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
摘要:本文重點探討了解決社會養老保險財務風險問題。
關鍵詞:社會養老保險;財務風險
一、進行制度創新,降低繳費門坎,建立統籌城鄉的社會保險制度
進一步完善養老保險制度和政策體系,加快《社會保障法》立法進程,明確政府、參保單位和個人權力和義務,明確對參保人員的最低保障承諾,建立對社會養老保險的信心,提高參保人員積極性。
改革創新繳費制度,降低繳費門坎。一是取消繳費年齡限制,允許展期和一次性繳費。對于補繳或一次性繳費除收取本金外還要按市場收益率收取機會成本。二是改革收費辦法,允許以低于最低基數繳費,在計算退休養老保險待遇時,對低于最低繳費基數的繳費限按最低繳費計算。
取消社會養老保險城鄉二元制度,建立統籌城鄉的社會養老保險制度。養老保險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打通通過財政籌集社會養老保險金鐵渠道,體現社會公平。
二、實行社保基金統籌帳戶和個人帳戶分開管理
社保基金統籌帳戶和個人帳戶混帳管理,容易造成政府部門、經辦機構、參保單位和個人責權不明,管理混亂,監管難。首先是養老保險的隱性債務得不到解決,個人帳戶基金空帳運行,基金不能保值和增值,形成舊帳未清又欠新帳。其次是個人帳戶記錄和個人帳戶社保基金管理分離,基金的收支脫離會計監督。進行分帳管理勢在必行。
單位繳納社保費存入社保基金統籌帳戶,個人繳納社保費存入個人社保基金帳戶,“中人”退休時個人帳戶社保基金分次或一次轉入社保基金統籌帳戶。兩個帳戶各自平衡,兩人帳戶基金可以相互借用,按市場化原則,有借有還,并按金融和資本市場收益率計息,政府財政部門最終負責統籌帳戶社保基金收支平衡兜底。
三、進一步擴大基養老保險的覆蓋面
現在參保人數占城鎮人口的比例不算太高,對勞動人口覆蓋面還有待增加。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態勢加速,養老金的負擔增加會很快。根據我國《憲法》規定,所有勞動者都有享受社會保障制度的權利。目前,我國養老保險包括的范圍除國有企業、集體企業和部分事業單位外,還有部分事業單位、集體企業、外資企業以及大部分私營企業和個體經濟從業人員游離在社會養老保險之外,還有部分的政府公務人員也沒有真正進入社會養老保險范圍,占全國總人口80%的農村人口的老年保障問題也尚待進一步解決。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國家,建立覆蓋全社會的社會保障制度,不是短期內能辦到的事情,需要一個較長的歷史過程。從國外的經驗看,除了要顧及經濟發展水平外,還要考慮社會成員的意愿。從我國目前的生產發展水平看,地區之間社會經濟發展很不平衡,差異明顯,這就要求社會保險制度改革應立足于基本國情,恰當的確定保險的范圍、項目、水平,同時社會保險實行多樣化的方法和多層次的結構,在擴大覆蓋面的過程中,除了強制城鎮各種類型的企業職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按統一稅率繳納保險費外;對于流動人員,城鎮各類企業中打工的農民,也要納人參保的范圍,按規定的稅率繳納養老保險費,按比例劃入個人帳戶。根據權利和義務對等的原則,享受待遇,調動參保者的積極性,進一步擴大養老保險的覆蓋面,其根本的目的使更多的社會成員被覆蓋在這一制度下,使其老年生活得到基本的保障,同時還可把擴大部分的統籌金,用于彌補養老基金的資金缺口。增強養老金收不抵支的支撐能力。
四、改革管理體制,完善監管制度
改革管理體制,要將社保基金行政部門和基金管理部門相分離,建立統一、獨立的強勢監管主體,專司監管,從制度上最大程度地避免違規行為的出現。
在現代風險控制理論中,全面性、獨立性和制衡性是基金管理和風險控制中不可缺少的三條重要原則,是預防和規避風險的重要制度保障。具體來說,全面性原則是指風險控制必須涵蓋基金管理的各個環節和參與其運作的各個當事人,并滲透到各項具體業務過程中去,包括業務的決策、執行、監督和反饋等環節。獨立性原則是指在基金管理的監督中,監察稽核部門要保持高度的獨立性和權威性,負責對基金管理的各個部門內部風險控制和管理運作進行稽核和檢查。制衡性原則是指在基金管理的內部組織結構設計上要形成一種相互制約的機制,特別是要防范利益沖突與利益輸送問題。對于社保基金的管理運作乃至監督,這三條原則也同樣應該適用。當前,中國的社保基金管理必須要在體系建設上明確這三條基本原則,要全面地考察制度、管理、運作、投資管理等各個環的風險所在,建立相應的風險控制措施和約束機制。
現行社保管理體制最大特征是政府行政權力與部門經濟利益的雙重壟斷。自我監管難題壟斷必須完全被打破,卻至今不曾打破;壟斷的權力至少要被監督,但從來缺少監督的力量。識者早已指出,多年來的社保監管一直停留在社保行政主管部門的自我監管。國家明令社保基金實行“收支兩條線”,轉向稅務部門征繳為主,并存入財政專戶,形成勞動保障、稅務、財政和銀行等多單位的相互監督和制約。但在地方政府的強勢介入下,政府各部門的利益交織千絲萬縷,很大程度上形同一體,所謂相互監管很難實現。另一個不容忽略的事實是,歷來中國社保改革的決策者和推行者均來自改革受益群體之外。自我國養老金保險為核心的社保改革啟動以來,養老保險已從國有企業擴大到集體、私營企業職工,乃至個體工商戶和自由職業者,但龐大的公務員系統和事業機關至今并未徹底解決問題。這或許是社保改革后繼乏力的另類注腳。當務之急,是要為社保行政管理權尋求真正強有力的監督力量。取消社會養老保險城鄉二元制度,建立統籌城鄉的社會養老保險制度。養老保險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打通通過財政籌集社會養老保險金鐵渠道,體現社會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