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25次集體學習時指出,“讓歷史說話,用史實發言”。而檔案工作作為我國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加強檔案文化建設,成為各級檔案部門面臨的新挑戰。本文從加強檔案文化建設等方面進行了剖析與思索,提出了詳實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檔案文化 統籌規劃 研究
1檔案文化建設的現實意義
檔案是各級單位事業發展的根基,一個單位沒有檔案文化的進步,發展就失去了堅定的基石。檔案文化是依附于檔案實體本身,并通過對于檔案自身的有效管理過程而實現的文化形式。【1】
1.1加強各級檔案部門的文化建設是內在要求
一方面,檔案文化是單位文化的重要組成元素。檔案是單位寶貴的精神財富,具有科學文化的屬性,因而檔案建設也是一種科學文化建設,是單位文化發展的真實記錄,是單位文化存儲的主要形式。可見只有建設好檔案文化,單位文化才能源遠流長。另一方面,優秀的檔案文化是單位文化建設的支持和保障。在各個環節利用檔案信息資源,更快地提高工作效率和檔案管理水平,更高效地為單位提供服務。
1.2加強檔案文化建設有利于塑造單位特色文化
單位文化建設必須基于本單位的歷史和現狀,不能脫離本單位的歷史發展搞毫無特色的“泛文化”。市場經濟中,只有擁有代表單位特色的文化,才更易留住人才。在文化塑造過程中,單位的檔案文化是不可缺少的“助推器”,構成了其基本特征的各要素都在檔案中有記載。因此,良好的檔案文化能夠充分挖掘沉淀在檔案中的文化精髓,幫助單位彰顯其文化內涵。
1.3加強檔案文化建設是促進單位發展的有力保障
檔案工作的存在和發展具有它的必然性,亦是單位軟實力建設的重要構成部分。一方面,檔案為單位發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原始數目,是單位精神勞動的優秀成果與智慧結晶。科技檔案可為職工提供技術數據,真正地為研究新成果注入新的血液;照片檔案可為職工提供最真實的寫照,為其參照和還原現狀,從而作出準確的判斷。檔案是單位在各種活動中形成的原始記錄,也是重要的窗口。加強檔案文化建設,有利于為單位發展添磚加瓦。
2檔案文化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2.1檔案文化建設認識不足
據悉,許多檔案管理工作人員有自卑心理,認為是一件“苦差事”,不但內容枯燥、復雜、毫無頭緒,而且投入的腦力辛苦,不易出成績,于是主動性和積極性都不高,致使檔案工作遲滯不前。究其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不會開發利用。對檔案文化建設的內涵與特質缺乏系統的認識。二是不敢開發利用。怕承擔責任,習慣以“退”字當先,缺乏迎難而上的勇氣和敢于拍板的決心,這些都不利于檔案文化建設。
2.2檔案文化建設與民眾的文化要求存在差距
當今新媒體發展迅速,因其屬性特點,使民眾對于信息的獲取具有多樣性和多元性。這就導致檔案文化產品易出現質量較低的情況,使得民眾失去了興趣。雖然檔案文化是一種隱性文化,但仍可通過制度、精神、規章等方面予以顯性化,切不可被新媒體的碎片化來解構檔案文化,致使其傳統的特質被逐漸稀釋,甚至日復一日地被復制和雕刻。
2.3檔案文化建設創新能力不強
在實際的檔案文化建設過程中,如若豐富檔案產品的內容形式,并深入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會更有裨益。其實很多單位在開展檔案文化建設時習慣生搬硬套,沒有發現供給側結構矛盾的顯現和變化。上海市檔案館曾利用微信和微博等新媒體工具,發布具有啟發性的檔案內容,吸引社會民眾參與檔案的著錄,講述檔案背后的故事。此做法結合了檔案工作的實際,也容易反映檔案工作的價值取向,只是至今許多檔案管理部門還未深刻地認識到此先進的經驗。
2.4檔案文化建設缺乏科學的理論指導
如今,檔案文化建設已成為學述界研究和探討的一個熱點,但所取得的成果還不算豐碩。雖然檔案文化建設雖初步形成了上下聯動、各方參與、齊頭并進的良好局面,但仍存在著科學謀劃不夠,協調推進不力,資源聚合不佳的薄弱環節,各單位的檔案文化建設任重而道遠。
3關于開辟檔案文化建設新路徑的思考
3.1合理應用各類新媒體平臺,優化整合檔案文化建設的媒介環境
在實際的檔案文化建設過程中,為了有效提高效率,需對群體進行分析和歸納,從而采取更準確的方法去推進其建設。要充分發揮新媒體的“短平快”和“穩準狠”的優勢,抓好網上檔案文化交流共享平臺建設,積極運用新的載體,促進優秀檔案文化作品以多渠道傳輸和多終端推送。最終達到互借助朋友圈等吸引社會各界的關注。因檔案文化也是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部分,故需接地氣,不斷挖掘和升華檔案文化主題,讓群眾在身邊就能耳濡目染的感受,拉近距離。
3.2統籌規劃檔案文化建設,完善檔案文化機制
首先,建立健全檔案文化體系。各單位的“一把手”是“第一責任人”,要肩負起主體責任,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毫不松懈地堅守檔案文化建設“主陣地”,躬身不輟種好檔案文化建設的“責任田”,在大是大非問題上敢于發聲和亮劍,堅決杜終“失語”的不良狀態,快速形成各級黨委領導,檔案部門負責,各級相關職能部門參與的檔案文化開發機制。
其次,層層簽訂行檔案文化建設目標責任書。為保證工作落到實處,必須納入日常管理工作范圍,只有權、責、利明確與對等,才能保證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以形成大的工作合力。每年年初,按計劃地簽訂責任狀與落實相關內容,并與個人績效考核建立聯系。
最后,完善檔案部門文化建設評價反饋機制。所謂檔案部門建設評價,就是在科學分析檔案部門文化建設過程的基礎上,對檔案部門在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質文化以及員工人本文化建設方面所取得的成績、水平和效果給予評定的過程。【2】單位檔案文化建設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即要符合單位總體建設的總體要求,又要符合單位檔案文化發展的一般規律與實際情況,從而進一步促進其全面提升。
3.3豐富檔案文化內容,深入挖掘群眾的多層次需求
首先,完善檔案管理制度建設。進一步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在原有制度基礎上,找差距,立措施,抓落實,要以《檔案工作規范》為依據,同時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結合自身工作實際,建立健全各項業務的專項制度,以主動布局謀發展,建設優秀的單位檔案文化。
其次,完善檔案文化建設保障機制。各級政府需加大對檔案建設的財政投入力度,優化整合資金,重點向基層檔案管理部門傾斜,統籌解決補齊短板,且要深入研究供給側改革對檔案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要求,利用改革紅利,切實提高檔案文化產品的有效供給。
最后,積極創作檔案文化作品。國家檔案局局長,中央檔案館館長楊冬權,在2012年全國檔案工作者年會上首次提出“要把檔案轉化為文化產品”,并要求“檔案工作者檔案進行篩選、加工、提煉、編篡,把檔案“原料”轉化加工為各種形式,特別是當下覆蓋面最大,最流行的文化“產品”,從而讓更多的群眾受到熏陶、感化、教育提高”。【3】可見,所有檔案工作人員要多加強專題編研,積極創作。
參考文獻
[1]高呈茜。新媒體環境下檔案宣傳工作初探【J】湖北檔案2014(12):9--11
[2]2012年全國企業檔案學術年會在寧召開[EB/OL].[2013-03-http://www.managergz.com/message/2012/message_20120918124935.html
作者簡介
范昕(1985—),女,漢族,湖北黃岡人。文學碩士,館員,現為湖北省農業科學院蠶桑試驗站站長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