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論語·學而》篇在首章中就提到了“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于孔子而言,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是一件快樂的事情。而《論語》一書中,也多次就交友這一問題展開論述。在現實生活中,交什么樣的朋友、怎么樣交到朋友對于個人成長也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從《論語》文本出發,探究孔子及其門人弟子交朋友時遵循的交友之道。
關鍵詞:《論語》;孔子;交友
每個人一生里會在社會中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也會交到各種不同的朋友。然而稱得上是真正朋友的卻少之又少,誠摯的友誼是人生一筆寶貴的財富。兩個人從陌生到熟悉,再到無話不談的知己好友,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合理的交友之道,有助于個人交到相伴一生的朋友,下面就來論述一下《論語》中的交友之道。
要想交到一個可靠的朋友,首先要學會看人?!皶慈恕笔且婚T深奧的學問,但既是學問便可習得。在《為政·第二》篇中,孔子說:“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瘦哉?”所謂物以類聚,想要盡快了解一個人,就考察他所結交的朋友,看一下他接觸的都是一些什么樣的人,是有志之士還是熱衷于金錢名利的小人,就能從側面了解到這個人。然后再觀察他為達到一定目的所采用的方式方法,是堅守正義還是不擇手段滿足個人私利。接著了解他的心情,安于什么,不安什么。那么,這個人怎樣隱藏得住呢?通過孔子這種方法就可以很快了解一個人。史學家范曄也曾說過,“善人同處,則日聞嘉訓;惡人從游,則日生邪情?!苯煺叱嘟吆冢瑥纳磉叺娜巳胧謥砜创粋€人是非常的可行的方法。同時,這也客觀的證明了交朋友的重要性。若不會看人,在交朋友之前不做篩選和抉擇,輕則會浪費自己的感情,重則誤入歧途,給自己的人生造成諸多的阻礙。
而想要了解陌生人,一個直觀的方式就是通過言語交流。所以生活中那些善于言辭,性格開朗的人往往更容易被別人接受。然而,在《學而·第一》篇中,孔子提出:“巧言令色,鮮矣仁!”花言巧語,偽善的面貌,這種人是很少有仁德的。這種披著偽善的外衣,以好聽的語言接近自己的人,要盡快辨識出來?!豆遍L第五》中,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背嘶ㄑ郧烧Z,偽善的容貌之外,對別人十足的恭順是可恥的。內心藏著怨恨,表面上卻很要好,這種行為也是可恥的。我們看評判一個人不能單單的依靠是否談得來,還要進行深入的了解才行。
《里仁·第四》中有,子曰:“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闭司诱Z言要謹慎遲鈍,做事情要勤勞敏捷,要“敏于事而慎于言”。并非語言表達能力好的人就都是志士仁人。所以,每個人心中都要有一桿秤,用這桿秤來衡量來自于各方夸贊自己的話。大家都愿意聽到稱贊與夸獎,但真正有助于自己的朋友,往往并非時時事事都順著自己的人,要學會辨別出生活中偽善之人的真面目,這是交到好朋友的第一步。
所以,要珍惜身邊能夠給自己提意見的人,生活中有很多人都不敢直面自己的缺點,而每個人必須要多多結識諍友,這樣才能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才更有利于自身進步。《先進·第十一》篇中,孔子說:“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無所不悅?!笨鬃诱f的話顏回沒有不喜歡的,他不是對孔子有幫助的人。人之為人,就不可能永遠的正確不犯錯誤。孔子也認為,能夠指出自己的錯誤,才能夠幫助自己進步。唐太宗善于聽取魏征的直諫,才能清楚認識自己政治上的得與失。唐太宗成就了諫官魏征,魏征造就了明君唐太宗,他倆之間的故事被后世傳頌。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才可以知得失。我們在結交諍友的同時,自己也要努力成為他人的諍友。而提到諍友,我們腦海中對應的大都是嚴厲告誡的形象,但這樣耳提面命往往會適得其反引起朋友的反感。子貢曾向孔子請教對待朋友的方法,孔子說:“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焉?!敝孕牡貏窀孀约旱呐笥?,用正確的方法引導他,他不聽從也就罷了,不要自找侮辱?!爸杏埂敝溃惨笪覀冏鋈魏问虑椴黄灰?,把握好合適的度。對待自己的朋友把握好一定的度是很重要的,“事君數,斯辱矣;朋友數,斯疏矣”勸諫君主太多,就會受到侮辱;勸諫朋友太多,就會被疏遠。也往往因為好心的勸說得罪了朋友,因為有很多人不能正確對待別人的好意勸說。所以,對此我們要有清醒的認識,把握好一個合適的度。一旦超過這個度,朋友就會疏遠了,反而得不償失。
已經討論了要怎樣交朋友的問題,然而到底要交什么樣的朋友呢?孔子說:“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笨资ト嗣鞔_的指出,有益的朋友有三種,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誠信實在的人交友,同見聞廣博的人交友,便有益了。友人正直,為人處世直來直去,相處之中便會少了很多猜忌,省去很多麻煩。人與人相處的時間久了,會遇到一些小摩擦,而友人心胸豁達,能夠體諒身邊的人,自然一些矛盾能夠得到很好地化解。友人見多識廣,當然也能夠有助于自己的成長。這三種益友都是自己身邊寶貴的存在。“損者三友,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庇泻Φ呐笥岩灿腥N,和諂媚奉承的人交友,和當面恭維背后毀謗的人交友,和夸夸其談的人交友,便有害了??鬃硬幌矚g同偽善虛假的人交朋友,孔子不喜歡那些作為老好人的存在。在《陽貨·第十七》中有孔子曰:“鄉愿,德之也賊?!睕]有真是非的好好先生是足以敗壞道德的小人。孔子在回答子貢對于鄉人皆好與鄉人皆惡這個問題的時候答到:“不如鄉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最好是滿鄉村的好人都喜歡他,滿鄉村的壞人都厭惡他,這樣的人才是一個有明確的是非觀的一個可結交的人。
一個人自然是要廣結益友,遠離損友。但“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要做君子既要尊敬有賢德的人,也容納普通人;還要鼓勵善良的人,在自己能力范圍之內可憐幫助無能的人。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還是要以廣博之心包容自己身邊的人。
參考文獻:
[1]楊伯峻.論語譯注[M].中華書局,1980
[2]錢穆.論語新解[M].中華書局,2002
[3]胡發貴.儒家朋友倫理研究[M].光明日報出版社,2008
[4]侯步云.論孔子的交友之道[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03)
作者簡介:張文燕(1990-)河南焦作人,鄭州大學文學院中國古典文獻學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