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巖豐
一、 無公害防治病蟲害對林業的重要意義
對林業進行無公害病蟲害的防治能夠以自然的方式對當地林業進行保護,在保證生態系統不被破壞的條件下,可以維護生態平衡。無公害的病蟲害防治既達到了對病蟲害進行遏制的目的,又不會對周圍的生態環境有所破壞,是一舉兩得的舉措。所以,要貫徹落實國家林業部門的重要思想與指導方針,嚴格依法辦事,做到科學防治,綜合治理的要求。加強對農業部門以及林業部門的無公害培訓與管理,為促進生態環境的健康發展貢獻力量,從而提高我國的森林綠化面積。
二、 加強林業病蟲害的防治
要加強對林業病蟲害的防治,從源頭上保證質量。在進行種子篩選的過程中,把干癟、發霉的種子去除,留下優質的種子發芽,這樣既保證了種子不會由于自身生產能力差在日后發生病蟲害,也保證了種子的發芽率[1]。樹種的選擇也是林業部門防治病蟲害的重點,每年林業部門都會對森林進行樹種的補種,在補種前要對選好的樹種消毒,以防樹種在生長階段容易感染病蟲害,增強其自身的抵抗力。在土地的選擇上也要慎重,種植樹種前要對林地消毒、保證土地平整,減少病蟲害的發生與傳染,如果發現蟲卵一定要及時消滅,以免感染大批樹種。
三、 提升林業病蟲害的物理性防治
物理性防治是比較好的無公害處理病蟲害的方式,其缺點是人工的使用量比較高。例如,機械捕殺林業病蟲害,眾所周知,老鼠的繁殖速度是很快的,森林中如果老鼠數量過多也會導致病蟲害的泛濫,因此,要嚴格控制樹林中老鼠的數量,利用捕鼠夾、粘鼠貼等物理方式對林鼠進行捕殺,保證樹林的生物種群數量的平衡。還有利用種子在沒有發芽時候耐高溫的特點,對種子表體利用高溫設備進行消毒,把不耐高溫的病毒殺死,從而增加種子的成活率。類似的方法可以在天氣晴朗的時候,對種子進行暴曬,驅趕以及消滅隱藏堆積在種子中的害蟲。
四、 林業無公害病蟲害的防治措施
在林業區運用生物防治的方式對病蟲害進行防治,主要是有益生物和其他生物來抑制或者消滅有害生物的防治手段。一般林業部門掌管的森林面積過大,如果實施人工病蟲害防治,那么工作量以及人工耗時都是一個難題,利用微生物對林地病蟲害進行防治,能夠充分發揮自然天敵的防治作用,形成綠色環保的病蟲害防治體系。
(一) 微生物防治法
常見的微生物防治方法有真菌、細菌、病毒以及能分泌抗生素的微生物,例如,能對馬尾松毛蟲以及天牛的防治手段是利用白僵菌素在很多昆蟲身上寄生的特點。還有能夠防治多種林業害蟲的蘇云金桿菌。利用微生物防治病蟲害的方式能夠最大程度的保護生態環境,維護生態平衡,對生態系統內部進行微生物種群的調整,從而達到對林業區病蟲害防治的作用。
(二) 防治天敵昆蟲
對于森林害蟲防治的重要手段是保護和利用天敵昆蟲,在森林系統中天敵昆蟲是大自然賦予其病蟲害防治的保障,在天敵昆蟲與森林病蟲害系統不平衡的時候就會發生森林的病蟲害,因此,林業部門要想不使用農藥化肥對森林進行防治,就要經常對病蟲害天敵昆蟲進行檢測,了解森林中病蟲害以及天敵昆蟲的繁殖速度與生長的狀況。可以通過移植、引進以及助遷等方式添加森林系統中天敵昆蟲的數量,利用天敵昆蟲對病蟲害進行防治可以高效控制森林生態系統的平衡,實現森林有害生物的可持續控制,這對使用微生物方式控制森林生態系統的平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 對于鳥類的防治
鳥類是一種森林益蟲,其以昆蟲以及草籽對主要的食物來源,而鳥類食用的昆蟲基本上都是損害森林健康的害蟲,森林也是鳥類最佳的棲息地,在森林中引進鳥類不但可以對病蟲害進行防治,還能達到美化環境,增加森林物種的效果,可謂是一舉三得的好舉措。其中主要以山雀、灰喜鵲、啄木鳥等,鳥類在對森林病蟲害防治的過程中,其糞便散在森林中還可以增加林地的肥力,節省對森林肥料的使用量,減輕土壤堿性化的程度,其中蛀干害蟲的天敵是啄木鳥,啄木鳥用尖尖地喙可以把樹干中的害蟲捉出來,這是普通的撒農藥化肥做不到的,一只啄木鳥一天大概可以吃掉25只蟲子,這基本上五棵樹木害蟲的數量。因此,在森林中應該建立培育鳥類的基地,保證森林中鳥類的種類與數量,從而促進森林系統的物種平衡。
(四) 推廣生物農藥的應用
生物農藥的使用是保護林地的關鍵,生物農藥主要就是能夠對病蟲害起到消滅與抑制的作用,在最大程度上保護森林的綠色可持續發展。近年來世界貿易發展的飛速,進出口檢疫部門發現了很多外來害蟲,例如,美國白娥、松材線蟲、松突圓蚧等,其嚴重危害著我國的森林系統,運用生物農藥針對這些病蟲害進行防治,主要有阿維菌素、春日霉素、滅瘟素等,目前防治病蟲害效果比較好的就是這幾種。在森林防治的實踐中生物農藥的使用,保障了森林生態環境的穩定發展,促進了我國森林覆蓋率的提升,為建設綠色中國做出巨大貢獻。
(作者單位:161313 黑龍江省訥河市保安林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