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回族流動兒童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人際交往的問題。據小組工作開展過程中的觀察與分析,回族流動兒童存在的最普遍的問題當屬彼此之間的人際關系問題。這些流動兒童由于成長的家庭環境、學校環境和社會環境的原因,其在溝通方面、交際方式、交友選擇、待人接物以及與異性交往方面,均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和困擾,而且這些問題都具有普遍性、嚴重性及易被忽視性等特征,在諸多問題方面,尤其是交際方式和交友選擇方面突出。
心理健康的問題。回族流動兒童由于受到各種外在因素的影響,造成他們的社會歸屬感較低,對地域的認同感不足,再加上經常受到不公平的待遇,直接降低了他們的自我價值感,也會增加其負面的情緒,最終會導致他們出現心理健康的問題。
至于形成這多問題及問題特征的原因。筆者認為主要是受城鄉差距、民族文化間的差異、家庭變遷和學校老師關注度有關,種種外在因素疊加在一起導致這些流動兒童心理受到刺激以至于出現自卑的情緒,表現為不愿與本地的兒童交往,愿意交往的也會出現交往障礙,遇到難處理的人際關系也不懂的怎么去處理。
二、小組工作介入對回族流動兒童的影響
(一)小組工作介入回族流動兒童問題的可行性
社會工作小組工作的理念和方法可以有助于滿足回族流動兒童的人際交往需求,解決他們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的心理障礙,提升這些回族流動兒童在人際交往中的技巧和方式,教會他們逐漸學會如何與其他人溝通。通過小組工作的成效可以看出,小組工作的實施對于解決回族流通兒童的問題具有可行性。
(二)塑造健康的心理。
小組工作通過針對于回族流動兒童特殊設置的游戲,互動的環節,加以個案的心理輔導,有助于提升其對社會的歸屬感,提升自我價值,強化其自我認同,增強對學習和生活的信息,形成良好的心理。
(三)改善回族流動兒童的人際關系。
通過小組工作的介入,提升了回族流動兒童的自信心,幫助他們學習了人際交往的技巧和處理人際關系問題的技巧。在小組結束后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效果,組員的人際交往能力得到提升,人際關系問題有所改善。
三、對回族流動兒童問題處理的建議
(一)學校應當加強對回族流動兒童的關注。
老師作為流動兒童除了父母以外接觸他們最多的人,除了傳授知識以外,也應當適當的關注這些孩子的人際交往和心理建設的問題。要經常組織學生進行彼此之間的活動交流,創造條件能夠為這些流動兒童和本地兒童之間進行交往。此外老師們也應當適當的借鑒社會工作的一些理念和方法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進行評估進而開展針對性的建設,比如設立專門的心理咨詢室,讓孩子們能夠在這里吐漏心聲,搭建一個屬于孩子們的傾訴平臺。
(二)強化老師和家長的溝通。
孩子的教育離不開兩大因素,一是家庭教育,另一個是學校教育。兩大因素缺一不可,但凡一個兒童在個人行為習慣上面出現問題,一定是二者出現的問題。如能能夠通過一些長效的機制促進學校和家庭的連接,就能夠全面掌握回族留守兒童在民族文化、個人交往、學習習慣以及心理方面存在的問題,及時發現及時處理。所以,實現學校和家庭之間的互聯互通,讓老師和家長能夠定期進行交流溝通,能夠促進回族流動兒童的健康成長。
(三)成員選取。
在由于回族流動兒童在人際關系問題上存在問題,且較為靦腆不愿與人交流,所以在成員選取時采用自愿報名和老師推薦兩種方法相結合,避免了部分需要幫助的兒童因自身靦腆而不敢報名參加小組。在未來進行小小組工作時,也應注意到這個問題。
(四)小組工作活動設計。
針對于回族流動兒童存在的一些問題,應當特意設置一些專屬的活動,比如設計一些榜樣示范、行為鍛煉、情景感染、競賽激勵、角色模擬等等。運用這些特定的設計活動,將流動兒童就行分組,然后分別針對性的選用不同的活動開展介入工作。除此之外,小組工作人員要注重小組成員的接受度和理解度,加大小組活動的趣味性,以期能夠達到這些活動的最高價值。
(五)延伸“助人自助”理念。
一個人的自信能力能夠解決諸多的流動兒童的問題,比如最經典的人際交往和心理障礙的問題。社工的介入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解決此類的問題,但是社工的介入總是具有時限性的限制。所以要充分的運用社會工作“助人自助”的終極理念來解決時限性問題,通過小組工作的介入,教會這些回族流動兒童學校和家庭一些專業的介入方式和理念,能夠讓學校的老師和家庭中的家長將社會工作理念長期實施。
(六)加強突發情況處理能力。
在小組工作開展的過程當中,不可避免的會出現一些突發狀況,比如成員兒童情緒失控、成員意外受傷、成員不配合小組活動等,因此在開展小組工作的活動之前就應當做好一些風險控制的工作。針對于每一種的突發情況應當設置針對性的處理方案。
(七)注重小組活動的總結和反饋。
運用小組工作的一些活動之后,小組工作的工作人員要注意及時的進行總結活動的開展結果及效應,針對于能夠達到預期的方法要進行進一步總結經驗,形成能夠傳達的經驗,針對于不足之處進行及時的改正。
社會工作的介入對于回族流動兒童以及他們的家庭都具有比較重要的意義,甚至對于整個少數民族的流動兒童所面臨的問題的解決都能起到示范和標桿作用,活動的實施必然會取得一定的成果,當然也會存在一些嚴重的不足,取得的成果希望能夠通過研究、分析和總結,借助于“助人自助”的里面,讓學校和家庭也能夠建立一種長效的工作介入機制。總之,社會工作的介入回族以及少數民族流動兒童問題解決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其目標和效果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社工機構和社會工作者的長期介入,更需要學校教育工作者和家長用心的投入,才能保證介入工作的效果。
項目類型:2016年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
課題名稱:我國穆斯林流動兒童的文化適應問題與小組社會工作創新實踐
課題編號:201610488008
作者簡介:姜丹(1994.2.26),女,漢族,四川雅安,本科,武漢科技大學文法與經濟學院,研究生,公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