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清揚
摘要:《周恩來書信選集》一書收入周恩來一九一八年四月至一九七五年七月的近三百封書信,其內容涉及到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各個方面,側面反映了周恩來的光輝思想和對社會主義社會的卓越見解。青年旅歐歲月是周恩來一生的關鍵時期,對他的革命人生觀產生了重要影響。二〇一八年三月五日是南開杰出校友周恩來總理誕辰一百二十周年紀念日,重溫這些書信,有助于當代青年學子更好地領會十九大報告精神,把自己的一生融入到“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理想和實踐之中。
關鍵詞:《周恩來書信選集》;旅歐歲月;革命人生觀
第一章 引言
一九二〇年十一月七日,周恩來等由華法教育會組織的第十五批赴法留學學生在上海搭乘法國郵輪波爾多號前往歐洲。抱著“新思潮尤所切望”的心情,周恩來赴歐求學,考察歐洲社會,研究西學精華,經歷了一系列心路歷程,最終確立了對共產主義的堅定信仰,成為旅歐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的主要創始人和領導者。
第二章 旅歐初期:反復比較,選擇馬克思主義救國道路
一九二〇年一月,周恩來因一·二九運動而人生中第一次被捕入獄。在獄中,周恩來組織同樣因愛國運動而被捕入獄的青年進行堅決的斗爭,包括向難友們講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年六月,當他得知覺悟社社友李愚如將赴法勤工儉學,于是在獄中立即做長詩《別李愚如并示述弟》(1)贈別留念。詩中“念你的精神,你的決心,你的勇氣,興勃勃的向上,全憑你的奮斗壯膽”表明了對愚如選擇異國求學的道路鼓勵,并且勉勵她“扯開自由旗,唱起獨立歌”,信中還提到“三月后,馬賽海岸,巴黎郊外,我或者能把你看”,說明周恩來當時已萌生赴歐洲留學的念頭。
在近半年的獄中生活中,周恩來靜下心來將自己在日留學的所見所聞和國內的現狀進行對比、總結反思。出獄后,他說自己是“思想是顫動于獄中。”可見正是在獄中,周恩來初步確立了對馬克思主義的信念,并且已經考慮將來到馬克思主義的故鄉——歐洲大陸去求索救亡圖存的道路了。
同年七月二十七日,天津地方審判廳迫于輿論壓力宣布釋放周恩來等青年代表,而此時全國正掀起了赴法勤工儉學的熱潮,周恩來也打算遠赴重洋,到資本主義的發源地——歐洲留學考察。盡管赴法留學需要一筆不菲的費用,但幸運的是,極為賞識周恩來的南開大學創辦人嚴修向他資助了一筆經費,后來,嚴修又幾次托人捎錢給周恩來,除此之外,他還寫信給中國駐英大使顧維鈞“為周恩來、李福景介紹。”可以說嚴修對周恩來的歐洲之行有莫大的幫助。周恩來在赴歐期間,他頻繁深入工礦和碼頭,廣泛搜集各種資料,為天津的《益世報》撰寫長篇通訊,以賺取稿費。
一九二〇年十一月七日,周恩來在上海搭乘法國郵輪波爾多號前往歐洲。在路上意識到華人受人歧視,甚為憤慨,心中救國救民的那團火焰燒的愈發明亮。在安南(今越南)西貢,周恩來一行人在異鄉受到當地華僑的熱烈歡迎,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他更加意識到肩上責任之重(2)。
一九二〇年十二月中旬,波爾多號郵輪抵達法國第二大城市和最大海港馬賽,次日來到了巴黎。因為旅途勞累或是水土不服,他得了一點小病,在巴黎住了近半月。在這期間,他在給嚴復的書信中提到“留法中國學生甚多,合勤工與儉學生約在兩千人以上,與今日之留日學生數目差相近矣。南開同學在法者有二十余人,多散居各地,在巴黎不過數人。”
一九二一年一月五日,周恩來到達倫敦,準備在此就學。他在給他的表兄陳式周的一封信《來歐主要意旨》(3)中談了他來歐主要意旨:“唯在求實學以謀自立,虔心考查以求了解彼邦社會真相暨解決諸道,而思所以應用之于吾民族間者”。這表明周恩來和一般赴異國求學的學子不同,他渴望通過對歐洲認真仔細地考察,認清資本主義社會本質和真相,經過比較,選擇一種最適合中國國情并能拯救中華民族于水深火熱之中的主義。信中另一句話也能夠印證:“弟在此計劃擬入大學學習讀書三四年,然后再往美讀書一年,而以暑中之暇至大陸游覽。今方起首于此邦社會實況之考查,而民族心理尤為弟所注意者也。”
在英期間,周恩來對有百萬工人參加的煤礦工人運動進行了考察。《來歐主要意旨》中提到周恩來原本的想法是“若在吾國,則積弊既深,似非效法俄式之革命,不易收改革之效;然強鄰環處,動輒受制,暴動尤貽其口實,則又以穩進之說為有力矣。執此二者,取俄取英,弟原無成見,但以為與其各走極端,莫若得其中和以導國人。至實行之時,奮進之力,則弟終以為勇宜先也。”但是看到英國工人運動之后,周恩來改變了原先的觀點,拋棄了折中的思想和改良主義,認定只有俄國十月革命的才能救中國。
在這封信中周感嘆英國物價水平過高難以承擔,“英國生活程度之高為各國冠,每年非中洋千元以上不易圖存,其他消費尚不論也。”于是又決定返回法國。
第三章 旅歐中期:深入學習,確立共產主義信念
回到法國后,周恩來注重對理論方面的學習。他如饑似渴地閱讀馬克思主義的著作,短短一年不到就讀完了英文版的《共產黨宣言》、《國家與革命》、《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等馬克思主義的經典著作,對什么是馬克思主義有了全面、深刻的認識。與此同時,他也細致入微地考察歐洲工人運動,對英法國家的社會制度有了較為可觀的看法。
一九二二年三月,在周恩來致湛小岑、李毅韜的信中,周恩來運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批判工人運動中的錯誤思潮,對英俄的社會制度給予客觀評價。在信中他說道,Anarchism(無政府主義)的“自由作用太無限制”,處在舊勢力盤踞的社會里,若要解除一切強迫,解除一切束縛,不但舊勢力無法根除,新生力量也無從組織,不免流于“空談”;在歐洲Anarchism的勢力漸漸等于零;在英國,Guild socialism(基爾特社會主義)“近已見衰”,始終也沒大興盛過;在法國,退出工團主義工會的工人“總日見其多”,工團主義在工人心目中已“不盡可恃了”,共產黨“近來已大行發達”,共產主義“差不多可說要起而代之了”(4)。
朝聞道,夕死可矣。在信的結尾處,周恩來還對覺悟社社友說:“覺悟社的信條自然不夠用、欠明了,但老實說,用一個Communism(共產主義)也就夠了。”并且首次在書信中的旗幟鮮明地贊美共產主義:“我們當信共產主義的原理和階級革命與無產階級專政兩大原則,而實行的手段則當因時制宜!”
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陳云同志的座右銘是“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交換,反復,比較”。周恩來在對西歐和俄國的社會制度能否在中國生根發芽的分析上貫徹落實了這句話,最終確定對共產主義的信仰,作出了影響中華民族歷史進程的重要抉擇。
事實上,周恩來在從接觸到馬克思主義到真正認定了馬克思主義并非是熱血來潮,而是有一個陣痛的過程。早年周恩來東渡日本時接觸到馬克思主義,對它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經過獄中的思考,經過親眼目睹并考察了歐洲的工人運動,經過對馬克思主義的深刻學習和對各種思潮的冷靜比較之后,他邁出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步。
此外,周恩來在給諶小岑、李毅韜的信中還說自己有兩個特點:“一來因為天性富于調和性,二我求真的心又極盛”。這種善于融會貫通的性格特點,也體現在了他一旦認準了真理就會對它堅定不移,對信仰的忠貞不貳,實事求是的做人做事行為準則。
在風起云涌的歐羅巴,一位從東方求學的青年終于認準了自己的信仰。
第四章 旅歐后期:實踐應用,成長為一名共產主義斗士
一九二二年三月,周恩來得知原覺悟社社友黃愛因領導長沙紗廠工人罷工而遭到資本家的誘殺,一時間黯然神傷,義憤填膺,作了《生死別離》一詩。在詩中,他歌頌了黃愛烈士誓死如歸的精神,“壯烈的死,茍且的生。貪生怕死,何如重死輕生!(5)”,表達了周恩來作為一位徹底的唯物主義者的世界觀、生死觀,“生死參透了,努力為生,還要努力為死,便永別了又算什么”。這首詩附在給李錫景和鄭季清的書信中,他說到“我認定的主義一定是不變的了,并且很堅決地要為他宣傳奔走。”充分展現了周恩來革命到底,絕不服輸的精神。
一九二二年六月,趙世炎、周恩來等18名來自歐洲各地留學生代表在巴黎召開了旅歐青年共產主義組織成立大會。會議決定組織名稱為“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通過了周恩來起草的黨綱,選舉趙世炎為書記,周恩來為宣傳委員,李維漢為組織委員,決定創辦少共機關刊物《少年》(6)。
一九二三年三月十三日,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在巴黎召開臨時代表大會。周恩來根據中共中央委員長陳獨秀向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的建議將大會決定將“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改名為“旅歐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旅歐之部)。周恩來被選為新的書記。此后,周恩來向中國社會主義共青團中央執行委員會致信《我們已立在共產主義的統一旗幟下》(7),詳細匯報了旅歐青年團的活動和工作,如成立共產主義研究會、組織青年學習馬克思列寧著作等,在報告中,周恩來寫道:“我們現在已正式為‘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的旅歐成員了,我們已立在共產主義的統一旗幟下,我們是何其榮幸!”字句中洋溢著獲得認可后的喜悅。此后,周恩來投身于專職團工作,極大的推動了旅歐共青團的發展。
一九二四年七月,周恩來遵照中央的指示回國工作。
第五章 結語
旅歐時期是周恩來革命人生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從獄中對共產主義信念開始“顫動”,到赴歐初期深入考察歐洲資本主義社會和對各種主義和思潮的權衡取舍,初步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道路;到旅歐中期對馬克思主義深入學習,確立共產主義信念;再到旅歐后期將理論靈活應用于實踐斗爭,真正成長為一名共產主義斗士。這就是青年周恩來從民主主義者向馬克思主義者轉變的軌跡,也可以說是青年周恩來對馬克思主義由接受到猶豫再到認準的心路歷程。正因為革命人生觀的形成,周恩來把整個身心放在共產主義事業上,為黨和人民作出了卓越貢獻,嚴以律己,廉潔奉公,鞠躬盡瘁,死而后己。
周恩來是共和國偉大的總理,也是所有南開人的驕傲,他以他的偉大人格和精神風范,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南開學子。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深情寄語當代青年“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研究周恩來青年思想有益于深入學習和理解新時代關于青年的論述,推動新時期青年工作實踐活動的開展,促進青年的健康成長。正值周恩來誕辰一百二十周年紀念日,作為新一代南開人,我輩定以周恩來總理為榜樣‘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立公增能,擔當大任。努力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終生。
注釋:
(1)扯開自由旗,唱起獨立歌——致李愚如(一九二〇年六月八日),《周恩來書信選集》第6-11頁
(2)赴歐途中所見——致周恩壽(一九二〇年十一月十六日),《周恩來書信選集》第15-16頁
(3)來歐主要意旨——致陳式周(一九二一年一月三十日),《周恩來書信選集》第23-27頁
(4)當信共產主義的原理——致諶小岑、李毅韜(一九二二年三月),《周恩來書信選集》第35-45頁
(5)我認定的主義一定是不變了——致李錫景、鄭季清(一九二二年三月),《周恩來書信選集》第46-51頁
(6)張志平.論旅歐時期周恩來的思想發展與實踐活動[J].煙臺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1(3):1-6.
(7)我們已立在共產主義的統一旗幟之下——致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一九二三年三月十三日),《周恩來書信選集》第54-65頁
參考文獻:
[1]周恩來書信選集[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88.
[2]周恩來.周恩來早期文集(1912.10--1924.6)下卷[M].南開大學出版社,1998.
[3]張志平.論旅歐時期周恩來的思想發展與實踐活動[J].煙臺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1(3):1-6.
[4]楊增和.青年周恩來革命人生觀的形成——讀《周恩來書信選集》[J].河北學刊,1988(5):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