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莉
農業面源污染主要指的是在進行農業生產的過程中,農藥、地上的泥沙、土壤中的營養鹽以及其他的可能造成污染的物質,在進行農田灌溉或者降水之后,經過農田排水、地表徑流、地下滲漏、壤中流等而進入水體所造成的污染。污染物主要來自于農業生產過程中使用的肥料、農藥、禽畜排泄等,農業生產產生的面源污染是我國分布最廣、影響最大的一種面源污染,污染物通過地表徑流和農田滲漏進入地下,對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污染。長此以往,不僅會對農作物的生長造成影響,還會損害人們的身體健康。
一、加強法制建設,提高居民環保意識
健全環保相關法律法規有利于改善農村面臨的環境污染問題,還要通過開展相關宣傳教育活動,提高農村居民的法律意識,使其更加自覺的參與到保護環境的工作中。同時相關部門應該做到依法行政,對于破壞環境的行為及時制止并進行改正,對規模化的養殖場進行嚴格管理,對于排放量超標的養殖場進行治理,治理過后仍無法達標者予以關閉。
二、利用計算機技術加強污染控制與治理
隨著計算機的不斷發展,數學模型已經被應用到許多行業之中,成為了行業發展的關鍵,數學模型的數據量化特性,彌補了物理模型的先天不足,使得以往行業中眾多疑難問題得到了良好的解決,同樣,在農村面源污染的控制和治理工作中,也可以引入數學模型。例如,對于農村地區內單位土地的污染負荷,土地的利用率,土地的徑流情況,就可以建立起相匹配的統計模型,進行更加細致的統計分析。計算機的統計數據模型,可以快速準確地計算出流域出口斷面的污染負荷,但是單純依靠統計模型,無法對污染物進行系統的追蹤,無法了解污染物的源頭和遷移情況。這個時候,可以建立土壤侵蝕模型、水文模型、污染物遷移模型,通過多種模型的聯合運用,可以解決更加復雜的環境監測問題。隨著計算機技術和數學模型應用案例的增多,在農村地區面源污染和治理方面,數學模型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三、依靠科技創新減少污染排放
(1)工藝提升。環保飼料的應用對于提高飼料利用程度、提升養殖場管理水平、完善畜舍結構、提升養殖技術、提高通風工藝有著重要的意義,同時可以有效減少養殖場內的有害氣體以及臭氣,在有效節約飼料的同時改善養殖場的環境,從根本上減少養殖場對于環境的污染。
(2)生物天然氣。生物天然氣是以厭氧為條件,微生物腐蝕有機物所帶來的產物,其產生過程不僅完成了有機污染物的消化治理工作,同時也制造出了天然氣這一能源,生物天然氣在經過一系列凈化處理之后,可以為人們制造出更加清潔的可再生生物能源。
(3)生態循環技術。生態養殖理念的關鍵就是“變廢為寶”,將各種養殖過程中產生的肥料、廢物進行再循環利用,使其變為具有價值的可再生資源,是生態循環的關鍵。通過加入生態循環鏈,對有限的營養物質進行多層次多角度的重復利用,在進行物質轉化的過程中,使營養物質能夠進行有機再生,實現整體能量流動的有序循環,實現多個養殖系統之間的有效串聯,最終實現養殖的多樣化、高效化、無污染、無廢物的演變。
四、充分發揮示范工程的技術
選擇合適的地區建設“無污染示范工程”,起到地區污染防治的帶頭作用。作為示范工程的村落,要具有當天村落的普遍特點。居民的飲用水要取自自家的水井或者是村中的自來水,配有人工設置的排污水渠和污水處理系統,禽畜分娩收集后進行自然處理,和循環利用。地表徑流通過自然的溝渠灌入農田或者是區域內的水域。定期對釋放工程的環境質量進行檢測,以釋放工程作為典型案例進行環境保護宣傳講座,讓農村居民充分了解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自覺地按照示范工程的模式去做,降低污染治理的成本,提高污染治理的效果。
綜上所述,近些年“綠色環保”的理念已經深入到人們生活中的各個方面,無論是在日常生活還是在生產工作中都應該將環保作為前提,環境保護是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而經濟的不斷發展也為我們提供了更多先進的環保技術,因此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是密不可分的兩個方面。另一方面,自然資源為經濟發展奠定了物質基礎,但自然資源的數量有限,需要我們合理有度的利用。同時人類生產生活所產生的廢棄物會給自然帶來很大的負擔,從而造成環境的破壞。因此經濟的發展是不能僅僅依靠浪費資源和破壞環境來實現,人們應該注重對環境的保護,為經濟的持續發展提供保障。
(作者單位:122100 遼寧省北票市環境監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