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威廣
農業生產機械化是當今社會農村經濟發展的新形勢。當今社會,國內各行業發展蒸蒸日上,農業發展也越來越迅速。為了使農業發展取得更大成績,必須實現農業生產機械化。但是在推進農業機械化的進程中,卻出現了許多制約因素。只有解決好這些制約因素,才能促進農業生產水平的發展。
一、 制約農業機械化快速發展的主要因素
(一) 農業機械化發展水平較落后
一個國家農業是否實現了現代化,這是由農業生產機械化的整體水平決定的。以我國現階段的農業情況來看,農業生產依舊以拖拉機為主,缺少高性能高動力機械,并且機械的配套工具數量也不足。農業生產機械功能簡單,使用效率不高,影響了農業整體生產量。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這種單式作業遠遠與發達國家的復式作業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二) 農業機械產品品質量不能保證
我國農業機械化工具品種少且技術含量不高,只有少數產品具有良好的性能,大多數工具性能較低,產品質量不能保證。并且我國生產農業機械化工具的企業規模也不大,企業缺乏科學技術資源與創新能力,而且國內高性能的機械化工具均由國外引進。這極大的阻礙了我國農業機械化的進程。
(三) 農村勞動力很難轉移
我國農村文化水平普遍低下,只有少數人具有大專以上學歷,多數農民只有初中或初中以下文憑或沒上過學。農業機械化的發展不斷推進,這對要求使用者的素質也越來越高,所以多數農民都不符合農業機械化的發展要求,這使得農村勞動力很難進行轉移,從客觀上阻礙了農業生產機械化的發展。
(四) 資金不足
農業機械化發展需要大量的資金進行扶植。若想農業機械科研成果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生產力,就必須推廣農業機械的使用。但是政府每年下發的農業機械推廣經費少之又少,很難進行應用示范與推廣。農村經濟發展相對落后,以至于農民對農業機械的購買力仍不高,在并且申請購買農業機械的農民中,只有極少數的人享受到了政府補貼政策,這也阻礙了農業機械化的發展。
(五) 農業機械服務不完善
國家對于農業機械相關的工作人員的培訓很少,直接導致工作人員技能不足,維修能力差,服務意識淡薄,多數服務中心不具備其應有的服務價值。在鄉鎮范圍中,許多農業機械領導并不了解農業機械專業知識,也無法對農業機械的服務功能進行管理,直接制約了農業生產機械化的發展。
二、 如何保證農業機械化的快速發展
(一) 加強建設農村機械化專業合作社
鼓勵使用農業機械的農民和農業機械經營者創立農業機械合作社、農業機械生產公司、農業機械協會等一系列農業機械服務組織,使農業機械服務專業化、組織化、產業化程度得到提高。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推廣農業機械化,集中零散土地,統一進行生產經營,搞多樣式的經營,積極發揮合作社的重要作用。加強農業機械專業合作組織的建設,使其在服務農業機械,以及推廣農業機械新技術方面起到帶頭作用。
(二) 農業機械與農藝相結合
農業機械與農藝對于現如今的農業生產來說,都是提升農業產量的重要手段。如果二者相結合,既能提高我國農業生產量也能促進我國農業機械化的發展。還能減低農業生產成本,保證農業生產的經濟效益。為使二者相輔相成,互相合作,達到提升農業生產效益的目的,必須加大力度對農業機械相關人員進行培訓,使其專業技能和素質得到提升,能夠對引進科學技術有重要的認識。
(三) 加強科學技術創新
眾所周知,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只有進行科學技術的創新,才能使我國快速發展農業機械化水平這一目標實現。對待農業機械化發展,我國政府必須加大資金和技術的扶植,研發并且推廣現金的農業機械技術。將成型的農業機械技術進行推廣應用,以點帶面,加速推進。探索對機械推廣有用的方式,快速將主要農作物重點、關鍵環節的農業機械化技術進行普及。積極推動設施農業的發展,建立一批農業示范區,對發揮農業機械技術的集成,示范起到帶頭作用。
(四) 政府加大對農業機械化的管理力度
政府利用冬季的水里基礎建設,加大力度整理土地分配,建設符合農業機械工具使用標準的農田,完善機械配套設施,使耕地、水渠、道路等布局合理,提高在旱澇災害情況下農田的生產量和農業機械的使用率。維護好農村基礎建設,政府做到對農業機械生產環境及時保養,并確保投入充足推廣資金,完善基礎設施。
(五) 加強建設農業機械化服務體系
首先,扶植農業機械龍頭企業、農業機械專業用戶,提升組織協調和引導服務的質量,幫助用戶優化機械配置,開拓服務項目,加強農業機械企業發展能力。其次,鼓勵發展各類農業機械中介服務項目,發揮中介的帶動作用,提高農業機械的使用率以及農業機械經驗效益。最后,對農業機械企業對其產品安全性進行監督,推廣其產品并對工作人員進行培訓,建設一系列完整的農業機械保障體系,為廣大群眾提供全面的農業機械化服務。
(作者單位:830022 新疆生產建沒兵團第十二師頭屯河農場農業技朮推廣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