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詳細分析了選礦產品銷售過程中,途耗、計量、采樣、制樣、化驗、水分測定等因素對產銷金屬平衡的影響。
關鍵詞:精礦銷售;礦山企業;金屬平衡;銷售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8.11.083
1 概述
過去礦山企業要進行地質金屬平衡和選礦金屬平衡計算與分析,但較少進行銷售過程中的金屬平衡計算與分析,往往將銷售中的金屬不平衡原因全部歸結于路途消耗。實際上,散狀精礦在銷售過程中往往會由于運輸過程的途耗、雙方計量、檢驗等方面的差異,造成供需雙方的金屬量出現不同程度的差異。因此,對影響銷售金屬平衡的因素進行科學的分析,可以更好地評價供需雙方在精礦營銷過程中的管理效果和體現計量、檢驗工作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的重要作用,也有利于雙方及時采取具有針對性的對策,加強管理,最大限度地減少雙方損失,提高經濟效益。
2 生產銷售現狀
該企業的生產銷售現狀為,選礦廠生產出的鉛鋅精礦用專車運輸到銷售公司倉庫,通過銷售公司對外銷售礦粉。及為能更直觀的反映,我們抽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的數據來對生產銷售現狀進行多因素分析,數據見表1。
3 影響精礦銷售金屬平衡的因素分析
3.1 路耗損失與計量和重量差異分析
為了方便進行比較,我們先假定雙方測定的礦粉水分、礦粉品位均相同,通過綜合計算可以得出,由于路耗損失和計量檢測結果的差異綜合影響,致使雙方鉛金屬量相差6噸,鋅金屬量相差8噸,按照2015年鉛鋅礦粉均價計算(Pb:11094元/噸,Zn:8392元/噸),折合經濟損失14.21萬元。
3.2 取樣、制樣化驗的品位差異分析
同樣的,我們先假定雙方濕量、化驗水分數據均相同,將雙方數據做一比較,通過綜合計算可以得出,由于取樣、制樣化驗的品位差異因素綜合影響,致使雙方鉛金屬量相差148噸,鋅金屬量相差319噸,按照2015年鉛鋅礦粉均價計算(Pb:11094元/噸,Zn:8392元/噸),折合經濟損失431.89萬元。
3.3 水分的差異分析
同樣的,我們先假定雙方濕量、化驗品位數據均相同,將雙方數據做一比較,通過綜合計算可以得出,由于水分差異因素綜合影響,致使雙方鉛金屬量相差270噸,鋅金屬量相差724噸,按照2015年鉛鋅礦粉均價計算(Pb:11094元/噸,Zn:8392元/噸),折合經濟損失907.11萬元。
3.4 綜合分析
3.4.1 精礦水分測定誤差
在堆存過程中,由于礦粉自身性質,鉛鋅由于本身比重較大,導致鉛鋅金屬大多數聚集在礦粉堆的下部,水分往往在礦粉堆的上部,如果只是在表層取樣或者取樣工具沒插到底的話,就會導致取出的樣品水分較大,代表性。
3.4.2 精礦品位誤差
一是取樣誤差:主要是精礦產品混合不均勻,取樣工具沒插到底,取樣代表性差,造成取樣誤差。二是加工誤差:主要在樣品干燥、混勻、縮分等工序加工方法不同而產生的誤差。三是化驗誤差。
4 結論與建議
4.1 結論
造成銷售金屬量損失的主要原因,一是運輸過程中的路耗,二是散裝精礦水分測量結果的差異、三是散裝精礦品位化驗結果差異。
4.2 建議
(1)雙方在實際工作中應加強交流、加強監督、定期交換管理樣進行互檢。
(2)雙方要加強對地中衡的維護、保養、校驗及時處理衡器出現的問題,真正確保國家規定的計量精度,最大限度的縮小雙方計量結果上的差異。
(3)工作人員取樣時務必要將取樣器扎到礦粉堆底部,或采用先進的取樣設備,實現取樣機械化或取樣過程自動控制,確保取樣過程完全按照國家標準進行,確保取出的樣品有代表性,杜絕人為采樣帶來的誤差。
(4)嚴格按照國家規定的取樣、加工、化驗規程進行操作,確保樣品的代表性和化驗數據的準確性。
(5)及時進行金屬盤點工作及時發現金屬流失,及時提出處理意見。
參考文獻:
[1]楊順梁,林任英.選礦知識問答[M]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1993.
[2]劉偉云.LIU Wei-yun 選礦生產金屬平衡的管理[期刊論文][J].有色金屬,2008,60(03).
作者簡介:趙偉(1987-),男,陜西寶雞人,碩士,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