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前,我國初中英語素質教育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何在不斷深化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成為值得探討的問題。將思維導圖理論和初中英語教學相結合,能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動力,提高學生實際運用英語的能力。結合日常的教學實踐,本人對思維導圖在初中英語教學的運用進行了一些探索。
【關鍵詞】思維導圖;英語教學
【作者簡介】黃毅奎(1979- ),男,漢族,廣東惠州人,博羅縣園洲中學,中一,大學本科,研究方向:英語教育。
《初中英語新課程標準》指出:“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是: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初中英語教育不斷深入改革,教學內容也隨之增加,要求相應提高。
如何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動力,提高學生實際運用英語的能力呢?我認為利用思維導圖是目前最有效的途徑。因為思維導圖具有直觀形象的表達方式,使英語課堂教學更易為學生所接受。
思維導圖又叫心智圖,是由英國心理學家、教育學家Tony·Buzan提出的思維工具。思維導圖是表達發散型思維的有效圖形思維工具,它運用圖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級主題的關系用相互隸屬與相關的層級圖表現出來,把主題關鍵詞與圖像、顏色等建立記憶鏈接。思維導圖充分運用左右腦的機能,利用記憶、閱讀、思維的規律,協助人們在科學與藝術、邏輯與想象之間平衡發展,從而開啟人類大腦的無限潛能。
思維導圖的教學方式,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學生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對知識進行全面的理解。思維導圖把知識圖形化,幫助學生深刻理解知識的內涵。思維導圖將在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與思維創造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從三方面淺談思維導圖在英語教學中的實踐。
一、單詞學習從圖形開始
如果把英語的學習比作建造一座房子,那么語法知識就是房子的框架,單詞就是這座房子的磚塊。想要把房子建好,磚塊當然是越多越好。
《初中英語新課程標準》的語言知識目標:學會使用3000個單詞和400-500個習慣用語或固定搭配。而現實教學中,有些學生的單詞掌握情況不理想:有學生怕辛苦、學習懶惰;有學生靠死記硬背,但收效甚微;有學生每天記單詞的數量超過自己的能力,想一口吃成個胖子……種種原因最終讓學生對英語失去興趣,以致放棄英語。
思維導圖可以把詞匯與圖像連接起來,把一長串枯燥的信息變成彩色的,容易記憶的、有高度組織性的圖像,從而與我們大腦的記憶方式自然吻合。
在學習外研版七年級上冊《Module 4 Healthy food》的時候,我上課就將單詞學習與思維導圖相結合:
1.在黑板寫上food,然后讓學生立刻閉上眼睛,持續20秒,思考它。
2.學生分成學習小組,以food為中心,把聯想到的單詞寫出。
這個活動立刻讓學生興奮起來,他們懷著濃厚的興趣,加入到熱烈的討論當中。詞匯量少的同學在活動的同時學到新的單詞,詞匯量多的同學在幫助其他同學的同時,也鞏固了自己的知識。
以下是學生的部分活動成果:有些學習小組在food的圓圈外圍先寫上meat、fruit、vegetable等單詞,然后再以meat這個圓圈為中心,寫出beef、chicken、fish等單詞……
有些學習小組在food的圓圈外圍先寫上已經學過的單詞:apple、fish、bean等;在另外一邊寫上新單詞:steak、leek、pineapple等,學生通過查資料,既鞏固了舊單詞,又學到了新單詞,學習效率提高了不少。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可以發現這樣的活動對學生擴充詞匯的幫助非常大。學生覺得這樣記單詞既有趣,又牢固。
二、語法結構用圖形表達
要把英語這個房子建好,語法架構就得修建牢固。而語法教學給人的印象往往是教條化、規矩多、枯燥無味,這樣就使得語法教學進入困難的境地,導致學生逐步喪失對英語的興趣。
為了解決這問題,我嘗試將思維導圖與語法教學結合起來,打破這種沉悶的局面,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與聯想的能力,一邊討論一邊動手,在活動的氛圍中學習。
如講授一般現在時,學生學習課本Module 5至Module 8,對這種時態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欠缺一個全面的,總結性的提綱。我在課堂活動中,將學生們分成6人小組,準備一張白紙,按以下步驟操作:
1.在白紙的中心開始繪制,周圍留出空白。因為中心的圓圈就是起點,并且向各個方向擴散,自由地把小組同學的想法在白紙上表現。
2.盡量用圖畫表達中心思想,如果確實不能,則用簡要文字說明。圖畫是最直觀的表達方式,能幫助學生運用想象力。他們的圖畫越生動,就越投入,大腦始終保持興奮狀態。
3.要讓圖畫豐富多彩。心理學家根據大量的實驗發現,顏色能夠讓人的創造性思維增添巨大的能量,五彩繽紛的思維導圖讓學生感受到生命力,他們會更加樂意充實這幅圖畫。
4.將中心圖畫和主要分支連接起來,然后把主要分支和二級分支連接,以此類推。我們的大腦是通過聯想來思維的。把分支連接起來,會更容易理解、記住這些知識,同時創建自己思維的基本結構。這和大樹的形狀極為相似。
經過班上多個學習小組的討論,老師匯總,形成了“一般現在時總圖”(見下圖)。學生對這個知識點的了解更加深入,對思維導圖這種學習方法更感興趣,更樂于接受這樣的教學方法。
三、英語寫作以圖形構思
文章寫作是個人思維想法的創造過程,是英語技能的集中體現,也是教學工作中難度較大的任務。我發現,學生在寫作過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困難:
1.詞匯量不足。想表達的東西,找不到合適的英語單詞。
2.語法掌握不牢。句子出現較多的語法錯誤。
3.寫作思路不清晰。對于寫作主題,無從下手,往往寫了三四個句子,就寫不下去,思路中斷。
我們借助思維導圖,以上問題便迎刃而解了。當學生掌握了一定數量的詞匯,了解英語的各種基礎語法,英語寫作便水到渠成了。
思維導圖能夠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大腦潛藏的認知圖像,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教師在學生思考的時候,適當引導他們調動逆向思維,學會多方位、多角度、多層次的看待問題。思考越充分,思維越發散,寫作也會越流暢。
在教授外研版七年級上冊《Computers》的時候,有一篇寫作題目:讓學生描述在平時生活中,如何使用電腦。我讓學生利用思維導圖進行想象、構思,整理出以下的草圖。
從圖像看到,學生對寫作的要求是理解的,思考是充分的,只要對上圖的要點進行描述,補上文章的開頭與結尾,就是一篇完整的文章了。
本人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與教學實踐,覺得思維導圖不僅是英語教學的有效手段,也是學生學習英語的有效工具。思維導圖能夠極大程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同時可以加強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以上為我在英語教學中的嘗試。教無止境,該文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于愿足矣。
參考文獻:
[1]淹本孝雄,藤沢英昭.色彩心理學[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1989.
[2]東尼·博贊.思維導圖——大腦使用說明書[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5.
[3]齊偉.系列1:概念圖/思維導圖導論[J].教育技術導刊,2005.
[4]東尼·博贊.超級記憶[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5]吳正豪.思維導圖:圖解大腦使用手冊[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 2012.
[6]李猛.思維導圖大全集[M].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0.