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興
近年來,隨著我國城市化發展步伐的加快和城鄉擴建項目的不斷增加,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面臨著嚴峻的考驗,集體經濟組織中成員資產權益實現、資產收益分配等問題較為突出。傳統的農村經營體制已經不在適合當今農村發展的實際要求,為此我國要加快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產權制度的改革步伐,促進我國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一、 界定產權,明確法人責任
目前我國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中沒有法人地位,只有法律地位。首先,根據相關憲法規定,我國的農村集體經濟體制實際上就是社會主義集體所有制經濟,它以家庭承包責任制為基礎,以統分結合的形式實行兩層經營體制,并擁有一定的法律地位。此外,《民法通則》中將民事主體分為兩類,分別是法人和公民。由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中復雜的財產關系,導致其身份無法確定,這也是產權制度改革中一直難以解決的問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沒有法人地位就不能以市場主體的身份參與到市場競爭當中。而目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要想進入市場只能從兩方面入手,一是通過有限責任公司注冊的方式,但在《公司法》的限制下,稅收和股東人數等問題就會無法解決。二是通過股份合作社的方式,但這種方式的稅收負擔較重,得不償失。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可持續發展需要樹立明確的獨立法人地位,加強制度供給和法治建設,健全農村產權保護體系,實現律上的創新和完善,確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獨立法人身份,從而讓其滿足市場經濟的制度要求,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平等參與市場競爭提供基礎的保障。
二、 清產核資,分權到戶
結合我國農村經濟的實際發展情況,分權到戶和清產核資都不是能夠一次完成的任務,其中牽涉范圍較廣,關系到我國廣大農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因此清產核資和分權到戶這兩項工作應該慎重開展,有序進行。關于清產核資,要全面核查所有的集體資產,包括非經營性資產、經營性資產和資源性資產。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發展,現在大部分地區的資源性的資產價值還沒有完全體現出來。針對這種情況,可以先暫緩評估資源性資產的價值,按照各單位發展實際進行歸類計量。比如面對集體經營的資產,可以進行全面評估,及時進行股份制改革,保證分權到戶。在非經營資產方面,可以根據法律規定進行歸類入賬。集體股份雖然在形式上能夠體現出集體公有制的根本性質,同時為社區的福利事業和公共管理也提供了資金的來源,但將其保留下來,就會產生集體股份產權不明的問題。因此,需要取消集體股份,至于運營公共事業的經費可以從集體經濟組織經營中按比例收取,從而防止新矛盾的產生。
三、 為農民集體股權的行使提供保障
為了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要在發揮集體經濟優勢的基礎上,保護農民群眾的利益,明確規劃農民集體股份中的權利和責任,采取有效的措施保障農民的行使權力。為農民的監督權、收益權、處置權和決策權建立規范化的流程標準。從產權理論中我們可以得知,產權的界定是責任和利益的綜合。對于個人股權的量化處理,不僅要為農民行使股權的收益權提供基礎的保障,還要合理規范集體資產中農民的責任,促進農民的積極參與。比如可以建立透明公開的公示制度,向集體經濟組織中的廣大農民群眾展示集體資產的運營狀況,以此來提高農民的信息地位,增強農民的說服力和話語權。除此之外,還要明確集體資產的運行利益和農民群眾具有密切的聯系,從產權根源上激起農民的積極參與性,讓農民產生參加的動力,并了解在利益和責任上都是必須要參與的。此外,還要約束股權,保證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產權的明確,促進其平穩運行。
四、 建立集體經濟的自我約束機制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穩定發展離不開自我約束。自我約束機制就是集體組織通過實施一系列的自我控制手段來促進組織的合法運行以及提升組織經濟的運行效率。集體經濟組織外部約束出現問題,組織成員擁有最終決策權和最高話語權時,自我約束機制的建立就是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管理水平有效提高的最好方法。比如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在結束一階段的清產核資后,可以建立配套的規范制度,具體包括集體資產處置、使用、保管、登記等全部流程,提高臺賬管理的科學性和規范性。除此之外,大部分集體經濟組織中的經營管理人員還是由鄉鎮干部來擔任,使經濟管理和社會管理的人員重合。在這種管理模式下,使相應的事后談判成本、監督成本和委托代理成本都相繼增加,從而使集體經濟組織的市場競爭力逐漸降低。因此集體經濟組織要想建立起自我約束機制,就需要促進代理人經濟職能和政府職能的分離。比如可以建立完善的集體經濟組織管理章程,讓集體組織中的成員組建成監事會、理事會和成員會,至于集體經濟組織實際的經營管理可以聘請職業經理來進行管理。另外,還要建立起組織內部的審核制度,專門審核調查集體資產的財務審計、資金使用、重大項目等內容,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平穩發展。
(作者單位:164155 黑龍江省五大連池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農經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