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梅
動物疫情發生和傳播不僅影響著畜牧業的發展也關系著人們的身體健康,隨著養殖業的發展進步,動物檢疫關系到肉類產品的安全,也普遍受到了百姓的關注。動物檢疫工作是畜牧業健康發展和百姓食品安全的保護屏障,因此推動檢疫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社會意義。
1.動物檢疫現狀
1.1動物檢驗檢疫工作還涉及到工商、稅務、衛生、環境、交通等多個部門,因此這是一項需要各相關部門積極配合的工作,僅憑畜牧部門的力量無法做到全面但是農村動物屠宰管理現狀卻是各單位受本部門的法律法規、部門規定以及部門利益的驅使,各自為政、單獨行動、很少組織相關部門聯合執法,一些行政職能被分割,甚至存在互相扯皮推脫,無法形成整體合力管理,檢疫工作無法有效落實和開展,人為造成多頭管理的“空檔”。這種狀況不僅發生有利益的方面重復管理,無經濟收入的地方又出現真空管理的狀況,使管理力度削弱,形成了農村動物屠宰不好管的局面。
1.2農村動物產地檢疫和屠宰檢疫率不高
目前檢疫工作已基本實現了運輸檢疫向產地檢疫、市場檢疫向屠宰檢疫的根本性改變,在鄉鎮都設立了產地檢疫報檢點,實現了“定點屠宰、集中檢疫”。檢疫工作的準確率性得到很大的提高。但城鄉市場供應的動物產品主要依靠各個養殖戶的分散飼養,由于規模不等,數量不一,分布過散,出欄時間不統一,使檢疫工作面臨成本高,報檢率低,檢疫率低等諸多困難,檢疫質量也難以得到保障;而且目前定點屠宰檢疫的動物種類少、范圍小,一些鄉鎮的定點屠宰檢疫設施簡陋,布局不合理,屠宰工藝和手段落后,檢疫措施無法落實到位。加之少數檢疫人員為了降低出檢費用,往往不到檢疫現場實施臨欄檢疫或者檢疫只靠肉眼觀察,簡單加蓋檢疫章了事,還存在個別人員將檢疫證明交由動物交易商販,代為行使檢疫程序等行為,便檢疫質量難以保障。
2.建議與對策
2.1增強農民和養殖業戶檢疫意識
將畜禽按種用、乳用、役用按照進行分類,特別是豬、牛、羊等家畜應制定具體、明確規范的健康檢疫標準,并隨口蹄疫、禽流感、藍耳病、狂犬病等及時調整有所側重的檢疫標準。針對各種不同的疫情對畜禽檢疫規范及免疫時效期做相應調整。及時升級更新技術規范和畜禽標識,經檢疫合格后出具的檢疫證明應與現行的五種檢疫證明相符合。避免免疫標識與免疫效果不符現象。政府可以給以養殖戶適當的財政補助,用于補助他們的動物進行檢驗檢疫,提高他們檢疫積極性。另一方面要對惡意逃避檢疫、以非法手段獲取檢疫合格證明的應加重處罰。以便引導養殖檢疫逐步走向正規途徑,減少動物養殖和經營的成本,也可以有效提高報檢率;加重對違法經營活動的經濟處罰,避免病死畜禽流向市場。
2.2政府部門重視動物檢疫工作
產地檢疫是動物疫病防控和肉類產品食用安全的基礎,嚴格、高效、科學的產地檢疫是政府部門的一項重要職責。具有領導責任的各級政府要加強對動物檢疫工作的組織、領導、監督工作,制定相應的動物檢疫工作計劃,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將動物防疫監督機構納入地方財政全額預算管理范疇,為產地檢疫工作提供必要的資金保障。在人員編制、工作設施、辦公條件、工作經費、勞動保護等方面予以改善,促進動物檢疫科學實驗研究。同時建立健全實驗室體系,配備先進科學的檢疫設備、交通工具、取證辦案設備設施,不斷強化監督執法,充分發揮“以監促檢”的積極作用。
2.3加大違法案的查處力度
充分利用各種宣傳手段,結合傳統宣傳方式和信息時代的傳媒優勢,通過短信、微信、電視傳媒等宣講動物防疫、檢疫知識;懸掛宣傳標語,發放宣傳單、設置宣傳欄等,自上而下,廣泛深入地進行動物檢疫宣傳工作。定期組織檢驗檢疫工作人員深入農村,向養殖戶講解檢驗檢疫的重要性,做公益性技術的推廣工作。向廣大群眾宣傳《動物防疫法》、生豬屠宰管理條例為主的相關法律法規,增強人們群眾對于動物檢疫相關問題的理解和認識,提高經營者的法律意識,自覺抵制私屠亂宰行為。組織和協調各職能部門做好動物檢疫部門配合工作從嚴、從重、從快查處各種違法活動。
(作者單位:157000黑龍江省牡丹江市畜禽屠宰管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