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本奉
上黨課是黨員教育的重要形式,體現了我們黨一貫注重思想建黨的優良傳統。黨課教育有別于一般的黨內學習,應當具有濃厚的“黨”味和鮮明的“課”征。一堂好的黨課,除講課人要有扎實的理論功底,對內容爛熟于心外,還要注重提煉思想觀點、把握語言表達,借助情緒渲染和運用方法技巧,從而達到聲情并茂、入耳入心、使黨員受到教育啟發的預期目的。
所謂“抓人”,就是在大的選題確定之后,要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提煉適合教育目的和解決黨員思想問題的恰當觀點。觀點最好要富于挑戰性,能夠激發黨員興趣,啟發黨員思考,直擊人心痛點。所選用的事例要精益求精,注重新穎性和證明力,盡量避免老生常談。我們既不能簡單地認為黨員教育中講的是正確的道理,就回避黨員普遍關注的一些焦點問題,不去觸及矛盾;也不能照搬照抄上級文件材料,直來直去應付差事,不結合黨員隊伍思想實際進行深入剖析,出現“帽子底下沒人”的尷尬情況。
比如,在講關于“老實人是否吃虧”的黨課時,講課人重點從四個方面進行講述。首先,針對一些黨員存在的“老實人吃虧”的思想認識,圍繞“做老實人到底吃不吃虧”進行準備和講解,鮮明地提出“老實人不吃虧”的觀點,引起黨員極大的興趣。其次,在講解過程中,緊扣人們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看法進行分析。表面上看,因為老實人守規矩,與不守規矩的人相遇意味著要吃虧;因為老實人講信用,與不講信用的人相遇意味著要吃虧等,使得很多人不但不愿做老實人,還怕別人說他是老實人。再次,剖析黨的十八大以來一批被查處的高級領導干部案例,指出他們對黨不忠誠,不遵守黨的紀律和規矩,膽大妄為,做出令人難以想象、瞠目結舌的事情,最終落得鋃鐺入獄、身敗名裂的下場。最后,借用蘇軾的《洗兒詩》:“人皆養兒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唯愿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從現實和歷史、黨內和黨外,多維度回答了所謂“老實人吃虧”的疑問,闡明“老實人吃虧”的本質是“暫時吃虧,終究不虧;此事吃虧,彼事不虧;看似吃虧,實則不虧”的道理。
這些不太被講課人引用的事例,黨員聽了既新奇又說明了道理,容易讓黨員接受,從而徹底否定“老實人吃虧”的錯誤論調。黨員普遍認為這樣的觀點立論好,入腦入心,令人信服,不是居高臨下講大道理,而是把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問題講得入情入理、分析透徹,破解了黨員的思想認識誤區。
黨課教育是講課人把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等內容通過宣講,讓聽眾認同和接受的過程,這個過程必須借助良好的語言表達來完成。因此,講課人要高度重視語言功夫的修煉,要繼承優秀傳統,活用典籍、詩詞、歌賦,巧用成語、諺語、網絡語。要努力向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和新時代黨的領袖習近平學習,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水平。

油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比如,毛澤東同志在革命低潮時,就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回答“紅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問。用“它是站在海岸遙望海中已經看得見桅桿尖頭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巔遠看東方已見光芒四射噴薄欲出的一輪朝日,它是躁動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的一個嬰兒。”這樣詩一般的語言,形象地說明中國革命一定會成功的道理。習近平總書記也是語言表達的高手,“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和“鞋子合不合腳只有自己知道”等膾炙人口的金句,無不形象深刻、貼切自然、恰到好處,令人拍案叫絕。這些都應當成為我們學習借鑒的范本。
由于黨課講稿是寫出來的,受書面語束縛很大,因此,還要特別注意把長句改成短句,把倒裝句改成正裝句,把單音詞改成雙音詞,把聽不懂的文言詞、專業語改成易于聽懂的詞語。有的講課人在講授如何對待共產主義信仰的時候,引用的是老子《道德經》中上中下三士對道的態度的原文:“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試講的時候,感覺聽課的黨員可能會聽不懂,影響教育效果,因此,把這段文字修改翻譯成白話文。這樣,既生動貼切又通俗易懂,效果非常好。
上黨課本身是一個能量傳遞的過程,講課人是能量的聚集體,黨課的講臺是為自信和充滿正能量的人準備的。激情澎湃、聲音飽滿、態度鮮明、生動活潑的講課人,就會掌握課堂的主動,讓聽眾跟隨你的節奏、你的情緒而動。試想一個暮氣沉沉、垂頭喪氣的講課人,如何能夠打動人、感染人、鼓舞人?所以黨課講課人應當注重把說理與抒情有機結合,恰到好處地進行情緒的渲染,并不失時機地烘托課堂氣氛,營造一個充滿正能量的氣場。
比如,在講職業道德黨課的時候,有的講課人就舉例講到汶川大地震時的故事。有個教師在地震來臨的時候,棄學生于不顧,第一個跑出教室。而與之對應的是,綿竹市漢旺鎮東汽中學教師譚千秋張開雙臂,地震時趴在課桌上,身下緊緊護著四個學生,學生得救,他仿佛張開守護的翅膀般的身軀卻定格為永恒豐碑。這時講課人提高聲音說,我想問一下同志們,您是愿意把孩子送到前一位教師班里,還是送到譚千秋的班里?我們這個社會到底需不需要見義勇為的真善美?我們應當用什么樣的心態和語言來評價棄學生于不顧的教師?用什么樣的心態和語言去禮贊譚千秋?然后,又更加高亢地講,正如莊子所說的“與井蛙不足以言海,與夏蟲不可語冰”。這樣引用文句和連續設問,抒發出了講課人鮮明的愛憎和強烈的情緒,比一般性的講述更能打動人,從而引起黨員熱烈鼓掌,反響非常好。
“看山不喜平。”黨課教育千萬不能簡單地認為我們講授的內容是真理,就可以簡單應付,念稿子打官腔,不觸及敏感的社會問題,不觸及黨員的思想神經,不注重對演講規律的研究和運用,不使聽眾產生情感共鳴。為此,每一個走上講臺的講課人,都要十分注重研究和把握教育基本規律,深入了解受眾的年齡閱歷、工作特點、興趣愛好等,掌握方法技巧,有效控制場面、節奏和氣氛,如同揮舞一只看不見的手,可以隔空拿人,用你的技巧把打嗑睡的人“捅”醒,把溜號的人“拽”回,使整個授課過程盡在掌控之中。
比如,有的黨課講授人,在講安全責任問題的時候,借鑒聞一多先生《最后一次的演講》中的提問方法,提出“什么都是別人不好,沒有一個人會認為自己的小小違章會釀成事故”的話題,然后引用“海恩法則”,即每一起嚴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輕微事故和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隱患,從而歸結出:事故的發生是一個個量的積累疊加,是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再好的技術、再完美的規章,也無法取代人自身的素質和責任心,在長長的責任鏈條中,我們每個人就是團隊和體系的組成部分,我們怎么樣,團隊和體系便怎么樣。每個個體不應該總是把自己不負責任的行為歸咎于團隊和體系,而應該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到奉公守法、問心無愧,杜絕隨波逐流甚至助紂為虐。這樣抑揚頓挫的演講,緊緊扣住安全責任缺失的突出問題進行抒發,比一般化的說理更能觸及聽眾的內心深處,引發的思考也更加深入,聽眾的注意力也更集中,講課的效果也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