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化果園到底先進在哪里?種出來蘋果的甜度和口感有啥變化?近日,筆者來到山東威海文登市,探訪“澤峰園”蘋果到底是如何打造成為精品蘋果的。
在一家電商平臺,有多家店鋪都在賣觀賞棉花。這些花束按株數叫賣每株158~288元不等,成交多的有近百筆。既然觀賞棉花有價有市場,那么國內能生產嗎?
在湖北一些實體花店,有不少干枝的觀賞棉花在賣。精致花店門前兩邊醒目位置,分別擺放著與其他花草扦插好的棉花和一株株原生棉花,前者每束26元,后者每株80元,算下來每朵棉花要賣8元。在一些花卉批發市場里,有多個店鋪在賣棉花,但都是按株賣,3株起賣,每株批發價40~60元。
花店出奇葩論株賣棉花

近日,筆者來到湖北新洲種了兩畝棉花田的程師傅家中。他告訴筆者,2017年種的棉花,每千克最高賣6元,每667平方米產了175千克,收入1050元,都賣給了棉紡機構。“如果觀賞棉花真的能種,效益好,我肯定會試種。”程師傅這樣說道。
湖北省農業廳農技推廣總站有關負責人介紹,湖北省氣候和土壤都很適合種植棉花,且棉花的生長時間可達到120天以上,最長可達到200天。這也意味著,從春天到秋天都可以出產觀賞棉花。
“這樣的品種在湖北省試種完全沒問題。唯一需要明確的是,花卉市場是否有足夠的消費力?”湖北省農業廳棉花專家羿國香介紹,湖北是產棉大省,此前因為經濟效益較差,從2008年開始,湖北省棉花種植面積和產量一路下滑。
棉花雖名為“花”,一直以來都只作“棉”來賣。但是當棉花出現在花店相信大家都會感到新奇。
(據《農民日報》)
智慧農業物聯網實現全覆蓋
在文登市的德豐農業有限公司,公司負責人譚業明將筆者引進了基地的監控室:幾個大屏幕實時將1700畝(1畝約為666.67平方米)果園分區域展現出來。在譚業明的介紹下,筆者看到屏幕上顯示著實時狀態下,果樹生長和管理情況、空氣質量、溫度、土壤墑情、病蟲害及當日的天氣情況等。譚業明說,這套系統叫做智慧農業感知管理系統,通過安裝在蘋果園內的土壤傳感器、空氣捕捉器和監控攝像頭等設備,系統每隔1.5小時就會將各項數據匯總到遠程控制終端上,終端再通過移動通信網絡傳送到服務管理平臺。
譚業明說,智慧農業感知管理系統不僅具有 “大數據系統”的功能,更可以讓農戶通過網絡直接與國家級的蘋果專家進行連線,解決種植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品相差的蘋果也能創出品牌
“因為是綠色食品,土地要限農藥、限肥料,自然每畝的產量就要受到限制。”譚業明表示,目前他的果園每畝產量不超過1500千克。而且果園的蘋果必須在下霜之后才能開始采摘,比其他果園晚采一個月,一般要到小雪節氣后才能摘完。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讓蘋果的營養進一步積累,口感酥甜。
賣蘋果的都知道品相好的價錢好,而賣相差的蘋果價格就低,果農經常會將那些有光斑的殘果賣到每斤兩三毛錢。譚業明受到丑橘、丑梨的啟發,注冊了“金斑”、“丑怪甜”兩個新商標,專門賣那些無爛點、賣相不好的蘋果。雖然蘋果長得不好看,但價格卻是原來殘果的10倍。
為全面改善土質、增加土壤透氣性,譚業明在地下鋪設了90厘米厚的秸稈、20厘米厚的土雜肥,最大程度地降低土壤中的重金屬殘留。為防止出現水源污染和外來物體漂移污染,譚業明在果園周邊種植了林木作為天然隔離帶。
會員認領制豐富銷售模式
譚業明認為,現代化蘋果不僅是種植模式,更體現在銷售模式上,他的部分果園并不是直接對接商超等市場,而是實行會員認領制。
“從2014年實行這項制度至今,300畝果園已經被認領了。”譚業明說,具體的模式是消費者個人或者團體對果樹認領,時間為20年。
這期間,果樹的產權是客戶的,他這里的員工只是認領者的工人。此舉吸引了來自北上廣等一線城市的高端客戶入園認領。要想做到這一點,就離不開智慧農業感知管理系統,客戶只需一個進入系統的口令,就可以通過手機隨時查看自己果樹的生長情況。談及品牌建設,譚業明說,現代果園是對傳統農業的一種徹底改造或變革,包括栽培技術現代化,管理方式現代化,銷售方式方法和經營策略現代化,要全部實現現代化。
(張玉婷)
在手機屏幕輕輕一滑,每一頭牛的身體狀況、食料情況、醫療用品情況都一目了然
四川古藺 用手機“養”牛
“我們這里的每一頭牛都擁有一個 ‘數據庫’!”日前,在四川省古藺縣護家生態循環農業綜合體智慧管理養殖場,飼養員正開著喂草機為今年從新西蘭進口的500頭純種安格斯基礎母牛喂食。與此同時,綜合體云智慧管理中心的負責人劉浪正利用手機“監視”著整個牛群。
“通過對牛體溫與體重曲線變化的實時監測,可分析出牛是否處于健康狀態。”據劉浪介紹,他所使用的手機APP基于古藺云牛郎智慧管理平臺。這個平臺擁有視頻監控、牛生長狀態檢測、環境數據采集、養殖活動管理和專家咨詢五大功能,而這五大功能都能同步在手機APP上輕松得到實現。
隨著劉浪的手指在手機屏幕上滑動,大到整個綜合體的風向、雨量、光照強度和空氣質量指數,小到每一頭牛的體溫、食料情況、醫療用品情況都一目了然。掌握了這些大數據,管理人員只需一部手機,就能實現對養殖場的信息化、智能化和精細化管理。
“安格斯牛被認為是世界上肉質最優秀的品種,價格相比一般市場牛肉要貴2至3倍以上。”劉浪說。
在他看來,價格貴要求質量優,質量優源于環境好。養殖環境的清潔、干燥,溫度和濕度適宜、光照合理,對肉牛的生長發育及產肉性能都有非常大的好處,牛肉的高品質對肉牛的養殖環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有害氣體一超標,手機上就會報警。”劉浪介紹,動物糞便和污水會使養殖場產生氨氣、硫化氫等有害氣體,其濃度若不控制在一定范圍內,可能影響牛的健康。
為此,智慧管理系統為各個圈舍設置了不同環境參數的上下閥值,一旦監測項目超出標準,智能系統將通過手機信息、系統消息等方式立即提醒管理者,以便及時通過自動抽排系統對糞污進行干濕分離,轉化為肥料、沼氣用于農作物的施肥、沼氣發電。
值得一提的是,除對重點數據進行實時反饋外,這些數據還將被存儲進牛的成長過程信息數據庫,實現源頭上對生產安全進行控制,建立肉牛從養殖場到消費者餐桌的全程可追溯查詢,最終讓消費者吃上放心肉。
(杜 勇 朱 茂)
日前,由山東省招遠市金都礦山機械有限公司和招遠市農機局共同開發的標準化果園施肥機研制成功,開始投放市場。據了解,該施肥機在國內屬于首創,其使用范圍廣泛,可以對標準化栽培的蘋果、葡萄、梨樹、桃樹等農作物進行機械化施肥。每臺施肥機每小時可施肥0.20~0.26公頃,相比人工操作可以提高效率60多倍。該施肥機
國內首創標準化果園施肥機投放市場功能齊全,開溝、施肥、覆土可以一次完成;通過肥料與土壤的充分攪拌,擴大了肥料與作物根系的接觸面積,大幅度提升了肥料的利用率。這種施肥機對作物的施肥量可以隨意調節,施肥深度可以在10到50厘米任意調整,有利于降低農民勞動成本,提高農業作業效率。
“標準化果園施肥機的研制對招遠市農業機械的研發來說是一項重大突破,這個機械使用效率高,作業效果好,對果園的施肥和機械化作業有著重要的作用。”招遠市農機部門負責人表示。據了解,標準化果園施肥機項目被列入2018年煙臺市五大農機裝備研發創新項目之一。
(中 農)
蛋雞住“樓房”享受全自動服務
,位于山東省惠民縣淄角鎮的禽樂畜禽養殖有限公司新建好的雞舍里近日迎來了第一批“住戶”,10萬只雞搬進了籠高8層的新 “樓房”,在這里喝純凈水、吃綠色食品,享受最先進的全自動一條龍服務。這座環保型智能化雞舍,推動了畜禽養殖向標準化場區和現代生態循環產業園區轉變,成為惠民縣新舊動能轉換的樣板工程。
一個籠養雞舍相當于6.7公頃土地
家禽的傳統養殖模式是一層籠子,先進一些的養殖場籠子最多三四層,這里高達8層,而且籠子比傳統的養雞籠窄,高飼養密度極大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公司總經理張風秀介紹,新建的雞舍將大數據、物聯網和人工智能技術與畜牧業跨界融合,合理應用分子育種、生物工程疫苗、微生物發酵、微生態應用等生物技術,配套國內頂尖的現代化裝備,住在這里的雞,喝純凈水,吃綠色飼料,用純中藥防疫,真正實現了綠色無公害喂養。0.16公頃土地養10萬只雞,相當于傳統養殖模式的6.7公頃左右,項目土地利用率提高大約42倍。
1個機器人相當于30個勞動力
蛋雞養殖采用全封閉式飼養模式,實現自動飲水,飼料遠程集送,雞糞自動清運,自動撿蛋,遠程集蛋傳送,機器人日常巡檢,實現無人化遠程操作,照明、溫度、濕度、空氣自動檢測調控。只有在發現故障維修、維護日常衛生、處理個別傷雞時才需要人工進入處置,最大限度地減少了人畜交叉傳染,增強對重大疫病的防控。一個10萬只雞的雞舍,1個機器人+2個工人管理,完成了32個工人的勞動量。
1個養殖場相當于一個縣的蛋生產量
在山東省全面展開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的大背景下,他們充分考慮市場風險和企業的融資渠道、融資能力等條件,將實現養殖業現代化為標準,擬定建設“100萬只智能化、環保型、集約型、標準化蛋雞養殖+有機蔬菜種植示范園”項目。規劃建設籠養多層智能化雞舍12棟,建成后可年產蛋60噸,相當于1個縣生產量。
(王君彩 張 爽 李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