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曲孝麗(右二)蒞臨瑞芝公司檢查指導工作
近日,山西省副省長曲孝麗在運城市市長朱鵬、山西省政府副秘書長張文棟、山西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馮征、運城市副市長崔元斌、運城市鹽湖區區委書記王吉敏、鹽湖區區長李哲、運城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姚蔚的陪同下來到山西瑞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檢查指導工作,她對瑞芝公司各方面的工作給予充份肯定,并對瑞芝牌靈芝菌粉系列產品給予高度評價。
山西瑞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董建生就企業目前的發展狀況和廣闊發展前景向曲孝麗副省長做了詳細匯報。他說山西瑞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從建廠至今已有近二十年的發展歷程,主營產品為瑞芝牌靈芝菌絲粉。為了適應市場的需求,公司相繼擴建了二期和三期工程。瑞芝公司多次榮獲國家級的各項榮譽稱號。
副省長曲孝麗對瑞芝公司各方面的工作給予充分肯定,特別是對公司生產的菌絲粉表示濃厚的興趣,當她聽說到靈芝菌絲粉神奇的功效后,情不自禁地和在場的工作人員一起品嘗了沖調之后的菌絲粉,意味深長地說:“真不錯,靈芝粉真是好東西”。隨后副省長曲孝麗又參觀了瑞芝公司的榮譽展廳,仔細地看著每一張照片,每一塊獎牌,認真地聽著工作人員的講解,不時地點頭稱贊。曲孝麗副省長以及在場的領導們都表示今后要加大對企業的支持力度,讓瑞芝公司不斷地做強做大。
(陳 紅)
運城市市長朱鵬蒞臨瑞芝公司檢查指導工作
近日,山西省運城市人民政府市長朱鵬、鹽湖區委書記王吉敏、區長李哲一行蒞臨瑞芝公司考察調研,朱鵬市長表示一定對瑞芝公司各項工作給予大力支持。
山西瑞芝公司董事長董建生就企業目前的發展現狀、戰略發展規劃和二期在建項目基本情況,向朱鵬市長做了詳細匯報。瑞芝公司目前在建項目為食品、保健食品技改擴產項目,兩個6千平方米的GMP車間已經建成,目前投入試產;六層綜合辦公大樓已經竣工;兩棟職工宿舍樓和1600人大禮堂、職工食堂正在施工中,預計10月份將全面投入使用。
董建生董事長向朱鵬市長講述了瑞芝公司“醫養結合”的中遠期發展規劃,瑞芝公司目前正在申辦“瑞芝中醫康復醫院”,與北京中醫大學聯合創辦,其定位是充分發揮中醫中藥優勢,突出專科醫院特色,走醫養結合的道路,關注全民健康,為亞健康和老人們提供一個康復療養的美好樂園。
朱鵬市長對董建生董事長的企業發展思路給予高度評價和贊賞。他說,這么好的企業,我們就要在政策、資金等各方面進行大力支持。他詳細詢問了公司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并現場辦公,責成隨行工作人員認真解決,逐一落實,確保瑞芝公司穩步、快速地發展,成為運城市標桿企業、龍頭企業。
(陳 紅)
山陰縣:小白菇為百姓搭起精準脫貧大平臺
新時代·新氣象·新征程 我 眼 中 的 企 業

工人在采菇
夏季耀眼的日頭暴曬在雁北的土地上,地皮上面鋪灑著一層白色的粉末,像雪山上面覆蓋著的皚皚白雪;一棵棵楊柳樹像一個個長不大的小孩子,枝枝叉叉似孩子們張開的臂膀……這是記者在山陰鹽堿地上看到的景象。
在山陰縣與當地人一談到鹽堿地便會緊蹙眉頭,一直以來鹽堿地困擾著他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2012年,對于山陰縣薛圐圙鄉白坊村民來說是一個終身難忘的一年,山陰縣玉井鎮千井村的吳鳳鳴在白坊村南半道地一片千年鹽堿灘上,辦起了華北地區最大的雙孢菇種植基地。企業除了吸收當地貧困農民兄弟進廠工作,還把農戶的玉米秸稈回收利用,用于食用菌生產原料,產菇剩下的廢料再投送給農戶改良當地的鹽堿地,生產有機農產品。

采菇稱重
6月6日,記者赴山西宇昊蘑菇種植有限公司采訪,分管生產的副經理王文興致勃勃地介紹了企業的發展。“2013年8月份,公司生產線上一簇簇白蘑菇破土而出。在人們沉浸在成功的喜悅中時,吳總在和同行、國外專家交流過程中,發現現有的生產工藝與國外先進的種植工藝有很大的區別,于是他決定走出去看看別人是怎么種植蘑菇的!”
2014年1月,吳鳳鳴去荷蘭考察了雙孢菇種植企業,聘請荷蘭專家重新設計了新的生產線,配套了菇房9棟140多間。先后邀請美國、加拿大、法國、荷蘭等知名專家到公司指導生產、培訓技術,聘請陜西一名技術總工,做長期的技術指導。日產雙孢菇達到30多噸,年處理秸稈、雞糞6萬多噸,產生廢料43200噸,可改良鹽堿地1萬畝。經過多年試驗,廢料用在土豆生產中產量、質量大幅提高,科學利用形成蘑菇種植前端、中端、末端加工生產綠色循環產業鏈,受益農民達數萬人。僅用于蘑菇生產原料一項就為當地百姓增加收入1800萬元。
“這幾年我們吸收400多名貧困人員來企業上班,單白坊一個村就有70多人,好多是夫妻倆帶著孩子。他們每月領著三四千元的工資,生活上的變化顯而易見。”說到企業給當地農民帶來的好處,王文臉上露出自豪的神情。

外運銷售
下午6時,記者在廠區看到,下了班的工人們一個個從生產車間走出來,男人們一伙伙,女人們一撥撥,臉上煥發喜悅的容光。記者隨即采訪了幾位在企業上班的工人。
“我嫁到他家24年了,他弟兄3個,生活居住條件差,嫁過來后購買了3間土胚房。”這是54歲的游春夏向記者說得一番話。13年對他們來說是個轉機,蘑菇企業投產招人她報了名,從此在企業有了一份工作。月工資由1600元增長到現在的2800元。15年大小子經過專業技術培訓,成為公司的技術人員,每月能掙到3000多元。看著母子倆在企業掙了錢,17年她丈夫也來到企業衛生組上班,又為她們家每月增加了2600元的收入。“我們家3個人在企業上班,這幾年有了些積蓄,除了還了外債,家里還添置了組合柜、電視、筆記本電腦。”游春夏對生活的變化喜上眉梢。

記者采訪貧困戶
陶愛珍45歲,丈夫盧忠平47歲,兩女一男三個孩子。盧忠平弟兄4個,兩個姐姐,父親早逝,兄弟幾個很早便承擔起家庭生活的重擔。他們耕種18畝土地,除去投入收入很微薄。14年陶愛珍來到企業上班,采菇月收入2700元;盧忠平16年也來到企業在上料組工作,月收入3000元左右。“家門口有這么好的一個企業,讓我們掙到錢,還不誤家事,使我們能供孩子們都上了大學。”陶愛珍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蘑菇企業給當地百姓真正帶來了機會和實惠,為社會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促進了當地農村經濟的發展,帶動了周邊農民的共同富裕。為了提高企業的產業融合度,他們正在著手建設罐頭廠、復合肥廠、光伏電廠,積極打造山西宇昊半道地現代農業園區。
(武竹青 趙國恒)
山西臨猗縣猗氏鎮大力整治農業生產污染源
連日來,山西省運城市臨猗縣猗氏鎮大力整治農業生產污染源和“三燒”現像,使農業、農村出現了可喜的變化。
該鎮首先明確了各村村委主任、包村干部為第一責任人,細化責任,明確任務,劃片分區。他們將209國道、臨風線、臨泓路、通村路兩側污染物集中清理作為重點,并將大棚塑料垃圾和修剪后的果枝等集中回收。截至目前,全鎮共清理廢棄反光膜10余噸,生活垃圾30余噸。
(張 誠 程逢晨)
山西和順縣扶貧夜校為干部“充電補鈣”
“‘夜校’的形式真是好,白天我們在村里忙工作,晚上的空余時間靜下心來系統學習一些脫貧攻堅的經驗做法、政策措施,學以致用、以用促學,對于我這個扶貧戰線的‘新兵’來說真的非常‘解渴’!”5月29日晚,山西省晉中市和順縣平松鄉三泉村第一書記李聰剛一走出設在鄉政府的扶貧“夜校”,就發出這樣的感慨。
為了更好地凝聚脫貧攻堅決戰期的向心力和戰斗力,培養一支政治素質堅定、業務工作過硬、工作方法得力的扶貧干部隊伍,和順縣積極創新形式開展干部教育工作,以干部和貧困群眾“該知道”“應知道”“想知道”為選題方向,開辦“夜校”,在各鄉鎮以視頻教學的模式授課,讓干部“充電補鈣”。據了解,“夜校”自5月11日開講以來,每天都能吸引來自扶貧一線的500余名干部聽課學習。
“夜校”每課時長40分鐘,主要面向縣四套班子領導、縣級領導、脫貧攻堅領導組成員及各鄉鎮班子成員、鄉干部、扶貧工作隊長、第一書記傳達中央和省、市、縣有關扶貧文件及會議精神;講解農村危房改造、教育、健康、就業、產業等扶貧政策法規,使扶貧戰線干部進一步把握新時代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核心要義,熟悉吃透各項政策,增強解讀政策能力。
“貧困戶退出程序和標準、扶貧補助這些政策通過專家和各相關部門負責人的講解,使我們的理解更準確、更深刻了,好多實際工作中的疑惑得到了清晰的回答、精準的指導,回到工作崗位上能夠心明眼亮、有的放矢。”和順縣馬坊鄉的李杰在聽完課后更是收獲多多。
(程 慧)
農村生產性服務大有可為
任 璐
近日,由金正大集團聯手世界銀行集團國際金融公司、華夏銀行發起成立現代農業服務平臺金豐公社,致力于為千萬農戶提供全產業鏈農業服務。這既是市場主體探路農村生產性服務的創新之舉,也體現了龍頭企業引領現代農業發展的責任擔當。
農村生產性服務業是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是為農業生產提供全鏈條、專業化服務,包括農資購買、機種機收、統防統治、測土配方施肥、烘干倉儲、保鮮儲藏、信息服務等。這些服務,運用新機具新裝備,聯通新信息新技術,不僅分散的普通農戶需要,新型經營主體也同樣需要。
面對市場的需求、農民的渴盼,農化企業憑借創新強、網絡廣、渠道暢等優勢,開展物資供應、技術指導、金融保險等生產性服務,不僅符合自身轉型發展需要,還滿足了農業節本增效的要求。因而,可以期待金豐公社凝聚更多優勢資源,把農業服務平臺打造成富民增收平臺,用持續的探索為農業發展創造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