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輝
摘要:在課程開發過程中要利用好一切課程資源,重視探究式活動設計,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和創新能力。進行探究式活動的設計,必須了解和掌握探究式活動的特點、探究式活動課的設計原理和探究式活動課的設計差異與應用等方面的知識。
關鍵詞:高中地理;探究式學習;地理教學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化,中學地理教育本身的問題也逐漸凸現出來,特別是注重知識傳授,強調技能技法訓練的傳統教學方式與教育素質本位觀念極不協調,將探究性學習的思想和方法引進中學地理教學中來,旨在培養符合時代的要求,具備地理素養和創新能力的人才。
一、提高教師素質,為探究學習創造條件
要高效順利的開展實施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學,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首先要提高教師素質,為探究學習創造條件。地理探究教學對教師素養的要求是多方面的。要形成適應地理課程素質教育需要,且結構良好的多維度教師專業素養需要一個長期培養和實踐過程。首先教師要補充學科知識。跨學科的綜合知識是地理教師在實施探究教學時最缺乏的知識,要加強對在職教師的跨學科知識的培訓,提高其綜合教學水平。其次要加強有關探究教學的培訓。增加探究教學的相關培訓是提高地理教師專業素養的重要途徑。相關單位也應為教師提供更多培訓機會,同時要反思并與他人交流探究教學經驗。在地理探究教學實踐中,教師首先應思索自己設定的探究目標是否利于不同類型學生的成長,通過反思探究教學過程中學生對知識、科學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他們在思維過程中的閃光點和障礙處,重新審視自己教學過程,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探究成效。教師還要通過與他人交流學習,如集體備課、聽課、分析重難點及講課方式、方法的探討,來改進自己的行為,掌握他們以前在課堂上不善于使用的技能與策略。
二、設計課堂小實驗,進行探究學習
由于地理科具有文理科的特點,除了文科的要求以外,地理的理科所特有的屬性,也決定了地理教學過程中要注意這方面的問題。隨著地理課程改革的深入,實驗探究教學比以往更加強調,并且最近一些省份已經把涉及小實驗內容放在高考試卷上了,這就要求我們教師也要十分注意這方面的教學。地理實驗和理科的實驗不大一樣,地理課堂上只要利用簡單的工具做一些小實驗,通過學生觀察,能夠得出一些地理事物的規律就可以了,因此沒有必要象理科的實驗一樣那么精密。在上“河流地貌的發育”這一節課時,我做一個小實驗,拿了一個裝有小半瓶水的礦泉水瓶,帶了一些沙子、泥土、小石頭。上課時,我開始分別把沙子、泥土、小石頭放進裝有小半瓶水的礦泉水瓶,蓋上蓋子后,把礦泉水瓶用力搖,然后放在講臺桌上,叫學生要注意觀察。10分鐘后,礦泉水瓶不同顆粒的沉積物有何分布規律?學生回答小石頭最先沉積在瓶子底層,然后上面是沙子,最上層是泥土。接著提問流水堆積規律?學生就會回答重的物體最先沉積,輕的物體最后沉積,在上層。我們他們總結:這就是流水堆積具有分選性,山前洪積扇不同顆粒的沉積物的分布規律和剛才的實驗是一樣的。我又提問,還有那哪些沉積也具有分選性?學生又進一步帶著問題探究,最后教師指出,還有風力堆積和海水堆積也具有分選性。通過這樣的小實驗,一方面學生興趣很濃厚,另一方面學生通過觀察實驗,探究實驗并從中得出的地理規律,記得非常深,從而達到我們的教學目的。
三、指導探索研究,師生共同探究
學生在自學探究過程中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并鼓勵學生提出問題,面對學生的疑問,師生共同合作并篩選出有探究價值和探究必要性的問題。師生共同探究能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引導學生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提高學生人際間交流能力。師生共同探究有四種形式:一是學生間的合作探究,即讓同桌同學就疑難問題相互探究、討論。二是小組間的合作探究,合作小組可以是五個人或七個人,利用學生集思廣益、各抒己見的特點,使獲得的概念更清楚,結論更準確。三是班集體的探究,即抓住關鍵問題,讓學生通過討論各抒己見,集中解決難點。四是網絡協作探究,即讓學生通過電子郵箱、在線交流、留言板等形式在網上相互交流。這四種形式教師可以根據需要確定。但應注意,對于學生自學探究中的疑問,教師只需在關鍵處加以指點或導撥,切不可過多干涉、“牽著”學生走捷徑,要充分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培養其獨立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探究式活動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
探究式課堂教學,經常采用的是探究性提問、探究性討論、探究性演示等方法。例如,在“交通運輸中的點”一節的設計中,課本知識較為零散,為了使學生對港口、車站、航空港有整體的認識和把握,可以采取案例教學的探究形式,讓學生搜集上海市交通的相關資料,以上海的港口、車站、航空港為切入點,讓學生在自己調查的基礎上提出問題,小組討論,得出結論,再將其成果進行展示。
在課堂教學前,教師必須進行好前期的教學設計,對于三維教學目標的達成有明確的認識,使學生有針對性、有目的地進行探究,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評估探究反思
師生共探解決探究問題之后,教師應留有時間讓學生反思本課探究式學習的過程、結論和方法,通過反思將有助于學生熟練掌握思維規律,加深記憶。同時,教師應鼓勵學生通過其它途徑解決同一問題并將學生的探究視點從課堂引導到生活中,使學生的思維得到擴展,從而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激勵其創新。這一環節尤其要引導學生反思本課重點探究取得的最后結果與討論中提出的猜想與假設之間的差異,通過這種反思對照,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苦與樂,必然極大地提高其探究興趣和自覺性。
總之,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實施探究式課堂教學,教師要積極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創造多種教學方式提升探究教學成效,力使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參與到課堂教學過程中來,能夠充分展現自己的個性、施展自己的才華,逐步形成獨立探究能力,提高高中地理的綜合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戚文曉.探究式學習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聊城大學,2017.
[2]院春芳.高中地理探究式學習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5.
[3]趙丹平.高中地理課堂中探究式學習的策略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