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國
1 舍飼肉羊規模養殖疫病防治的意義
畜牧業已經成為了我國產業發展過程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同時也成為了我國廣泛關注的重點發展對象。但是在現階段的發簪過程中,傳統的放牧發展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我國現階段的發展需求,許多養殖場也開始由放養轉向了舍飼養,進而有效的提升了畜牧養殖效益,并且養殖的經濟效益和舍飼的高效限制技術也息息相關,所以對舍飼肉羊規模養殖疫病防治技術的不斷提升,對于我國畜牧業發展有著用藥的意義,良好、完善的疫病防治技術,可以全面保障畜牧業的經濟發展。
在傳統的放牧方式下,飼養成本相對較高,經濟效益也不明顯,也就不能滿足當前社會對畜牧業的需求,因此就需要改善飼養方式,選用舍飼進行。由于舍飼還可以幫助飼養工作形成良好的規模,同時還可以提高產品的整體質量安全,減少畜牧業發展過程中,對環境造成的影響,所以舍飼肉羊的養殖方式收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和認可。但是在舍飼肉羊的養殖過程中,為了能夠對養殖疫病進行良好的防治,還需要不斷加強養殖措施,保證肉羊身體健康,提高羊肉質量。
2 優良的肉羊品種與合理的羊群結構
肉羊的品種選擇也是提升經畜牧業經濟效益的關鍵性因素,一般而言,在品種的選擇上要能夠與當地氣候變化、具備良好生產性能、飼養周期短、經濟效益提升等因素對肉羊進行選擇,保證肉羊舍飼規模。首先,雜交改良技術。雜交改良是提升飼養地區肉羊生產的有效方法,對于雜交而言,通常情況下,一般選用當地品種的樣當做母本,以寒羊作為副本,對于雜交的第一點羊而言,還可以作為基礎母羊,然后在引入國際社會上的優良羊種來作為父本;其次,優化羊群結構;對于年齡相對較大或者生產能力較弱的羊而言,要能夠及時將其淘汰,從而不斷優化羊群的整體結構。對于年齡而言,應當保持16%-24%左右的羊在0.5-1歲之間,65%-75%的羊在1-4歲,剩下的羊一般作為留種使用,年齡保持在5歲一樣,所占羊群比例為10%-15,此外還有公羊和母羊的比例也要進行調整,對于繁殖母羊、育成羊以及羔羊的比例應當保持在5:3:2,同時還可以采用人工受驚的方式,以便在以后的肉羊繁殖中,能夠節約供養的飼養費用。
3 建設良好的飼養舍圈
良好的舍圈是肉羊能夠健康成長的必要環境,要能夠在飼養過程中,為肉羊的生長提供充足的陽光和空氣,同時在飼養舍圈的建地選擇上,一般情況下,都會選擇在地勢相對較高,具備良好的排水通風功能的區域,坐北朝南,保證陽光的獲取。此外,飼養舍圈的建設工作中,還需要為羊群能夠提供一定的運動場所,在運動場地的設計上,其大小一般為羊舍面積的3倍到4倍。而運動場地的四周或者是中間地區,還應當設計一些飼料槽,在喂養中,還可以選擇飼料槽和運動槽之間的結合。通常而言,羊群中的每只肉羊所需占地面積約為0.8-1.2m2,在窗側的設置上,還需要一定高度,保證其能夠具備完善的通風和采光。
4 合理對疾病進行預防
4.1 定期對其進行驅蟲
寄生蟲對肉羊的生長、繁殖和肉質都有一定的影響,并且對其影響還相對較大,因此就需要對肉羊進行定期的驅蟲措施,才能有效的保證肉羊的健康生產。一般而言,到了每一年的春季和秋季,都是驅肝片吸蟲的主要時期,而對于寄生蟲感染相對嚴重的羊群而言,還需要針對性的進行提前驅蟲工作。在驅蟲工作完善之后,還需要將羊群在第一時間轉移到草場上進行放牧,從而將感染源進行隔絕。一般情況下可采取左瞇唑進行治療。
4.2 定期對羊群消毒
消毒工作為了能夠降低養殖工作中,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因此在日常養殖工作中,還需要加強工作人員對飼養環境和用具的使用、飼料消毒,從而是飼料、飲水能夠保持清潔。而對于喂養用具和肉羊的養殖場地而言,也需要定期進行消毒,從而保證羊群環境的衛生,同時在羊群的飼養品種上,盡可能保證羊群能夠實現自我繁殖,以便降低外界夠羊中,帶來的疫病傳播。
4.3 檢查工作的完善
日常的檢查工作也是保證肉羊健康成長的關鍵性因素,對于肉質的提升也有重要意義,此外在日常的生活中,飼養人員還可以通過對羊群的觀察,了解到肉羊的精神、食欲以及糞便等狀況進行觀察,從而能夠在第一時間了解到肉羊出現的各種異?,F象,便于飼養人員及時對羊群進行治療。一旦在日常檢查過程中,發現有類似的傳染病,還要對得病的肉羊進行隔離處理,并且對病羊的尸體進行采深埋或者是焚燒處理,確保可以切斷病原,保證羊群的整體健康狀況。
對于內蒙古地區而言,資源儲量豐富,有“東林西礦、南農北牧”之稱,草原、森林和人均耕地面積居全中國第一,同時也是中國最大的草原牧區。對該地區而言,舍飼肉羊規模也會相對較大,因此對于疫情的防治工作而言,養殖疫病防治技術的優劣,能夠直接影響到該地區的畜牧業發展,因此為了能夠保證該地區的經濟收益和肉質質量,就需要加強舍飼肉羊規模養殖疫病防治技術,進而保證畜牧業的整體發展。
(作者單位:062650內蒙古呼倫貝爾市扎蘭屯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