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大講堂進企業普及防癌抗癌科學保健知識
癌癥早預防,健康早準備。由山西省科協主辦的“健康科普大講堂”活動邀請健康365專家日前走進山西煤礦機械制造有限責任公司,為該公司職工普及癌癥常識及科學抗癌知識。山西省人民醫院副院長李耀平、山西煤礦機械制造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田齊叢等200余人參加了科普講座。

企業領導及人民醫院專家

參加活動領導與專家義工等合影

科普大講堂課堂
山西省人民醫院的專家在講座中講解了什么是癌癥、如何提高患癌生存率、營養對癌癥患者的重要性等知識。
李耀平是肛腸科方面專家,他講到,目前我國癌癥發病率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其中消化道腫瘤占很大一部分。而且在消化道的腫瘤中,膽囊癌的發病率位居第六,患者5年的生存率僅為5%。他說,腫瘤分為良性和惡性兩大類。良性腫瘤對機體的影響較小。惡性腫瘤即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癌癥。癌細胞的生長和分裂速度高于正常細胞,且往往可轉移到其他組織。早期篩查是提高癌癥治愈率的有效途徑。但不少患者發現患癌時已到中晚期,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期。他提醒,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降低患癌幾率,定期體檢可以及早發現癌癥病情,有腫瘤家族史的人群更應重視疾病篩查。
山西省人民醫院普外科二病區主任張燕忠介紹了營養對癌癥患者的重要性。他介紹,癌癥患者的營養至關重要,需要有比普通人更多的營養來支持病癥的治療。癌癥患者營養不良的主要原因是攝入不足和消耗增加。腫瘤細胞會和正常人體細胞競爭營養物質,使得患者體內的生化代謝異常,自體蛋白丟失。患者如何保證治療中的營養?張燕忠表示,患者應優先口服營養劑,不能經口攝入足夠營養的患者,可通過導管將食物送胃部進行營養支持,而胃腸道功能喪失或吃不下東西的患者,可靜脈注射維持生理需要。

社區醫務人員、義工發放抗癌科普資料
山西省人民醫院放療科主任任晉進針對放療副作用進行了講解。她說,所有癌癥的治療方法都會有副作用,放療必然會對正常組織產生一定的放射反應或損傷。不過,癌癥患者不必過分緊張,隨著放射技術的進步、治療設備的改進,目前放療已經能達到準確定位、準確計劃、準確照射,放療對正常組織的損傷已更低。她提醒,癌癥患者家屬應調整好心態,積極幫助患者正確認識癌癥,加強與主管醫師和專業護理人員的溝通,做好醫患之間的聯系和溝通,使患者長期的治療計劃得以順利實施。
山西省人民醫院口腔內科主任石晶主講了口腔癌早期發現知識。她說,口腔粘膜顏色改變,尤其口腔粘膜白斑,被認為是口腔癌的癌前病變;口腔潰瘍的病程一般不超過兩周,如果燒灼感、疼痛等癥狀超過兩周仍不見好,則應格外警惕;口腔內有任何可疑的腫物,也是危險信號。此外,舌邊緣潰瘍及硬節,沒有明顯不適又長期不愈;口腔及口唇任何部位有腫物,質硬、表面不光滑,長期不消退,都要考慮到口腔癌,應及早到醫院口腔科檢查治療。
本次“健康科普大講堂”活動由山西科技傳媒集團、山西省人民醫院、山西省農業科技信息中心、山西健康365服務中心承辦,山西省專家學者協會、山西煤礦機械制造有限責任公司、太原市小店區黃陵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及煤機社區服衛生服務中心協辦。
(武竹青 邰豐)
山西“一縣一策”集中攻堅深度貧困縣

記者從山西省扶貧辦獲悉,山西省委常委會議近日審議通過 《關于一縣一策集中攻堅深度貧困縣的意見》,今后山西將用更有針對性的舉措,解決深度貧困縣存在的突出問題,推進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取得突破。
山西是脫貧攻堅的重要戰場,全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山西就有呂梁山、燕山-太行山兩大片區,2014年建檔立卡之初,山西共有貧困人口329萬,貧困發生率13.6%,貧困面積大、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是基本省情。
2017年6月,山西省確定偏關縣、寧武縣、靜樂縣、興縣、臨縣、石樓縣、永和縣、大寧縣、天鎮縣、廣靈縣等10個縣為深度貧困縣,決定在未來幾年采取超常規舉措,向深度貧困發起“總攻”。
山西省扶貧辦相關負責人表示,2017年以來,山西各地聚焦深度貧困,集中力量攻堅深度貧困取得階段性成效,但推動深度貧困縣如期脫貧摘帽,面臨的任務依然艱巨。今后要繼續加大對10個深度貧困縣資金、項目、政策舉措傾斜支持力度,突出抓好深度貧困縣特色主導產業發展,實施“一縣一策”攻堅深度貧困縣,推進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取得更大突破。
產業是脫貧之基、強縣之本、致富之源。山西省提出,10個深度貧困縣要結合經濟發展基礎、資源稟賦、市場需求和群眾生產生活實際,明確主攻方向,加快脫貧主導產業培育。
按照規劃,2018年到2020年,山西將在偏關縣、寧武縣、靜樂縣改造新建沙棘林2萬公頃,在靜樂縣發展藜麥6666.7公頃,在興縣、臨縣、石樓縣、永和縣4縣實施干果經濟林提質增效66666.7公頃以上,在永和縣、大寧縣提升發展水果26萬畝,在天鎮縣、廣靈縣發展雜糧1.6萬公頃,在天鎮縣發展蔬菜2400公頃,在廣靈縣發展食用菌666.7公頃。
“我們要通過3年時間,在10個深度貧困縣形成優勢明顯的農林脫貧主導產業體系,惠及當地50%以上的貧困人口,加快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步伐。”山西省扶貧辦主任劉志杰說。
(王飛航)
“富民貸”養雞富農民

一輩子土里扒食的山西省忻州市五臺縣東冶鎮北三村貧困戶王彥青,這幾天逢人就說“富民貸好,富民貸幫咱發財了”。2017年,他從五臺農商銀行東勝支行得到富民貸5萬元,又自籌資金建起雞舍6棟2200平方米,養雞1.1萬只。2018年以來,平均日產蛋200千克,月收入4.2萬元。并吸收貧困戶2人,月工資分別為1800元和2100元。圖為王彥青高興地對支行長王奮偉說:“富民貸幫咱三戶人家脫貧了”。
(金俊賢 白勇 先良)
山西靈丘架子牛代養戶均增收1.4萬余元
靈丘山多、水多、坡多、溝多、草多、氣候溫暖,養牛具有天然的優勢。潤生大業生物公司看到了這一資源優勢,面向貧困戶推出架子牛代養扶貧項目,即春夏把小牛發放給貧困戶喂養,入冬時節再收回來進行育肥。期間,貧困戶可以充分利用季節性資源,進行放牧,實現飼養過程綠色化、有機化,成本低效益高。
貧困戶收益按小牛增加的體重計算,合同規定每千克為20元。2017年,代養戶實現戶均增收14196元,共帶動2個鄉鎮10個村的20戶貧困戶脫貧。
(王 鵬 馬明清)
山西省首支扶貧產業基金在婁煩成立
6月5日,山西省首支扶貧產業基金——婁煩縣扶貧產業發展基金在太原成立。
該基金由婁煩縣人民政府發起,婁煩縣恒實產業發展投資有限公司、太原市新海信扶貧開發投資有限公司、太原市海信小微企業創業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出資。基金首期規模2億元,目標10億元,優先投資于婁煩縣境內精準扶貧產業項目,旨在脫貧攻堅、改善民生。
成立儀式上,婁煩縣政府與太原美美農業技術開發有限公司、山西新青林畜牧科技有限公司等合作方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這是婁煩縣扶貧產業發展基金成立后的首批項目引入,對加快婁煩縣經濟發展,改善當地民生將發揮重大作用。
(李 兵)
山西:石樓縣養蜂產業助農脫貧增收
石樓縣立足資源稟賦,把蜜蜂養殖業作為全縣重點特色養殖產業大力扶持,出臺全縣蜂產業發展實施意見,確定產業發展思路,多措并舉推進養蜂產業發展。到今年上半年,已發展蜂群1.1萬余箱,養蜂產業成為鄉村振興的新業態和農民脫貧增收的重要渠道。
在團中央駐石樓扶貧工作隊大力支持和牽線搭橋下,石樓縣引進了深圳企業家投資成立山西善農蜂業有限公司,積極開發系列蜂產品,開展歐盟有機認證,申報并通過了農業部的“地理標志”認證。邀請“中國質量萬里行”蜂業專業委員會到石樓調研指導,并被列為國家蜂產業體系試點縣。舉辦“槐花節”等系列活動,推廣石樓蜂蜜,打響了“石樓蜂蜜”品牌。同時,組建全縣養蜂協會,開設蜂學專業班,并與科研院所開展合作,制定蜂產業專項管理辦法。全面推進“空中農業”示范建設,建立了10個蜂標準化養殖示范場,發展規模化蜂示范戶80戶。
石樓縣還指導建立了“貧困戶+合作社+龍頭企業”的利益聯結機制,由村黨支部牽頭成立了20家養蜂合作社,確保貧困戶穩定增收。制定了養蜂產業獎補政策,對養蜂戶新購1箱蜂,補助100元,對從事養蜂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提供3-5萬元貼息貸款。健全風險保障機制,針對氣候異常造成蜂蜜減產的問題,由金融部門牽頭,引入“蜂業氣象指數保險”,保障每群蜂最低的生產飼養成本。積極推動與京東、阿里巴巴、蘇寧易購、樂村淘等全國性電商平臺對接合作,建立網絡營銷渠道。
為深度挖掘養蜂業的多種功能,石樓縣通過開發養蜂體驗、租借代養、全域旅游等經營模式,培育壯大休閑養蜂業。
(鄭慧梅 趙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