漏;
3.5 肥料種類較多,工作量很大,尤其是施肥小區不易混勻,最好用小型機械耙地;
3.6 試驗要由專人負責,確定調查點后做好明確的標志,站在隔行調查;每次取樣后要及時形成總結材料上傳;
4 結果與分析
4.1 各處理生育期
通過實驗可以看出,返青期各處理差異不明顯,只有處理7、8較對照晚一天,分蘗期處理3較對照提前1天,處理2、5、6與對照相同,處理4、7、8、9較對照晚一天,各處理的施肥量不同抽穗期也不同,抽穗期最早的是處理3,最晚的是處理7、8較對照晚了兩天,這樣直接影響各個處理的成熟期,其成熟期最早的是處理3、其次是處理6,最晚的是處理7和處理8。
4.2 水稻抗逆性調查
通過抗病性調查分析,墾稻26褐變穗、鞘腐病的發病率都低于龍粳31各處理的發病率,病害發生較重主要是由于兩個品種的抽穗期不同,龍粳31在7月15日左右抽穗,連續的陰雨天氣,導致病菌侵入,鞘腐病發病比較嚴重,墾稻26抽穗期在7月19日左右,天氣好轉病害相對發生較輕。兩品種各處理之間均無葉瘟和穗頸瘟發生。通過水稻褐變穗發病率可知處理7、8、9發病相對較輕,這主要是因為氮肥施用量減少的原因。
4.3 不同處理主要性狀及產量
由實驗可知,處理3畝產最高,產量612.0kg/畝,比對照增產40.6kg,增產率為7.1%,其次處理2較對照每畝增產8.8公斤。其它處理較對照均減產,這主要是因為氮肥用量減少造成的。在同一氮肥施用水平下,處理2、3與對照在穗粒數、千粒重、結實率上差異較大,有機肥料、鎂肥葉面肥作用效果顯著。
由實驗可知,處理2、3,分別較對照增產2.7kg和24.6kg。考種分析穗粒數最高的是處理9為102.9粒,這主要是由于分蘗少,養分集中,穗粒數較多;結實率以處理6最高為89.4%;千粒重最高的也是處理6,由此說明施用基施旺生物有機肥作用效果明顯。
綜上所述,肥料中各種營養元素對稻米產量的影響不僅存在品種間、品質指標(特性)間的差異,而且在稻米產量形成過程中,不同類型的營養元素所起的作用及作用程度也不盡一致,各類營養元素間還存在一定程度的互作效應(協同或拮抗),這進一步證明稻米產量與營養元素的關系十分復雜,使稻米產量的所有指標都提高是十分困難的,也是不切實際的。因此,在優質米生產中,必須全面考慮肥料類型、施肥量、不同生育期施肥比例及不同品質指標間的協調關系,對不同水稻品種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從而提高稻米的綜合品質及產量。
(作者單位:156426 黑龍江省農墾建三江管理局勤得利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